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6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中山期末)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严格整治随地吐痰、采挖公园植物等不文明行为。为不文明行为划出“红线”,这是为了(   )
    A . 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通过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实现法治 B . 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通过法律强制力来维护道德底线 C . 充分发挥法律的惩罚作用,通过淡化道德约束来提升文明水平 D . 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通过倡导文明行为来滋养法治精神
  • 2. (2022七下·临汾期末) 下列对法律基础知识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解读: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②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解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解读:专题片《零容忍》通过16个案例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

    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解读: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3. (2019七下·普宁期末) “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你才是意义!”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法律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③有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④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才彰显其存在的意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下列关于树立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树立公民法制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B . 要求公民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C . 树立公民法制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 . 树立公民法制观念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
  • 5. (2022·黑龙江模拟)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6. (2022八上·东莞期中) 法律是规则,或方或圆,或长或短;法律是利剑,能穿透乌云,拨开迷雾。法律时时刻刻都在塑造着社会,规范着公民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   )

    ①法律让我们懂得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②法律限制我们的自由,规定不应该做什么

    ③法律以要求公民忠实履行义务为主要内容

    ④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的行为提供的准绳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7. (2022九上·武功月考) 材料一: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治保障。

    材料二:如下图:

    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小涵:“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 小月:“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C . 小宇:“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 D . 小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
  • 8. (2023八上·赵县期末) 法治精神是法治文化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就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弘扬法治精神需要我们(    )

    ①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②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奋不顾身,与违法犯罪分子硬拼

    ④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9. (2022九上·博罗期末) 下列对“双减”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国家重视教育发展,关心未成年人成长 B .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消除家长所有焦虑 C . 回应社会关切,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 D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 10. (2022七上·淮滨期末)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3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则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这一规则的实施(    )
    A . 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管理学生的根本依据 B . 必然会危害学生健康不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C . 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D . 反映了校园师生矛盾突出,学生违纪的现象普遍
  • 11. (2022八上·深圳期中)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在“家庭保护”“网络保护”章节也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和义务。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需要(   )
    A . 家长切实负起监护责任,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网络 B . 政府加强监管,落实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C . 青少年逃避限制,用其他途径实名注册 D . 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放弃追求经济利益
  • 12. (2022九上·上思期中) “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学法用法记心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    )
    A . 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    B . 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 C . 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    D . 摆脫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
  • 13. (2022八上·深圳期中) 面对上海迪士尼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入园的霸王条款,华东政法大学4名学生没有沉默而是选择了“较真”,勇敢站出来说不,对上海迪士尼提起司法诉讼。2019年9月6日,上海迪士尼被迫做出更改,除个别种类外,允许游客自带食物入园。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

    A . 要自觉遵守规则,固守规则 B . 学会用制造舆论压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目的 C . 对“霸王条款”不能听之任之,要依法主动与之斗争,维护合法权益 D . 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 14. (2022九上·剑河期中) 2020宪法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我国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
    A . 能提高宪法地位,使宪法得到全面实施    B . 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促进依法执政 C . 能弘扬宪法精神,确保依宪治国   D . 有利于提升公民法律素养,培养公民意识
  • 15. (2022八上·高州开学考) 在社会生活中,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的人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有的人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还有人采取以牙还牙的手段报复对方。这些做法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这警示每个公民,要(   )

    ①学习法律,树立法治意识

    ②知法、守法,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③从事法治建设工作

    ④严格执法,规范权力运行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6. (2022九上·武侯期末)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许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的唯一有效方式

    ②法治有利于更好地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③该法的施行适应了社会发展变化,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④该法既保护我们又规范我们行为,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22八上·成都期末) 右侧图片警示我们要( )

    ①学习法律,知道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②胆大心细,抛物时要看清是否有行人

    ③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珍视生命,不做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

    A . ①③④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22九上·鄞州期末)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下列体现法治的有(    )

    ①4岁的毛老太因为擅自离开封控区,造成疫情外溢被刑拘

    ②村民贾某在村干部选举中投下庄严的一票

    ③司机张三不礼让行人,收到被扣分和罚款的通知

    ④《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9. (2022九上·杭州期中) 2022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种子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噪音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护航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这反映了(   )

    ①司法机关科学立法是法治的关键

    ②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制定和完善法律就能实现法治

    ④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2022八上·抚远期末) 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正确做法是(   )
    A . 忍气吞声,任其侵害   B . 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C . 到行政机关起诉   D .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非选择题
  • 21. 俗话说,法律家喻户晓,社会长治久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请你阐明在社会生活中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 22. (2020七下·船营期末) 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 23. (2021七下·雅安期末)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激烈讨论有关法律的问题。小刚同学说:“将来我又不当律师,我也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法律和我没有一点关系,我的生活不需要法律。”

    你是否赞同小刚同学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24. (2022·吉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举措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 (2) 村委会、居委会的做法是对未成年人哪一方面的保护?
    3. (3) 材料二倡导家庭幸福要处理好亲子之间的关系。什么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 25. (2022七下·襄州期末) 【法在身边】
    1. (1)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在哪些方面?
    2. (2)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提倡法治就应该要求社会组织和个人如何做?
    3. (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法律作为最严肃、最规范、最全面的行为规范具有哪些特征?
    4. (4) 通过对法律常识的学习,你认为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