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18 观察单细胞生物

更新时间:2024-03-31 浏览次数:31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实验课上,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吸取底层的培养液,草履虫数量更多 B . 草履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C . 用棉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有利于观察 D . 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 2. (2023·牡丹模拟) 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 2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 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目的是(    )

    A . 刺激草履虫 B . 给草履虫供氧 C . 连通两个液滴
  • 3. (2023七上·乾安期中) 观察草履虫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
    A . 增加温度 B . 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 C . 为草履虫提供食物 D . 吸收培养液
  • 4. (2024七下·路南开学考) 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在a、b之间的运动方向是a→b B . c处草履虫最多,说明肉汁是有利刺激 C . 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5. (2023·长春) 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草履虫在a、b之间的运动方向是a→b B . c处草履虫最多,说明肉汁是有利刺激 C . 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6. (2022·东营模拟) 草履虫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因此得名。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表膜 B . 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 C . 为了看清其体表上的纤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使光线减弱 D . 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
  • 7. (2022·东营模拟)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依次观察到如图甲和图乙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观察图乙所用的物镜比观察图甲的物镜短 B . 要从图甲转换成图乙视野应先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 C . 图甲中出现“A”所示情况的原因是玻片未擦干净 D . 图甲视野中草履虫的纤毛区分度不高,可尝试转换成较小光圈进行观察
  • 8. (2024七上·龙岗期末) 小李同学将装有草履虫培养液的锥形瓶,摇匀后放在暗室中,用手电照射锥形瓶的一侧,观察到草履虫逐渐游向明亮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对光不敏感 B . 草履虫能进行光合作用 C . 草履虫喜欢生活在黑暗中 D . 草履虫能对光刺激作出反应
  • 9. (2022七上·番禺期末)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常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其作用是(  )
    A . 增加温度 B . 增加营养 C . 加快细胞分裂 D . 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 10. (2024七上·哈尔滨期末)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作出一定的反应,草履虫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它是怎样运动的呢?某学生做了实验探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 B . 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 C . 在显微镜下看到草履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D . 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 11. (2024七上·顺德期末) 下列关于观察草履虫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B . 观察草履虫时,用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运动 C . 草履虫生活需要氧气,多分布在培养液表层 D .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 12. (2021七上·佛山月考) 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草履虫将(   )

    A . 不运动 B . 来来回回运动 C . 从左向右移动 D . 从右向左移动
  • 13. (2023七上·吉林月考) 在做“观察草履虫”实验时,小明从河中取来水样,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制片及观察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加入几丝棉花纤维,可以限制其运动 B . 草履虫能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繁衍后代 C .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 D . 吸取靠近底层的培养液,草履虫数量会更多
  • 14. (2023七上·赵县期中) 在观察草履虫时,同学们向草履虫液滴的一侧滴加了不同物质,实验处理方法与实验现象记录于表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清水

    草履虫无明显变化

    食盐溶液

    逐渐聚集于远离食盐的一侧,草履虫无死亡

    生理盐水

    聚集于生现共水液滴对侧,20分钟出现死亡个体

    肉汁

    草履虫很快聚集于肉汁周围

    A . 上述实验中,滴加清水的是对照组,其余是实验组 B . 实验中滴加的四种液体应该是等量的 C . 滴加食盐溶液后,草履虫无死亡,说明食盐对草履虫是有利的 D . 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相应反应
  • 15. (2023七上·富县月考) 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添加少许菠菜汁,一段时间后,吸取表层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体内某结构呈绿色,该结构最可能是( )
    A . 食物泡 B . 表膜 C . 伸缩泡 D . 纤毛
  • 16. 关于“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这一探究活动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 . 该探究活动使用放大镜就可以了,不需要显微镜 C . 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D . 草履虫对刺激能做出反应,说明个体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17. (2023七上·自贡期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为使草履虫运动得慢些,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紧压盖玻片 B . 在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C . 把载玻片上的液滴吸干 D . 在盖玻片一侧再滴加几滴清水
  • 18. (2023七上·河东期中) 同学们在生物课上观察草履虫,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B . 草履虫游动速度很快,主要依赖于运动器官纤毛的摆动 C . 载玻片上放置几丝棉花纤维可以限制其快速游动,利于观察 D . 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能独立完成摄食、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
  • 19. (2023七上·滕州开学考)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草履虫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B . 实验显示,草履虫能趋利避害,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也能作出反应 C . 检测发现,草履虫体内所有食物泡中,均含有约30个细菌,说明该生物能净化污水 D . 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的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利,有的却有害
  • 20. (2023七上·李沧期中) 为探究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李林同学在载玻片上滴加了a、b、c三滴培养液,b中含草履虫。在a中溶解若干食盐颗粒后,他将液滴连通(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探究草履虫对不利刺激的反应 B . 该实验中a和c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C . 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外界刺激 D . 一段时间后,b中多数草履虫游向c
二、实验探究题
  • 21. (2023七上·鹿邑月考)  小阳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无意中嘴角的食物残渣掉入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在观察时发现,这粒食物残渣周围的草履虫特别多。他十分好奇,于是和同学们成立了探究小组,准备探究外界刺激对草履虫产生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提出问题:

      并针对问题作出假设。

    2. (2) 设计实验:①把三片清洁干燥的载玻片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如图),每片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在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划一下,使其

      ②在甲、乙丙的右侧培养液边缘各放一小粒食盐、蔗糖或一滴清水。

      ③观察培养液左右两侧草履虫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3. (3) 该实验的对照组是组,实验组是组。
    4. (4) 实验结果:甲中草履虫游动到侧,乙中草履虫游动到侧,丙内无明显变化。
    5. (5) 得出结论:外界刺激对草履虫的生活(填“有”或“无”)影响,它会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 22. (2023七上·西安月考) 同学们在什刹海湿地的水体中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开展了探究活动。
    1. (1) 分离草履虫,并进行纯培养。采集到的水样含有草履虫和其它小型生物及杂质。查阅资料发现草履虫在微弱电流刺激下会由正极游向负极,于是设计了水槽电极法分离草履虫装置(如图1所示)

      ①草履虫遇到微弱电流刺激下会由正极游向负极,体现了其对环境的(填“适应”或“影响”)。

      ②取水样滴入图1装置的(填“正极”或“负极”)一侧。草履虫摆动几分钟后到达水箱另一侧。用吸管吸取无杂质的草履虫,注入培养液中培养备用。生活在水中的草履虫不会因为吸水而涨破,这与图2中能排出细胞内多余水分的收集管和有关。

    2. (2) 为了研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同学们收集生活污水,摇匀后分别放入两个烧杯,处理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组别

      烧杯A

      烧杯B

      I加入生活污水

      300mL

      300mL

      Ⅱ加入液体

      15mL草履虫纯培养液

      Ⅲ静置一段时间

      将两烧杯敞口放置在窗台同一位置

      IV观察烧杯中悬浮物的变化

      明显减少

      无明显变化

      注: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是监测水质的指标之一。

      ①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②烧杯B中应加入,起到作用。

      ③步骤Ⅲ中“将烧杯放置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3. (2023七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期中) 实验探究:在1、2号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然后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液滴之间轻轻划一下,使两个液滴相连。图一为该实验部分操作的示意图,图二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____]内填序号填名称)

      

    1. (1) 观察草履虫时,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填“上层”“中层”或“下层”),原因是此处含有较多的氧气,有利于草履虫进行呼吸,草履虫呼吸的结构是(填结构名称)
    2. (2) 在进一步的观察中发现,食物会随着水流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的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在其中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排出体外。
    3. (3) 如果在1号载玻片的右侧液滴边缘放一小粒食盐,草履虫就会向侧移动(填“左”或“右”)。如果在2号载玻片的右侧液滴边缘滴一滴肉汁,草履虫就会向侧移动(填“左”或“右”)。
    4. (4)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是鱼类的饵料 B . 结构简单 C . 造成赤潮 D . 都危害人类的健康
  • 24. (2023七上·松原期中) 草履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全身布满纤毛,常常作为研究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实验材料。某校的生物老师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池塘中取了一些水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和实验。请你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甲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吸取草履虫培养液,你认为应从培养液的(填“表”或“底”)层吸取,原因是
    2. (2) 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常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3. (3) 在观察草履虫时,为了看清草履虫的纤毛,需要把视野调暗,可以进行的操作是调节图丙中的结构d选择(填“大”或“小”)光圈或使用结构e的面镜。
    4. (4) 草履虫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利用图丁中的[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将从[①]排出;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产生新的个体。
  • 25. 草履虫是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常被用作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的研究材料。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进行了以下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将等量的草履虫分别放入6支盛有200毫升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支装置放在光照下培养,另外3支放在处培养,其他条件应且适宜,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实验连续进行9天,每天记录各三角瓶中草履虫的数量,并计算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最终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结构如下图所示:
    3. (3)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草履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培养初期,其数量迅速增加,是由于草履虫以的方式进行生殖;但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又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4. (4)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一、图二中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且
    5. (5) 如图三所示,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和其他的动物一样,能够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如:通过【进行呼吸;通过【摄取食物;通过收集管和【收集并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