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5课 ...

更新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
    A . 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 B .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 . 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 D . 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 2.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 . 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B . 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 . 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 D . 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 3. (2022高三上·肇庆月考) 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不久后即战胜鼠疫。这反映了当时东北解放区(   )
    A . 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 B . 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 . 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 D .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 4. 有人赞扬欧洲某位医生∶“医学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一种如此有用的进步,就好像你从人类苦难的日历上将其中最大的苦难之一抹去了。后人只会从历史上知道,可恶的天花曾经存在过,而你消灭了它。”该医生(    )
    A . 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B . 证明了青蒿素对防治疫病的作用 C . 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D . 改变了人类对细菌束手无策的状态
  • 5.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让疫情在中国最快得到控制,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其背后的政治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有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制度自信   
    ②我国有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自信

    ③中国有着强有力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④有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1777年1月,华盛顿给战地医生写信:“由于天花的广泛传播,而在我军中又无法防止,我已决定在部队中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如果天花继续传播,疾病将比敌人的刺刀更令人恐怖。如果接种能立即开始并获得成功,我们的军队将能免于这种灾难性的威胁。”材料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    )
    A . 为打败英军提供了时机 B . 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C . 促使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 D . 表明接种牛痘战胜了疫病
  • 7. 作为个案,下表反映出(    )

    1931年杭州市新市场商店清洁等级统计表(部分)

    检查标准

    甲等

    乙等

    厨房清洁情况

    不连接厕所、室内宽敞明亮、使用器具干净整洁

    不连接厕所、器具尚清洁

    井之清洁情况

    有饮水井构造合度、井壁不渗水

    有饮水井年久失修、水质浑浊

    环境清洁情况

    屋内明亮宽敞、空气清新、沟渠畅通、地面干净

    屋内宽敞明亮、空气一般、沟渠有闭塞、地面较为清洁

    A .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 B .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C . 公共卫生得到重视 D . 食品安全监管到位
  • 8. 1910年末,东北鼠疫肆虐,清政府指派伍连德等大量医护人员参与到控制和扑灭鼠疫的工作中。这次防疫的成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伍连德任主席。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防疫(    )
    A .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 . 说明近代中国医疗领先于世界 C . 有利于改善清政府的国际形象 D . 确立了近代中国公共防疫体系
  • 9. 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英国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并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殖民者的防疫措施(    )
    A . 增强了殖民地民众的民族和独立意识 B . 改变了殖民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 . 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 D . 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 10. 赤脚医生,是“文革”时出现的名词,尤其在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后,迅速走红。指没有固定编制,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他们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到1977年底,我国农村赤脚医生有150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约390万人。由此可知,赤脚医生(    )
    A . 助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建立 B . 医疗水平职业待遇双高 C . 有利于村镇公共医疗体系的完善 D . 是时代“左”倾的产物
  • 11. (2023高三上·恩施月考)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1月28日发布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调查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8%,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分别为96.1%和97.6%。调查地区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趋缓,费用增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反映当代中国(    )
    A . 医疗保险报销程序更加严格 B . 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C . 医疗保障体系辐射范围较广 D . 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 12. 19世纪后半叶,面对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显现,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众健康法》,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1867年又制定新的《防疫法》,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这些措施(    )

    ①推动了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法治化    ②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卫生防疫体系

    ③反映了工业革命引发公共卫生问题    ④引发了公众对防疫问题松懈心理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③④
  • 13. 1955年,国家为消灭血吸虫病,在江南各省建立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同时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这些举措(    )
    A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 . 根除了血吸虫病的传播 C . 推动了防疫事业的发展 D . 弥补了医疗体系的不足
  • 14. 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文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行(    )
    A . 强化了防疫领域的公共监督 B . 旨在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 . 有助于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D . 填补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
  • 15. 1953年,江西省通过宣传、调查和预防实验,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1955年冬天,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至此,全江西省防治血吸虫病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这反映了新中国(    )
    A . 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B . 主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C . 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匮乏状况 D .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 16.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留英归来的伍连德奉命处理,他突破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对感染者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对疫区严格封锁和管制,最终成功消灭东北疫情。这主要得益于(    )
    A . 科学的防疫观念 B . 良好的医学教育 C . 健全的医疗体系 D . 强烈的爱国精神
  • 17. 1997年,英国出台新政策:允许患者在转诊时挑选医院;扩大医院经营自主权,允许医院赚钱,允许医院改善员工待遇和福利。这反映出,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英国( )
    A . 公立医院受到冷落 B . 强化市场竞争机制 C . 政府财政压力减轻 D . 民众医疗得到保障
  • 18. (2022高二下·肇庆期末) 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爆发鼠疫,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东北防疫事宜。外务部施肇基坚决反对俄、日的主张,并进一步提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防疫(    )
    A . 坚决反对国际医疗援助 B . 遏止了西方列强侵华野心 C . 关乎到民生与国家主权 D . 确立了近代公共防疫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信息表

    1929年,召开全国中医药界教材编写会议。在讨论中医药学校教材编写的同时,审定通过五年全日制中医学校中医药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课时安排等

    学校教育是民国时期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方式,但也有部分名医是靠师徒相传成才的。学校的部分教员白天教学,晚上教授拜入门下的学生

    中医界人士意识到西医的一些优势,积极探索用西医的长处来改革中医

    1931年,创办上海中医学院。共开设医经、内经等17门中医课程,西医课程有3门,分别是生理、解剖和传染病

    20世纪30年代,承淡安在江苏无锡开办中医针灸研究社,设实习课,为学生安排临床实践的地方,课程时长五个月

    ——摘编自许霞《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医科学化"的政策。1950年初,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到1953年,全国达到27所中医进修学校,学员3760人。1965年,全国中医学院(高等院校)已达22所,编写、审定、出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18种。1982年,卫生部召开会议,强调中医院要坚持以中医的理论指导医疗、教学和科研实践,高等中医教育要充分按照中医药学的特点办学。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上海等中医学院校举办七年制本科和双学士学位。1997年,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建立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服务。

    ——摘编自李青凌《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中医人才培养方面获得的发展。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川省志·卫生志》载,1939年川省霍乱,始自重庆难民。抗战爆发前夕,重庆市区人口不到30万,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迁都,大量军政机构、工商企业、文化单位和络绎不绝的难民纷纷迁渝,到1937年底,重庆市人口已增至47万余人。1938年底迁都基本完成,日军对重庆的轰炸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大轰炸过后的重庆一片狼藉,垃圾、污水及粪便到处可见,市容卫生极差。认为当年4月底,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重庆已气温渐高,霍乱在此时开始蔓延,但原来的传染病医院与病床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病人,“全市一百病床,实感不敷,本局霍乱医院床位早已告满,而南岸一带难民收容所霍乱病人尚有增无减”。民众在大轰炸下情绪不稳,治疗过程中不守规定,给治疗工作带来困难的情形屡有发生,如李子坝屠宰场内的霍乱医院就因家属不守院规发生纠纷而给疫情控制带来了一定难度。

    材料二:政府对重庆霍乱问题的解决是从卫生设施入手的。开始普设诊疗所,并组织清洁大队负责洒扫街路,清除垃圾,整理防空洞,设立公共厕所等事宜。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霍乱防疫注射,卫生局对防疫注射的对象和注射采取的形式均有相关安排。这些措施虽大多是战时没有足够经费退而求其次之办法,但免费实施的态度和政府的反应无疑对霍乱控制有益。认为,除政府部门外,社会各界也在关注霍乱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以豫丰合计纱厂为例,该厂员工因身染霍乱急需教治,向霍乱医院致函,请求其收治染疫员工并承诺愿意承担治疗费用。值得注意的是,1939年霍乱疫情扩数的初期政府并没有立即出台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得霍乱疫情蔓延甚速,但当政府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战争下的霍乱便得到了一定的有效控制。南京国民政府似乎在此时更为深刻地意识到霍乱与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胜利之间的联系,后期的防治之路似乎较之前慢慢向前。

    ——以上材料改编自公众号山城学术圈《民国重庆霍乱控制模式初探》

    1. (1) 根据材料,总结概况1939年重庆霍乱疫情严重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年重庆霍乱疫情救治措施的特点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