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化学中考真题汇编:化学的基本常识

更新时间:2022-08-09 浏览次数:6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大连) 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 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C .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 . 加强大气监测治理
  • 2. (2022·沈阳) 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下列为“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2·临沂)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相符的是(   )
    A . 将庄稼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增加肥料 B . 为节约成本,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中 C .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倡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 4. (2022·内江) 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 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 B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 将铝质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D . 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
  • 5. (2022·聊城) 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

    A . 1种 B . 2种 C . 3种 D . 4种
  • 6. (2022·聊城)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 . 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 .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7. (2022·邵阳) 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 , 化合反应 B . , 分解反应 C . , 置换反应 D . , 复分解反应
  • 8. (2022·桂林) 2022年4月25日是第一个“漓江保护日”。为保护好桂林人民的母亲河一漓江,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关停漓江沿岸非法采砂点 B . 大力砍伐漓江沿岸森林 C . 污水处理达标再向漓江排放 D . 禁止在漓江沿岸开设养殖场
  • 9. (2022·桂林)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 10. (2022·桂林) 工业上制备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11. (2022·广安) 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 B . 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C .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 . 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12. (2022·荆州)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荆州。下列举措错误的是(   )
    A . 天更蓝﹣使用清洁能源 B . 地更净﹣垃圾分类回收 C . 水更清﹣污水直排长江 D . 景更美﹣城市绿化美化
  • 13. (2022·梧州) 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B .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C . 使用可降解型塑料 D .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 14. (2022·铜仁) 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 15. (2022·福建)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 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 16. (2022·广东)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 . 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 . 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 . 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 17. (2022·北部湾) 下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A . 禁止烟火 B . 禁止燃放鞭炮 C . 禁止吸烟 D . 禁止堆放易燃物
  • 18. (2022·泰州)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确的是(   )
    A . 燃烧都有发光发热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 置换反应都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19. (2022·眉山) 化学发展长河中,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其中,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张青莲 B . 侯德榜 C . 屠呦呦 D . 杨振宁
  • 20. (2022·龙东地区)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 .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 .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 . 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空气污染并节约石油资源
  • 21. (2022·十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理念,是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中国奥运健儿奋力拼搏,实现了全项目参赛,金牌和奖牌数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届冬奥会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病毒蔓廷的背景下我国举办的一届精彩、安全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1. (1) 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 牛奶 B . 生理盐水 C . 苏打水 D . 碘酒
    2. (2) 下列做法没有体现绿色理念的是(   )
      A . 采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北京冬奥会场馆提供电力支持 B . 采用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造雪 C . 在赛事场馆附近和周围大力植树植草 D . 鼓励市民乘坐私家车观看奥运赛事
    3. (3) 下列冬奥会比赛用品的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 冰壶壶体——天然石材 B . 滑雪板基础材料——聚乙烯 C . 护目镜镜片——聚碳酸酯 D . 冰球——合成橡胶
    4. (4) 冬奥会期间,“戴口罩、不聚集、常消杀”仍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酒精(C2H5OH)溶液是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用75%的酒精溶液消毒 B . 酒精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 酒精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 . 酒精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 22. (2022·江汉) 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 . 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 .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3. (2022·岳阳) 人类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说法错误的是(   )
    A . 拉瓦锡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 . 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D .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 24. (2022·河南)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 . 拉瓦锡 B . 道尔顿 C . 门捷列夫 D . 阿伏加德罗
  • 25. (2022·衡阳)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2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 提倡乘公交车绿色出行 B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 .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 . 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二、填空题
  • 26. (2022·河南) 在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27. (2022·长沙)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大家有幸再一次观看“天宫课堂”,体验科学的魅力。在这次太空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泡腾片在水球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竟然没有到处“乱跑”。

    泡腾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泡腾片在水中溶解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由于失重,神奇画面中的大部分气泡停留在液体球中,极少部分小气泡由于速度较快脱离水球,从而释放出香味。

    二氧化碳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三、科普阅读题
  • 28. (2022·连云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制取单质钛的化学方程式为。将钛和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初。钠元素和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1. (1)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2个钠原子:Na2 B . 3个氯离子:3Cl C . NaCl中Na元素的化合价: D .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 (2) 由金属钠制取单质钛的化学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3. (3) 下列有关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钛的原子序数为22 B . 钛属于金属元素 C . 钛合金抗腐蚀性比铁好 D .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四、综合题
  • 29. (2022·临沂) 化学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1. (1)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要科学使用消毒剂。常用消毒剂中有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 (2)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亮相北京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从环保角度看,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3. (3) “感知宇宙奥秘,放飞航天梦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实验中用到了小苏打,其化学式为
    4. (4) 铜曝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其反应原理: , 其中X物质的化学式为
  • 30. (2022·北京市) 吸附和冷凝是两种从空气中取水的方法。
    1. (1) 吸附取水。制备吸附剂时,需要用到氯化锂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2. (2) 冷凝取水。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其分子间隔(填“变小”或“变大”)。
  • 31. (2022·龙东地区)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宏观角度看,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甲烷的分子符号是;硫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2. (2)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氟的元素符号为F(氟单质是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微观、宏观任选一个角度简述,该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

  • 32. (2022·黄冈·孝感·咸宁) 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请依据H、C、O、Na、Cl、Fe等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科学家____(填字母序号)利用上述总分元素组成的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 . 侯德榜 B . 张青莲 C . 屠呦呦
    2. (2) 写出厨房常用调味品的化学式。(任写一种)
    3. (3) 热水瓶胆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 可以用来洗涤(任写一种)。
    4. (4)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目前,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请写出工业炼铁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5) 甲、乙、丙、丁是由上述部分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别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甲为氧化物,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甲一定是二氧化碳 B . 乙一定是酸 C . 丁可能是碳酸钠 D . 甲→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 33. (2022·宜昌) 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 (1) 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氢能储存在(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 (2)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3) 我们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
      A . 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 B . 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 C . 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 D . 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
  • 34. (2022·岳阳)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此文记录了两种冶铜工艺,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熬成胆矾”是将硫酸铜溶液蒸发制得硫酸铜晶体,该化学反应为:

    1. (1) 写出“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上述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填字母);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3. (3) 实验室从硫酸铜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过程为:

      ①加热蒸发到饱和:

      ②降温析出晶体:

      (填操作名称);

    4. (4) 生产生活中铁釜(铁锅)易锈蚀,请写出一种金属防锈的方法
  • 35. (2022·重庆) 氮化硅是新型陶瓷材料。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位居第(填数字)。
    2. (2) 3个硅原子;2个氮气分子
    3. (3) 氮化硅中硅、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4和-3,其化学式为
  • 36. (2022·泸州) 人体中各元素的含量如下图所示(源于人教版教材),个体会存在微小差异。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中甲含量最高,其元素符号为;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11种常量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共有种;因缺微量元素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2. (2) 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微量元素是因为对健康的作用微小而命名的 B . 人体摄入有机营养物质和水来获取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C . 铜元素为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毫无益处 D . 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总质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99.95%
  • 37. (2022·泸州) 同学们观看央视《发现》《走进科学》节目后,对节目中介绍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年代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了兴趣,于是查阅Al、Cu、Fe、Ag四种金属元素的信息形成下表资料。

    元素编号

    ①       

    ②       

    ③       

    ④       

    金属材料使用的大致年代

    公元前7000年

    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200年

    公元1827年

    在地壳中的含量/%

    0.007

    0.00001

    4.75

    7.73

    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最初他们将(填化学式)和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混合后加热就得到了红色的金属铜。
    2. (2) Al元素的单质是在电发现之后,通过电解Al2O3才工业化生产的,则Al在表中的编号是
    3. (3) 大家发现金属材料使用年代的先后规律一般是:金属越活泼使用年代越迟。但上表中某元素因含量过低而出现了例外。综合分析,①、②、③元素依次是
  • 38. (2022·江西) 某化工厂以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副产物(含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取含高纯度氧化铁的氧化铁红,其工业流程如下:

    1. (1) 操作1能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说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 (2) 实验室中完成操作2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操作3中,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得到氧化铁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操作4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五、推断题
  • 39. (2022·武威) 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A为单质:E为难溶性碱: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1. (1) 写出工业上由B制得A的化学方程式:
    2. (2) 写出A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
    3. (3) 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4. (4) C与氯气(Cl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