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

更新时间:2022-11-09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 1. 下列是探究酸的性质中涉及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稀盐酸 B . 滴加石蕊试剂 C . 取放生锈铁钉 D . 测pH值
  • 2. 如图所示为4种水果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柠檬 B . 木瓜 C . 西瓜 D . 柿子
  • 3. 下列化学式与括号中的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Na2CO3(烧碱) B . NaOH(纯碱) C . Ca(OH)2(石灰石) D . CaO(生石灰)
  • 4. 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冬奥会纪念币。在选择铸造纪念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 金属的导电性 B . 金属的耐腐蚀性 C . 金属的硬度 D . 金属的延展性
  • 5. 生活中常常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用食醋除去鸡蛋外壳 B . 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 . 用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 D .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衫和棉背心
  • 6.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技术员测定了某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见下表,则此耕地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

    测定结果(g/kg)

    0.50

    0.36

    18.1

    A . 硫酸钾[K2SO4]    B . 尿素[CO(NH2)2] C . 氯化钾[ KCl] D . 磷酸钙[Ca3(PO4)2]
  • 7. 在学习物质的转化知识时,同学们观察到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该物质可能是(   )
    A . 木炭 B . 镁条 C . D . 硫磺
  • 8. 钡是很活泼的金属,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2H2O=Ba(OH)2+H2↑,该反应类型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9.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HCl、NaOH B . BaCl2、AgNO3 C . KNO3、H2SO4 D . Na2CO3、Ca(OH)2
  • 10. 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两个变化:①X+碱一盐+水;②X+水一酸,则X可能是(   )
    A . CaO B . CO2 C . CuO D . Fe2O3
  • 11. 下图是表示物质构成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碳原子,o表示氧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下列物质久置时易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浓盐酸 B . 浓硫酸 C . 石灰水 D . 稀盐酸
  • 13. 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 14. 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BaCl2、NaCO3和NaCl这三种无色溶液一一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 稀H2SO4 B . NaOH溶液 C . AgNO3溶液 D . KNO3溶液
  • 15.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MgO

    Mg

    稀盐酸

    B

    Fe粉

    Cu粉

    稀盐酸、过滤

    C

    CuCl2溶液

    CuSO4溶液

    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D

    CaCl2溶液

    稀HCl

    过量的Ca(OH)2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向盛有硫酸铜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7. 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只有Fe B . 滤渣中只有Cu和Ag   C . 滤液中只有Fe(NO3)2 D . 滤液中只有Fe(NO3)和Cu(NO3)2
  • 18. 向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同时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共16空,.每空2分,共32分)
  • 19.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 (1) 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型是
    2. (2) 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KMnO4、H2O2、S、CuSO4 , 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
  • 20. 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整理了各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 (1) 请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2. (2) ③代表硫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3. (3) 在反应④中,为判断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可选用
  • 21.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三组实验来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1. (1) 一段时间后组实验中的铁钉先生锈。
    2. (2) 比较两组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分。
    3. (3) 为了尽量减少生锈,汽车车身车架用不锈钢做为材料,这种防锈的原理是
  • 22. 下表是某种饮料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则不显酸性。
    1. (1) 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2. (2) 小明想利用此种饮料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饮料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操作,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 23. 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此反应能放出热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1) AB段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2. (2) 图中的点表示铝条和盐酸恰好反应完。
  • 24. 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Cu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注:Ba(NO3)2溶液呈中性)

     

    1. (1) 该混合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2. (2) 图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3. (3) 按以上步骤不能验证其组成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改变上述实验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就可以验证其组成,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填写序号)。
三、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每空3分,共27分)
  • 25.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与溶液温度、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有关。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也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的量会影响反应速率吗?于是进行以下探究,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按照以下表格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A

    B

    C

    D

    E

    F

    加入CuSO4溶液的体积/毫升

    0

    0.5

    1

    1.5

    2

    4

    加入水的体积/毫升

    4

    3.5

    2.5

    2

    0

    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1. (1) 为确认反应速率的变化是由于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而引起的,C试管中所加水的体积为毫升。
    2. (2)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CuSO4溶液量的增加对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3. (3) 加入的CuSO4会与Zn发生反应生成铜, CuSO4溶液的量为什么会影响反应速率?小明查阅资料发现以下观点,其中能作为支持加快反应速率的证据有       。(可多选)
      A . CusO4溶液和 Zn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CuSO4溶液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 . 过量的CuSO4溶液会使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 D . 反应生成的铜能使酸中的H+更容易得到电子变为H2 E . 反应生成铜覆盖在锌粒的表面,减少和酸溶液的接触面积
  • 26. 许多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O2+2NaOH=Na2CO3+H2O。为了探究两者混合后是否发生反应,小明提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判断混合后反应物是否存在。

    1. (1) 小明往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始终呈红色,他得出两者没有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因为
    2. (2) 小明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注入容器中,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记录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他得出两者一定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请写出实验操作和预期的实验现象。

      方法二:判断混合后生成物是否存在。

    3. (3) 小明设计了如图丙实验,关闭K推动注射器,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K,观察到,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 27. 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围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得到溶液pH值和溶液中Na+、 OH-数量随加入甲溶液体积的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1和图2可知甲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 (2) 结合图2、图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3. (3) 若烧瓶中乙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均不变,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请在图2中画出烧瓶中溶液的pH值随加入甲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8题7分,29题9分,30题9分,共25分)
  • 28.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⑴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 (1) 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
    2. (2) 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3. (3) 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计算该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 29. 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
    1. (1) 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铁粉作“双吸剂”(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以防止食品腐败。小明取了一包食品袋中的“双吸剂”,均分出完全相同的5份样品,分别加入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如下表数据,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样品质量/g

      30

      30

      30

      30

      30

      稀硫酸质量/g

      30

      90

      120

      1505

      180

      产生气体质量/g

      0

      0.1

      0.3

      0.5

      0.6

      ①食品袋内的“双吸剂”用铁粉而不用铁块的理由是

      ②通过计算求30g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

    2. (2) 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碳粉、水、食盐等,它的产热原理与铁生锈相同,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且食盐能使铁快速生锈。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推测:U型管左侧红墨水水位先上升。但实际上他观察到反应开始后左侧水位反而先下降。请解释U型管左侧红墨水先下降的原因
  • 30. 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粉碎后分成三等份, 由三位同学进行实验(石灰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不溶于水,加热不分解)

    ①甲同学将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和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a所示。

    ②乙同学进行如图b所示的实验,通过电子天平示数的减少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甲同学的实验可知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是。 ( 计算结果保留0.1%)
    2. (2) 请根据图a计算甲同学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0.1%)
    3. (3) 乙同学测得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明显比甲同学所得的结果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可多选)
      A . 盐酸具有挥发性 B . 反应速度快锥形瓶中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 .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 . 甲组实验中固体未洗涤干燥进行称量 E . 乙组实验盐酸的量太少,样品没有反应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