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2-14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下列有关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 . 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C .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D . 发现家里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 2. 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用药品 B . 添加药品 C . 加快反应 D . 滴加碱液
  • 3. 下列知识整理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食品与健康

    防止铁制品生锈——涂油、刷漆

    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用活性炭吸附

    浓硫酸敞口放置浓度变小——浓硫酸易挥发

    浓硫酸使纸张变黑——浓硫酸有脱水性

    C.实验记录

    D.物质组成

    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溶液pH为6

    用托盘天平称量出8.4g NaCl固体

    烧碱、火碱的化学式——NaOH

    鸡蛋、大豆、瘦肉——富含蛋白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4. 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氧气

    CO2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A . 表中m的值为13.5 B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 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 . 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5. 硫酸氢钠(NaHSO4)溶于水为无色溶液,小科预测其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依据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预测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 B . 向NaH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NaHSO4能与含Ba2+的盐反应 C . 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验证NaHSO4能与碱反应 D . 向NaHSO4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证明NaHSO4溶液呈酸性
  • 6. 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如图甲), 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 如图乙),则金属活动性顺序(   )

    A . M>X>Y>Z B . M>X>Z>Y C . X>M>Z>Y D . X>M>Y>Z
  • 7. 想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不正确的是(   )
    A . 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B . 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C .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 D . 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 8. 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   )
    A . 碳酸钠溶液 B . 氯化钡溶液 C . 硫酸钠溶液 D . 稀盐酸
  • 9. 如图,重力为6N的物体在4N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 s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上升。当物体升高0.6m时,物块恰好沿斜面前进1.2m的距离。忽略绳重和动滑轮自重,则(   )

    A .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6N B .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5% C . 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8N D . 拉力F的功率为1.6W
  • 10. 某游客来栎社国际机场乘机,他所用的拉杆旅行箱示意图如图所示。装有物品的旅行箱整体可视为杠杆,O为支点,B为重心,A为拉杆的端点。在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拉力F使旅行箱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旅行箱受到的重力与水平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其他条件不变时,仅缩短拉杆的长度, 拉力F减小 C . 其他条件不变时,使拉力F的方向沿顺时针改变10°,拉力F增大 D . 箱内物体下滑,重心位置由B变至B',拉力F增大
  • 11. 如图甲所示,用动滑轮将正方体物块从装有水的容器底部缓慢匀速提起,拉力F随提升高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7.5%,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物块的棱长为0.6m  B . 动滑轮重为300N C . 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大于87.5% D . 将物块提升至上表面与水面相平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1650J
  • 12. 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代表溶质质量 B . 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C . 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D . 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 13. 氢能是绿色的能源,如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

    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 2H2↑。

    A . 反应3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 . 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 . 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D . 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 14. 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将等质量的CaCO3固体和KHCO3固体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天平不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加KHCO3的一侧 B . 若天平不平衡,则两个烧杯中的酸一定都有剩余 C . 若反应后两烧杯中的固体均有剩余,则天平一定平衡 D . 若反应后两烧杯中的酸均有剩余,则天平一定平衡
  • 15. 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B . 图1中,BC段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NaHCO3 C . 图1中,pH=12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HCO3 D . 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 16. 实心球是我校校运动会的一个田赛项目,抛出去的实心球在从最高点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会越来越(填“大”或“小”);落地后滚动一段距离最终停下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是转化为了内能。
  • 17. 小蛟和小川用一只弹簧测力计,一根长度为lm、质量为1.2kg质量均匀分布的圆柱形螺紋钢AB,一只金属筐,制成了如下图所示的机械装置。制作时,将金属筐系于螺纹钢上的B端,当悬挂螺纹钢的钢索在螺纹钢上的悬吊点移至O点时,螺纹钢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B=4cm,则金属筐的质量为kg。称重时,将重物放入金属筐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真向下掉住螺纹钢的A端,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重物的质量是kg。若在她们制作的装置中仅将弹簧测力计换成质量为1kg的“秤砣”,制成杆秤,从O点开始,沿OA每隔1cm标出对应的质量刻度,则该杆秤的最小刻度值为kg。

  • 18.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 该发生装置还应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2. (2)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观察到气泡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3. (3) 如果选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19. 小科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D中沉淀的化学式是:
    3. (3) 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20. 酸碱理论的发展如下:

    ①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判定。

    ②17世纪末,朴素的酸碱理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的水溶液有苦涩味,跟酸接触后会失去原有特性,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

    ③19世纪末,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④20世纪初,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一H++碱,两者彼此联系在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碱的共轭酸。

    1. (1) 根据朴素的酸碱理论,Na2CO3属于(填“酸”或“碱”)
    2. (2) 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3. (3) 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酸碱理论的描述也在不断完善。下列对不同酸碱理论的分析合理的有       
      A . 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 . 酸碱电离理论认为氧元素是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C .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D .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
  • 21.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 (1) 由步骤I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2. (2) 步骤II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其组成可能有种情况。
  • 22. 现有A一F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硫酸铁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已知硫酸钠、硫酸钾落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1. (1) 从外观上观察,F呈黄色,则F为
    2. (2) 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 A+D→白色沉淀,C+D→无色气体,其余无明显现象。则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取B、E溶液各40g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分别加入20%的稀硫酸17.5g,不断搅拌。观察到B溶液由红色变无色,E溶液仍为红色。则E为(填化学式) 溶液。
      将六瓶溶液贴上标签。
  • 23.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印染等行业。
    1. (1) 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时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还易与(写化学式) 发生及应而变质。
    2. (2)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小科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填字母)。

      A Na2CO3、NaOH 和CaCl2    B.Na2CO3     C.NaOH   D.Na2CO3和NaOH

      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⑴CO2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2CO3 , 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3

    ⑵NaHCO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Na2CO3;猜想②:Na2CO3;猜想③:Na2CO3、 NaHCO3;猜想④:NaH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不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感

    “有”“无”气泡产生

    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猜想成立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根据实验,发现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 25.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小科先把杠桩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2. (2) 如果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3. (3) 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如图丙所示。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将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 向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七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到支座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 26. 小科设计了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1

    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

     【实验反思与拓展】

    1. (1) 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某同学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色变为无色,由此表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3. (3) 由实验2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当通过胶头滴管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 , 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当观察到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第27.30题各6分,第28题7分,第29题9分,第31题8分,共36分)
  • 27. 白藜芦醇(CxH12O3)具有一定的美容养颜的功效,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8。试计算:
    1. (1) x=
    2. (2) 白藜芦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 (3) 22.8g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28. 小科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g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取120g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7

    17.4

    m

    14.8

    13.5

    13.5

    1. (1) 表中m=
    2. (2) 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3. (3)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9. 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如图是向2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已知0→a段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a→b段发生的反应为
    2. (2) x=
    3. (3) 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
    4. (4) 取出c点溶液中的固体,投入足量CuCl2溶液,可得多少克Cu。
  • 30. 如图, 某工人用100的水平拉力F,抓紧绳子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右运动10s内将矿井里重为160N的物体提升4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 (1) 动滑轮的重力;
    2. (2) 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多少?
  • 31. 如图所示为一个水位监测仪的简化模型。杠杆AB质量不计,A端悬挂着物体M,B端悬挂着物体N,支点为O,BO=4AO,物体M下面是一个压力传感器,物体N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槽中,当水槽中无水时,物体N下端与水槽的底部恰好接触且压力为零,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也为零。已知物体N的质量m=4kg,高度H=1m,横截面积S=20cm2 , 求:

    1. (1) 物体N的密度;
    2. (2) 物体M的质量m;
    3. (3) 当压力传感器的示数F=40N时,水槽内的水深h?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