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上1.5物质的溶解同步练习(1)

更新时间:2022-07-11 浏览次数:7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淳安期末) 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 下列各烧杯中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丙、丁 D . 甲、丁
  • 2. (2021八上·淳安期末) 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强蔗糖在水中溶解性的是(    )
    A . 加热 B . 搅拌 C . 增加水量 D . 将蔗糖研碎
  • 3. (2022八上·衢江期末) 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丙 C . 乙和丙 D . 丙和丁
  • 4. (2021八上·三门期末) 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

    A . 氢氧化钠 B . 氯化钠 C . 硝酸铵 D . 蔗糖
  • 5. (2021八上·天台期末) 如图,某“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不仅美观还能粗略反映气温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温度升高,该晶体的溶解度减小 B . 析出晶体后,瓶内为不饱和溶液 C . 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质量减小 D . 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 6. (2022八上·缙云期末) 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温度均保持2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若升高温度,②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C . 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7. (2021八上·吴兴期末) 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 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 . 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  C . 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 D . 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①=③
  • 8. (2021八上·嘉兴期末)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量蒸馏水中,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 B . a点时溶液质量分数比b点小 C . b点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d点时的溶解度比c点小
  • 9. (2021八上·拱墅期末) 一杯50℃的氯化钠溶液,只让其温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B . 乙、丙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 . 丙溶液的温度一定为30℃ D .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
  • 10. (2021八上·拱墅期末) 在100克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此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a、c两点时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而b点时固体完全消失。已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 . 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 . b点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a、d两点时,溶液质相等
  • 11. (2021八上·龙湾期中)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克

    11

    18

    25

    32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克

    0

    0

    7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B . 第四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第二组大 C . 20℃时,5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克溶质 D . 实验中只有第一组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 12. (2021八上·绍兴期中) 在 20 ℃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图变化,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A . 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 . 20 ℃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 20 g C . 对溶液丙降温蒸发 10 g 水后,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 4 g D . 对溶液甲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考虑水分蒸发)
  • 13. (2021八上·绍兴期中) 右图中的化学冰袋冷藏食物是利用了化学物质溶于水吸热的原理。 则该物质可能是(   )

    A . 氯化钠 B . 氢氧化钠 C . 硝酸铵 D . 蔗糖
  • 14. (2021八上·绍兴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A . 配制蔗糖溶液 B . 过滤泥水 C .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 配制 10%的食盐水
  • 15. (2021八上·杭州期中) 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 .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 . 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 16. (2021八上·杭州期中) 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蔗糖饱和的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
    A .   甲>乙 B . 甲<乙 C . 甲=乙 D . 不一定
  • 17. (2021八上·杭州期中) 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

    A . 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 . 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 . 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 18. (2021八上·杭州期中) 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图中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 . 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 .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d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 19. (2021八上·东阳期中) 室温时,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品体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依次加入水,不断搅并,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 . 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 . 乙→丙的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 丁→戊的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20. (2021八上·东阳期中) 在恒温条件下,在一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同时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和蔗糖晶体(均不含结晶水),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两种晶体的质量均不变 B . 两种晶体的质量均减少 C . 氯化钠晶体的质量不变,蔗糖晶体消失 D . 氯化钠晶体消失,蔗糖晶体的质量不变
二、实验探究题
  • 21. (2022八上·临海期末)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b.图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填序号)。

    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 22. (2021八上·嘉兴期末)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方案如下:

    I.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备用。

    II.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其中溶剂都为20克。(实验所需仪器略)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实验温度

    20℃

    20℃

    20℃

    40℃

    洛质种类

    冰糖

    冰糖

    食盐

    冰糖

    洛剂种类

    植物油

    1. (1) 在实验中,使用粉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好处是
    2. (2) 本实验中,所研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3. (3) 实验中是如何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
  • 23. (2021八上·兰溪月考) 实验是科学探究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对实验条件加以严格控制,实验才会有科学价值和意 义。其中单一变量控制是实验条件控制的重要一环。

    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碘几乎不溶于水,溶液呈淡黄色

    氯化钠完全溶解,溶液透明无色

    碘完全溶解在酒精中

    1. (1) 由实验I和实验II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2) 由实验 和实验 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
  • 24. (2021八上·杭州期中)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 (1) 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硝酸钾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Ⅰ.30℃时,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Ⅱ.硝酸钾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

      Ⅲ.根据表内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则X的取值范围是

    2. (2) 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 n的数值是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 25. (2021八上·义乌期中)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 小红同学用图1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质量M 的质量/g

      0

      0

      2.0

      4.5

      8.4

    2. (2)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温室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上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填“能”或“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A.   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 (3) 如图2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三、填空题
  • 26. (2022八上·临海期末) 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下表: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 (1)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2. (2)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温度升高到60℃时,溶液的质量为克。
  • 27. (2022八上·衢江期末) 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这句话对吗? (填 “对”或“不对”)。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 28. (2021八上·青田期末) A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利用A物质进行了图甲实验。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30

    110

    1. (1) ①~④杯溶液中,是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 (2) 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 (3) 像A这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的方法获得晶体。
  • 29. (2021八上·兰溪月考)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2. (2) 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出来)。
  • 30. (2021八上·兰溪月考)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1) 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状态。
    2. (2) 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A . 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 . 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 . 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 . 溶剂的质量:甲=乙
  • 31. (2021八上·兰溪月考) 死海因其高盐度出名,美国科学家对其十分好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他们将一件黑色礼服用钢丝固定,放入死海中,两年后取出,发现衣服表面挂满了白色盐晶。经检测,晶体中的成分主要包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 

    1. (1) 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在这两年中经历的最主要过程             
      A . 凝固 B . 蒸馏 C . 结晶 D . 升华
    2. (2) 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32. (2021八上·绍兴期中)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2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溶剂质量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 (1) 第一组实验的现象是冰糖在水中溶解,在植物油中不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 (2) 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总共有个,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33. (2021八上·东阳期中)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 (1) 图中“?”是指
    2. (2) 室温时将40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5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确定食盐溶液已经饱和的证据是
  • 34. (2021八上·长兴期中) 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该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 (1) 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 (2) 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3. (3) 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g。
  • 35. (2021八上·萧山月考) 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 (1) 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A一定是溶液
    2. (2)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四、解答题
  • 36. (2021八上·杭州期中) 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1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

    1. (1) “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A . 氢氧化钠 B . 硝酸铵 C . 氯化钠
    2. (2) 我们在喝饮料(含有CO2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3. (3) 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20℃,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克。若要将100g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为20%,则需加水多少克?
  • 37. (2021八上·义乌月考) 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 (1) 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2. (2) 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3. (3) 现有8%的氯化钠溶液50g,若是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6%,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需要蒸发多少克水?  ②加入多少克氯化钠?

  • 38. (2021八上·义乌期中)   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6

    27

    溶液质量(克)

    59

    66

    68

    1. (1) 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选填编号)。
    2. (2) 利用表中数据,计算C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39. (2021八上·余杭月考) 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20

    4

    24

    20

    6

    26

    20

    8

    27.2

    20

    10

    m

    1. (1) 表中m=
    2. (2) 在这四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3. (3) 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4. (4)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需有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