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暑假专区 /九年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八升九科学专题(11)-物理化学性质与物质的酸碱性

更新时间:2023-06-18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26. (2021九上·台州期中) Mg—Ni合金具有很强的捕捉氢的能力,其捕捉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氢分子在合金中先分解成单个的原子,而这些氢原子便“见缝插针”般地进入合金原子之间的缝隙中,外在表现为大量“吸收”氢气。
    1. (1) Mg—Ni合金从分类上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Mg—Ni合金捕捉氢气的过程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 (3) 利用Mg—Ni合金的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27. (2022九上·平湖期末) 红心火龙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而深受很多人喜爱,因其含花青素使其果肉显红色而得名。 
    1. (1)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pH<7呈红色,pH=7~8时呈紫色,pH>11时呈蓝色。吃了红心火龙果后,很多人的尿液会呈红色,据此推测尿液呈性。
    2. (2) 火龙果富含糖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请你写出糖类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表达式 。 
  • 28. (2022九上·瑞安期中)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牙膏的主要成分有碳酸钙粉末、氯化钠、甜味剂、香精和甘油(保湿剂)等。
    1. (1) 牙膏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为了测定牙膏的酸碱度,进行如下实验:取2g牙膏放入一支大试管中,注入20mL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出溶液pH值。写出测定 pH值的具体操作:
  • 29. (2022九上·宁波期中) 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值,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苹果汁显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色;
    2. (2) 小苏打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填“酸”“碱”或“盐”);
    3. (3) 测量厨房清洁剂pH值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值偏(填“大”或“小”)。
  • 30. (2022九上·温州月考) 下表是某种饮料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则不显酸性。
    1. (1) 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2. (2) 小明想利用此种饮料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饮料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操作,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 31. (2019九上·萧山月考) 测定人体体液的pH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状况,如图是小茗同学体检报告单截图,看图后回答问题:

    项目

    检测值

    正常pH范围

    血浆

    7.4

    7.35-7.45

    胃液

    0.8

    0.9-1.5

    胆汁

    7.21

    7.1-7.3

    胰液

    7.8

    7.5-8.0

    1. (1) 小茗同学的指标中有一项出现异常,医生除了给他开了药物之外,还提醒他注意饮食,下列食物(近似pH如下) 中适合该同学得有         
      A . 番茄(4.0--4.4) B . 苹果(2.9--3.3) C . 牛奶(6.3-6.6) D . 豆浆(7.4--7.9)
    2. (2) 小茗同学想到在实验室中可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度,于是他从家里找来苹果,并用湿润的pH试纸进行了测量,那么测得的pH比实际结果       
      A . 偏大 B . 偏小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三、实验探究题
  • 32. (2022九上·余姚期中) 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1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 (1) 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小王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 33. (2021九上·余杭月考) 兴趣小组根据所学的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准备自制酸碱指示剂:她们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倒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1. (1) 用研钵捣烂的目的是
    2. (2) 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    
      A . 催化剂 B . 参加化学反应 C . 溶质 D . 溶剂
    3. (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

      过滤的目的是

    4. (4)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和食醋中。

      花名称

      花颜色

      浸取液颜色

      在不同溶液中所呈颜色

      澄清石灰水

      食醋

      牵牛花

      蓝紫

      红棕

      黄绿

      粉红

      月季花

      大红

      玫瑰红

      橙黄

      粉红

      萝卜花

      紫红

      黄绿

      粉红

      丝瓜花

      黄绿

      黄绿

      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填名称)。

    5. (5) 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色。
  • 34. (2020九上·长兴期中)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如图1所示实验,其设计的目的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如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填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3. (3) 如图3所示实验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35. (2018九上·绍兴月考)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 (1) 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食盐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

      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2. (2) 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填“>”、“<”或“=”)7;
    3. (3) 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36. 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请填空:

    取样:如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1千克,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以下称为土样)。

    1. (1) 【实验1】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取5 克土样,放入碗底。加入自来水10毫升,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

      实验记录:进行三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

      结果分析:

      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填“酸”或“碱”)性;

      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

    2. (2) 【实验2】 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

      实验方法:取三份土样各500克,分别加入0.2克不同改良剂和约l升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pH。

      实验记录(见下表):

      加入的改良剂

      重过磷酸钙

      熟石灰

      草木灰

      有效成分化学式

      Ca(H2PO4)2

      Ca(OH)2

      K2CO3

      测得的pH

      3.1

      10.3

      4.1

      结果分析:①从本实验结果看,不能用于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剂是;②为增强对比实验的说服力,在上述实验方法中,你认为对每种改良剂进行实验所加水量的要求应该是

    3. (3) 【实验3】 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使500克土样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质量。

      实验方法:

  • 37.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甲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 (1) 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①附近的溶液呈(填“酸”“碱”或“中”,下同)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性。
    2. (2) 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乙图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丙图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

    3. (3) 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电极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4. (4) 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