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Ⅱ中提到,窗子可以打通人与外界的隔膜,打开窗子,于内窥外,是为聪明也;但是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也要懂得关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思考、沉潜。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语言文字运用Ⅱ

    开学之初,很多同学满怀憧憬制订了新学期的学习计划,____。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86%的职场人和80%的大学生都患有拖延症,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亦表明,拖延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群体的集体通病。

    一般而言,____:一是心灰意冷,兴趣寥寥。在接受任务时勉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着手实施时失神,无所憧憬。二是认知失当,怕字当头。害怕自己完不成,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以至于不接触、不思考、不着手;甚或是____,因为早于既定时间完成任务的话,很可能会因此而背负更多的责任与期待。三是自我失衡,自大自负。在过度自信心理的驱使下,产生主动型拖延,自认为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和任务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相信在时间压力的迫使下,灵感与创造力可以瞬间迸发,也相信在最后一刻具备足够的条件来按时交付。

    总之,拖延是“时间杀手”的变体,面对拖延,不仅我们要坚决说“不”,还要通过创造、控制和规划,活出积极精彩的人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给上面的三段文字各加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 1. (2023高一下·清远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借回答为什么“哂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
    2. (2) 《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3. (3) “青青”在古诗文中往往用来形容绿色,比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又如“”。
  • 1. (2023高一下·清远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2003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备受关注的颁奖仪式隆重大气,真挚感人。

    2021年初,在应对石家庄突发疫情时,社区志愿者做出了巨大贡献。社区举行隆重仪式,为志愿者颁发证书。

    我国重视传统年节,不少地方现在仍然保留着磕头拜年的仪式,即使对每日相守的父母长辈,也要磕头行礼。

    也许你还见证过很多其他仪式:升旗仪式、誓师仪式、婚丧仪式……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仪式,但是对于各种仪式,人们又存在不同的看法。班级计划组织一场“仪式与文化”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对于“仪式”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3高一下·清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普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实,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话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李扬认为“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但是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却认同曾皙沂水春风,乐游舞雩的说法。但是两者并不矛盾,请简要分析。
  • 1. 下列对《阿Q正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Q正传》模拟古代史传,以“传”的形式构成全篇,“正传”之名也出自“小说家言”,本文“传主”是一个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阿Q。 B .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乡村社会为舞台,描写了阿Q这个人物可怜、可笑而又可悲的一生,寄寓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忧思。 C . 本文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在小说里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 . 本文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又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 1.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水边快乐游玩,在求雨坛上吹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 (2) 《阿房宫赋》中,“”写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搜刮来之后像土块,“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 (3) 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
    4. (4) 《登岳阳楼》中“”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5. (5)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在明净光洁广阔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衬托了诗人豪迈的意味的句子是:
  • 1. (2023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ChatGPT 是智能聊天机器人,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能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假设,还能拒绝不适当的请求。它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等。面对人工智能 ChatGPT 火爆全球,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带来了科技的便利,是人类的福音;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或将给人类带来威胁;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福还是祸,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2. (2) 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就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的高危。
    3.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化用《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辞,用以表达诗人对过去的觉醒,对未来尚可补救的坚持的两句是“”。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君书·画策》

    作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给你哪些启示?请综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