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更新时间:2022-07-01 浏览次数:136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棉线织布 B . 粮食酿酒 C . 楠木制舟 D . 沙里淘金
  • 2. (2013·南京) 下列是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呈酸性的是(   )
    A . 胰液7.5~8.0 B . 胆汁7.1~7.3 C . 血浆7.35~7.45 D . 胃液0.9~1.5
  • 3. 中国科学家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B . 葡萄糖中含有水分子 C . 葡萄糖属于有机高分子 D . 葡萄糖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4. 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NaCl B . 称量NaCl C . 量取H2O D . 溶解NaCl
  •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 .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 .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 . 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H2SO4

    将水倒入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NH4Cl

    加入Ca(OH)2固体,研磨

    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7. KCl和KNO3的溶解度(见下表)和溶解度曲线(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A . 曲线甲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 B . 40℃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 C . t1的值在20~30之间 D . 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 8.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 . 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 . 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 . 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 9. 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B . 理论上每生成2gH2 , 同时生成32gO2 C . 反应Ⅲ中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 反应I、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 1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制取单质钛的化学方程式为。将钛和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初。钠元素和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1. (1)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2个钠原子:Na2 B . 3个氯离子:3Cl C . NaCl中Na元素的化合价: D .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 (2) 由金属钠制取单质钛的化学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3. (3) 下列有关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钛的原子序数为22 B . 钛属于金属元素 C . 钛合金抗腐蚀性比铁好 D .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二、填空题
  • 11.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化学功不可没。
    1. (1) 冬奥会环保人员的服装面料是利用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加工制成。

      ①塑料属于(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②回收废弃塑料可缓解(填字母)。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2. (2) 冬奥会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液氢作燃料。关于氢气液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3. (3) 冬奥会上提供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的直饮水。

      ①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②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

    4. (4) 冬奥会为运动员提供的某运动饮料包装标签部分说明见图。其中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12. 连云港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 (1) 海水晒盐。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母液中含有MgCl2 , 向母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海底探物。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可燃冰和干冰都属于混合物

      b.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

      c.可燃冰和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利用CH4和H2O进行催化重整制氢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乙→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综合题
  • 13. CuSO4是化学实验中常见试剂。
    1. (1)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CuSO4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1。

      步骤2:将铁钉浸入到CuSO4溶液中,塞好橡胶塞。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有明显现象后,将盛有CuSO4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2

      ①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的作用是

      ②步骤2中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是。该变化可说明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③若m1=m2 , 可证明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

    2. (2) 探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①若要证明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外,还需证明的是

      ②为探究CuSO4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向H2O2溶液中滴入10ga%的CuSO4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物为bg。

      上述实验步骤中若缺少“洗涤、干燥”,则通过沉淀物bg计算出溶液中CuSO4的质量0.1ag。(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 (3) 将16.0gCuSO4置于坩埚中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650℃时,CuSO4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X,X的化学式为

      ②1000℃时,CuO开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2O和O2.计算图中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 14.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CO2 , 并对CO2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 (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②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填字母)。

      a.稀H2SO4 b.浓H2SO4 c.KOH溶液

    3. (3) 收集CO2并验满。将集满CO2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的将NaOH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图像。见图。

      ①检验装置D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说明

    4. (4) 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

      材料一:溶液的导电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材料三:Ca(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2+和OH-

      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 , 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

      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