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升初基础专项复习:19古诗词运...

更新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26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三上·诸城期末) 下列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是(    )
    A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 (1) 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    )
      A . 长安不见使人愁 B . 晋代衣冠成古丘 C . 镜中衰鬓已先斑
    2. (2) 为人臣,__________。(    )
      A . 止于仁 B . 止于敬 C . 至于信
    3. (3) 流水如有意,__________。(    )
      A . 暮禽相与还 B . 落日满秋山 C . 归来且闭关
  • 3. (2022六上·天门期末) 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 朗读时应读出的语气是(    )。
    A . 惊喜、赞美 B . 迫切 C . 自信 D . 诚恳、热情
  • 4.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梅花的一项是(    )
    A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B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C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D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B . 人都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或者死得如鸿雁的毛一样轻。 C . 人总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像泰山,或者死得像鸿雁的毛。
  • 6. (2022四上·铁东期末) 农历八月,大雁南飞,清晨的地面上落了一层薄霜。这正是(  )
    A .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B .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C .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 7. (2022五上·诸城期末) 下列哪个句子是表达爱国之情的?(   )
    A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D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8. (2022五上·诸城期末) 下列诗词与作者、出处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王维《终南别业》 C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温庭筠《商山早行》 D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塞下曲》
  • 9. 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 .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10. 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1. (1) 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 .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 .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 (2) 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 . 孔指/以示/儿曰。 B . 孔/指以示儿/曰。
    3. (3) 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1.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 . 父/不在,乃/呼儿出。 B .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 . 为/设果,果/有杨梅。
  • 12. 读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国/杨氏子/九岁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 孔/指以示儿/曰  D . 孔君平/诣/其父
  • 13. (2022一上·龙里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1. (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的“白玉盘”指的是_______。
      A . 月亮 B . 太阳
    2. (2) 小鸡画_______。
      A . 月牙 B . 竹叶
    3. (3) 你告诉同桌要好好珍惜时间,你会说_______。
      A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14. (2022四上·朝阳期末) 下列诗句能表达出“要想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就要从整体观察”这个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15. (2022五上·朝阳期末) 秋天的夜晚,漫步林间小路,明亮的月光穿过树间,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此刻你想到的诗句是(   )。
    A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D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二、填空题
  • 16. (2022三上·诸城期末)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 (1) 有关秋天的诗可以让我们感受秋的风味。苏轼认为秋天是最好的季节,由此写下了“,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牧笔下深秋的枫林是这样的:“”秋风在叶绍翁的笔下变得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的情绪,他写到:“萧萧梧叶送寒声,。”
    2. (2) 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小明想起了本册学过的一首古诗《》, 诗人笔下的风光令人向往:“欲把西湖比西子,”。此外,我们还领略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波澜壮阔以及“,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和谐淡雅……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是令人赞叹!
    3. (3) 课堂上开展的学习讨论活动,让我们在你来我往的辩论中认识了深刻的道理,这正如谚语所说:“”。小明他从不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真是“。”
    4. (4) 一群小蚂蚁居然能将一大块蛋糕搬进蚁穴,这真是“人心齐,。”
  • 17. (2022六上·青岛期末) 根据积累填空
    1. (1)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人们在蛙鸣和稻香中谈论着丰收的年景的句子是:“。”
    2. (2) 关汉卿在《四块玉•闲适》中写道:“日月长,!”
    3. (3) 杨慎在《临江仙》中感慨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的诗句是:“。”
    4. (4) 小明暑假去旅游,路过黄河之畔,看见蜿蜒的黄河,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
  • 18. (2022六上·天门期末)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更替的四季总是给那些诗人以灵感,如朱熹笔下的春:“等闲识得东风面,”;辛弃疾眼中的夏夜:“稻花香里说丰年,”;苏轼笔下的夏雨:“,望湖楼下水如天”,去得非常急,令人赞叹不已。
    2. (2) 《七律.长征》是写于途中的一首。这首诗围绕“”展开。
  • 19. (2022五上·唐河期末) 根据提示,填写诗词名句。

    在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学中,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很多诗人借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怀。陆游“①,家祭勿忘告乃翁”的热盼,林升“②,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悲愤,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③”的孤寂忧愁,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④”身处荒凉之地的思乡情怀,葛洪“不饱食以终日,⑤”的告诫,朱用纯“⑥;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叮嘱……这些经典佳作,让我们即使隔着千百年,也能读懂诗人当时的情怀并深深沉浸其中。

  • 20. (2022三上·唐河期末) 古人喜欢用诗词描绘祖国的自然景观,如“,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洞庭风光,再如“,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天门山景观,还有“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西湖美景。
  • 21. (2022三上·唐河期末) 我们常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告诫同学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 22. (2022三上·唐河期末) 拔河比赛时校长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获胜,我们说:“”;课堂中遇到难题,经过小组努力终于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老师说我们“三个臭皮匠,”;关于合作团结的警局还有
  • 23. (2022六上·唐河期末) 根据提示,填写诗词名句。

    诗中赏美景,看雨后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①;诗中忆往昔,见峥嵘岁月:②,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怀憧憬,盼美好生活:③,同到牵牛织女家。

    爱国情至真。狼牙山五位壮士“④,视死忽如归”的革命精神,让人赞叹;《桥》中老支书那“鞠躬尽瘁,⑤”的奉献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⑥位卑”,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 24. (2022四上·昌黎期末) 吟诵古诗文。
    1. (1) 补充诗句,并在括号里写出所填内容的意思。

      )九月初三夜,露似)月似弓。

      ②葡萄美酒月光杯,。(

    2. (2) 徜徉诗文世界,跟随诗人白居易的目光,看“,半江瑟瑟”的绝美画卷;比卢钺笔下“三分白,”的输赢之妙;感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愁国哀怨;叹李清照“生当,死亦”的爱国之情;品王戎“,此必苦李”的智慧之言。
  • 25. (2022三上·昌黎期末) 经典回眸。 
    1. (1) 这学期,我们跟着课本去旅游:和作者朱维之一起打开大自然这部永远;在《大自然的声音》中,聆听两位音乐家的动听乐曲;来到(地点),这里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西沙群岛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这里(以上两空填四字词语),是个可爱的地方。 
    2. (2) 古人吟诗,对“秋”情有独钟。它是杜牧笔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迷人;也是《夜书所见》中“,夜深篱落一灯明”的童真童趣;更是刘禹锡《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的和谐自然。 
    3. (3) 读名言警句,做智慧少年。“,无理寸步难行”告诉我们做事要讲道理,不讲道理不会有好结果;当同学间出现了矛盾,作为朋友,可以用《荀子》中的“,暖于布帛;,深于矛戟”来劝慰。课外,我还积累了这样的句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