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化与文学常识

更新时间:2024-03-05 浏览次数:2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慈溪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采访后写的一篇小说,一经发表,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B .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如《土地的誓言》铺陈描述各种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间接抒情则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邓稼先》一文中的议论饱含敬仰之情。 C .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D . 古人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公”“翁”是对男子的谦称。
  • 2. (2023七下·浦江月考)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C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D . “立”有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 3. (2023九上·石林月考)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足下”指古代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辞;“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B . 《十五从军征》《木兰诗》都是乐府诗,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 C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贬官、降职。 D . 古代有很多代称,如“庙堂”指朝廷,“社稷”代表家乡,“桑梓”借指国家。
  • 4. (2020八上·下城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衡阳在衡山的南面,华阴在华山的北面。 B .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抒写生命哲思、人生感悟;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一直困扰着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笔下的托翁拥有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却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C . 同样是表达家国情深,茅盾寄意白杨,激情满怀地写下《白杨礼赞》,热情歌颂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汪曾祺却用和风细雨的笔调信手写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把对民族的忧思深藏在字里行间。 D .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根据生理状况,孩子七八岁换牙,乳齿脱落,长出恒牙,这时叫“龀”;“丈夫之冠”指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 5. (2023九上·兰溪期中)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中的“谪”与“迁客骚人”中的“迁”意思一样,都指古代官员的贬谪或降职,表达此意的还有“左迁”,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 《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一个谦辞,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常见的谦辞还有“家父”“小女”“高邻”等。 D .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等应考,中试称为“举人”,如范进,他就是在乡试中取得第七名,成为了举人。
  • 6.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 “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 .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脸谱中黑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红脸表示忠勇耿直;白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 D .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 7. 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 . “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 . 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 . 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中秋节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 8. (2023七上·正定期中)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 .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就是曲牌名。 C . 梅、莲、菊、松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世人常用它们来寓指高尚的品德。 D . 古代对男子的称呼有“子”“公”等。
  • 9. 下列是某同学搜集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

    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 “社稷”常用来作为国家的代称,“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

    指史册。“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 .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

    子二十岁。

  • 10. (2023七上·福田期末)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高就”“奉劝”“大作”“垂念”“赏光”都是敬辞。 B .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 C . “里头”“传统”“昨天”都是名词。 D .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 11. (2023七下·长沙月考) 【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 四书五经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其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 D .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 12. (2023八下·建平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 白居易、柳宗元、韩愈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同属“唐宋八大家”。 C .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代表作有《野草》《朝花夕拾》等。 D . “记”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如《桃花源记》《马说》等,但前者侧重于记事写景状物,后者偏向于说理议论。
  • 13. (2023七上·道县月考) 下面的内容摘自某位同学的语文积累本,其中记录有问题的一项是(   )
    A .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 水,在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汤镬之刑”中的汤就是指热水,是把人放在大锅中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C . 雁,在古典诗词中有特殊含义,代表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鸿雁传书”,与青鸟、鲤鱼类似,可以传递爱情、亲情、友情之书。 D . 同样是写秋天,曹操眼中的秋景是波澜壮阔的,马致远眼中的秋景是凄凉孤寂的,刘禹锡眼中的秋景是明丽豪迈的。
  • 14. (2022七上·枣阳竞赛) 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 )
    A . 天净沙 B . 水调歌头 C . 浪淘沙 D . 西江月
  • 15. (2023七上·河北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诫子书》中的“书”是书信的意思,此文一般被认为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有告诫、劝勉的意思。 B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意思是记述,“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 C . 安徒生,丹麦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D .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 16. (中考新考法·引用教材图片)小玉将课本上诗歌的配图——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登飞来峰》打印出来,同学们据此进行了赏析和讨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错落有致,轻重混搭,上下贯穿。 B . 用笔简省,以圆转代替方折。 C . 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D . 字形方整,横平竖直,点画完整,结构合理。
  • 17. (2023八下·宜都期中) 猜谜,需要超常的思路,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如果以“落汤鸡”为谜面,它的谜底是下列哪个选项?( )
    A . B . C . D . 湿
  • 18. (2021七上·贵州期末)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所著文言小说集有《聊斋志异》。 B . 童话中的故事是虚构的,想象和夸张是它的重要特性。它通过曲折离奇的情节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C .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在殷殷教诲中蕴含深切的希望。 D . 谦辞中的“家”用于称自己的长辈或亲戚,如家父、家母等,也可以说自己的父亲为“令尊”。
  • 19. (2023八上·深圳期中)  运动赛事,裁判员都会宣誓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公平公正。“人无信不立”,以下经典故事中没有体现“诚信”的一项是(    )
    A . 韩信背水一战 B . 商鞅立木为信 C . 曾子烹彘育子 D . 季布一诺千金
  • 20. (2023七下·怀柔开学考) 在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积累了关于交友的名言或古诗、成语典故等,下列与交友无关的一项是(  )
    A . 成语:莫逆之交       B . 名言:择其善者而从之    C . 成语:割席断交 D . 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1. (2022七上·郑州开学考) 下列歇后语错误的是(  )
    A .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B . 孔子搬家——净是书(输) C . 泥菩萨过河——纹(问)到底 D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22. (2023八上·深圳期中)  小深同学对新闻知识充满兴趣,他的认知里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 .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 .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D .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 23. (2023八下·北林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汗青”指代史册,”南冠” 指代俘虏,”烽烟” 指代战争,”社稷” 指代国家。 B .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剧情繁简,戏剧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郭开贞的《屈原》是一部多幕剧。 C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编年体史书。 D .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 2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等。 B . 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执笔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 . 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D . 《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二、填空题
  • 25. (2023九下·杭州期中) 小海看见阅览桌上放着上一位读者未放回书架的几本古代典籍,打算按不同体例进行分类放还,请选择。

    A《左传》       B 《史记》       C《战国策》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 26.  文常填空。
    1. (1) 《马说》的作者是,字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
    2. (2)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 (前两空填表达方式),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填学过的课文)等作品。
  • 27. 作家魏巍称呼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最可爱的人”。小明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也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人”。请你根据下列句子帮他写出相应的人。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语言表达
四、名著导读
  • 29. (2023八下·上海月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 (1) 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2. (2) 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
    3. (3) 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
五、综合题
  • 30.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1. (1) 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节日:

      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节日:

    2. (2) 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看法:

      宣传标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