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暑假专区 /九年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八升九科学专题(13)-常见的碱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九上·宁海期末)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 B . 甲、乙 C . 乙、丙 D . 甲、丙
  • 2. (2023九上·余姚期末)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却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 B .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C . 氧化铁与盐酸 D . 石灰石与盐酸
  • 3. (2023九上·杭州期末) 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实验小组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利用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 . 利用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 . 利用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 . 利用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4. (2023九上·温州期末)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对应的是(  )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金属除锈

    B

    氢氧化钙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钙

    形成的岩石质地坚硬

    做建筑材料

    D

    氯化钠

    具有杀菌作用

    清洗伤口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3九上·永康期末)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 . 氢氧化钠 B . 硫酸钠 C . 碳酸钙 D . 碳酸钠
  • 6. (2022九上·余姚月考) 下列坐标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 .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 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钙  
  • 7. (2022九上·金华月考)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曲线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2九上·杭州月考) 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 . 用水洗 B .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 . 用盐酸洗 D . 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 9. (2022九上·金华期中) 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m-n=c-b B . 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 C . 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 . 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
  • 10.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小黎在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时,记录了的部分实验及现象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2九上·舟山期中) 某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  
    A . 浓硫酸和水 B . 生石灰和水 C . 石灰石和水 D . 氢氧化钠和水
  • 12.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小柠同学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疑虑,设计了以下4种实验方案:①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说明溶液没有变质;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适量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沉淀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① B . 只有② C . 只有①和③④ D . ①②③
  • 13.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的粉末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 C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D .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14.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在①二氧化碳,②稀硫酸,③碳酸钠溶液,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体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2022九上·长兴月考) 市售的运动饮料是根据运动时生理消耗的特点而配制的,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通常呈酸性。小金买了一瓶蓝色的运动饮料进行实验,以下实验结果合理的是( )
    A .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饮料颜色不变 B . 用pH试纸测得其pH大于7 C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未见浑浊.说明饮料不是因为含铜离子而呈蓝色 D .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浑浊,则饮料中一定含氯化钠
  • 16. (2022九上·前湾期中) 实验:锥形瓶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铜CuCl2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知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锥形瓶内溶液质量 m1 , 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至A 点时,溶液中的氯离子数量不断增多 B . 反应至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铜 C . 反应至C 点时,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 D . 反应至C 点时,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为 300g
  • 17. (2022九上·杭州期中)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CsOH,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 B . CsOH溶液能与CO2反应 C . 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 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 18. (2022九上·杭州期中) 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石灰水、③浓硫酸、④氢氧化钠溶液,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 19. (2023九上·杭州期中) 从用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A . 一定含有CaCO3和Ca(OH)2                 B . 一定含有Ca(OH)2 , 可能含有CaCO3 C . 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 . 一定含有CaCO3 , 可能含有Ca(OH)2
  • 20. (2022九上·镇海期中) 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代表溶质质量 B . 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C . 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D . 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 21. (2022九上·余姚期中)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有稀HNO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出现以下这种情况的图像,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①处为第1阶段反应结束时,此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Mg2+、NO3-和SO42- B . ②处为第2阶段反应结束时,此时沉淀为BaSO4和Mg(OH)2 C . ③处为第3阶段反应结束时,此时溶液的导电性最弱 D . ②、③两个阶段均有BaSO4生成
  • 22. (2022九上·余姚期中) 在夏天要是能吃一碗甜甜的手搓冰粉真是太开心啦。制作过程是:冰粉籽用纱布包住,用手在凉白开水中搓出汁液。最后将一些白色粉末溶于水中,取上层清液倒入冰粉浆液中,静置一段时间, 即可得冰粉。下面对白色粉末进行探究正确的是(   )

    A . 该白色粉末是Ca(OH)2 B . 该白色粉末可能是Ca(OH)2 C . 该白色粉末可能是NaOH D . 该白色粉末可能是Na2CO3
  • 23. (2022九上·杭州月考) 对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一定有水 B . 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 C . 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 . 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24. (2022九上·义乌月考)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 . 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 .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二、填空题
  • 25. (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 图甲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色。
    2. (2) 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 (3) 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 26.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 (1) 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色。
    2. (2) 依据反应②说明 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填“>”、“<”或“=”)7。
    4. (4) 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 . Na2CO3 B . HCl C . CuSO4 D . NaCl
  • 27. (2022九上·舟山期中) 某同学参照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对一些化学物质进行区分。现有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中的一种。他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请帮他将图中“”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指明氢氧化钠所处的位置(选填“2”、“ 3”、“ C”、“ D”)

  • 28.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常构建如图思维导图梳理知识,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一”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③⑥同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2. (2) 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A物质的化学式:,物质C的化学式:
  • 29. (2022九上·桐庐月考) 小桐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小庐同学仍为蓝色。

    1. (1) 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2.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A . B . C . 二氧化锰 D . 氧化铜
三、实验探究题
  • 30. (2023九上·杭州期末)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如图进行了实验:

    1. (1) 甲同学按图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2) 乙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 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 (3) 丙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可知,当反应进行到2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31. (2022九上·杭州期中) 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回同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该样品已经发生变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探究二: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ρ=1.977g/L

      ③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交流讨论】

      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此提出了方案二,但甲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也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影响的原因:(写一点)。

    3. (3) 【拓展探究】:经过交流讨论,甲、乙两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测定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操作I”的名称是

    4. (4) 在获得以上数据后,小金经过计算得到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如果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2.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小柠借鉴网上资料腌制松花蛋。先将纯碱和食盐加入容器中,然后用沸水溶解,接着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最后将鸭蛋放入其中浸渍一段时间。回答问题:
    1. (1) 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
    2. (2) 小柠对冷却后得到的料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取了适量料液(上层清液),对其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①小柠认为,料液中一定存在NaCl和NaOH,料液中一定有NaOH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小柠猜想,料液中还有可能存在Ca(OH)2或Na2CO3 , 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实验2: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

      由此可以得出,该料液中除NaOH与NaCl外,还含有(填写化学式)

四、解答题
  • 33. (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 小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加入足量的   ?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 (1) 乙同学加入的“?”是
    2. (2)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3. (3) 丙同学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已知丙同学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 34. (2022九上·镇海区期末)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当地土壤成分及含量开展调查。将1000g土壤样品中的铝元素、铁元素均转化为AlCl3、FeCl3后,往它们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假设其他杂质均不与酸、碱反应)。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提示:AlCl3+3NaOH=Al(OH)3↓+3NaClㅤㅤAl(OH)3+NaOH=NaAlO2+2H2O】 

    1. (1) A点沉淀为 (填化学式)。 
    2. (2) 该土壤样品中铝元素的质量为 g。 
    3. (3) 铁元素在该土壤样品中所占百分比? 
    4. (4) B点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35. (2022九上·金华期中)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②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1. (1) 分析表中数据 ,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2. (2) 表中的m值为
    3. (3) 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 36. (2023九上·鄞州期中) 市场上的“管道疏通剂”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固体(部分说明如图);一种是液体。固体主要成分是苛性钠、铝粉等物质。其原理主要是通过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与毛发等淤积物等作用,再利用内部产生的气压来冲开堵塞物,反应原理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成分:氢氧化钠固体、铝粉

    净含量: 200克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防明火

    保存方法:密封

    使用范围:毛发残渣等淤积物

    1. (1) 氢氧化钠与毛发等淤积物的作用体现氢氧化钠具有一定的性。
    2. (2) 改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3. (3) 某同学想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I.取样品 40g,倒入容积为 200mL 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 m1

      II.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 m2

      III.实验数据如表。

      请根据以上信息求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372.44g

      371.24g

  • 37. (2022九上·舟山期中) 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 (1) a的数值为
    2. (2)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   (填“是”或“不是”)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温馨提示: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作出你的判断)。
    3. (3) b的数值为
    4. (4) 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不要求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