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富锦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7-30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教育主张,其首倡者则是商鞅。韩非认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大,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就是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概括。 

    韩非提出“以法为教”是对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发展。商鞅认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韩非后来解释说:“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法是一种依据或准则,有了法,就使人行为有规矩可循。 百姓知法、守法,社会就安定;官吏知法、执法,就不会残害百姓。因此,不论吏民,都要教其知法、畏法、守法, 这样国家就没有不强盛的。 

    法家主张将法令文书公之于众,并使家喻户晓,由此实现法治教育。在秦国“以法为教”颇为成功。当商鞅失势,仓皇出走时,竟然找不到一个躲身之处。因为商鞅曾规定:留人住宿而所留者无身份证,要罪及舍主人。所以, 秦国的强大与普遍的法治教育有很大关系。 

    如果说“以法为教”主要表达了法家推行法治教育的内容,而“以吏为师”则主要表达了法治教育的实现手段。 

    尽管“以吏为师”是古已有之,但这仅是形式上近似。实质上,法家提出的“以吏为师”其着眼点不在“师” 而在“吏”,或者说是在“法”而不在“教”,即为了实行法治,选择那些知法的官吏来担任法令的解释者和宣传者,仅此而已。因此,法家所谓“师”并非教师意义上的“师”。 

    韩非发展了商鞅设置吏师的主张和实践,明确把这种制度表述为“以吏为师”,以保证“以法为教”。但韩非的“以吏为师”中还包含着一层意思:理想的国家与社会是不需要许多人来从事文化、知识和教育工作的,这样的人一多,就会破坏社会秩序。妥善的做法就是“以吏为师”。这样,韩非就更为强调了法的教育,而否定了知识教育及其实施者,走向了极端。 

    材料二: 

    儒家认为教育与政治生活、经济基础密不可分,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据《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这段话语明确表达了“庶”“富”“教”三者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基础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用政治手段治理他们,用刑罚整顿他们,百姓只求免于犯罪,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说服他们,用礼教来规训他们,百姓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民心归顺。孔子认为任何政令和刑律都不如教育(化)有效果,强调了教育(化)活动对于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 

    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教育理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最根本最高级最本质的本性。在教育领域内,“道法自然”就是一切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唯教育规律是从。《淮南子》说,道法自然,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吕氏春秋》说:“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顺其类”,即顺应本性。 

    老子认为尊重教育对象的自主意识,不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尊重其客观规律,要“希言自然”,顺其本性,顺其自然,“顺势”去“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主张要求教育同人的自然本性相一致。能适时而言,适时而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要在教者的引导下去观察,去体悟,去分析, 按着本性去充分发展,从而完成教育的目的。

    1. (1) 下列选项对文章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淮南子》“循理而举事”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遵循规律,但也绝不是完全被动的遵从。 B . 《论语·子路》的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清楚认识到经济和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C . 韩非子认为理想的国家与社会不需要从事知识、文化、教育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 D . 从材料一可知,作者认为普遍开展的法治教育对秦国最后走向强大发挥了很大作用。
    2. (2) 下列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非子认为如果整个社会都知法、守法,则天下太平,国家强盛,所以从君主到百姓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 B . 道家的教育观不强调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而较为重视靠教育对象自主去完成教育目的。 C . 孔子认为政令、刑罚不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所以必须要用道德教化、礼教规劝来改变他们。 D . 法家重视官员的榜样作用,认为官吏的言传身教比法律的内容更重要。
    3.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B .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C . 一民之轨,莫如法。 D . 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4.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5)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庖丁解牛》中庄子认为做事要“依乎天理”,所说的道理是否能证明本文中关于教育的相应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审判(节选) 

    徐纪周 朱俊懿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黄瑶点 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安欣叹了口气:“你知道代价吗?你付出的是你整个人生。” 

    黄瑶点头:“我认了。” 

    何黎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见徐忠正坐在屋里,愣了一下。 

    何黎明问:“京海的案子还没处理完,你急匆匆回来,是不是中央的同志找你?” 

    徐忠点头:“他们约我明天谈话。” 

    何黎明点头:“京海的案子,你办得漂亮,他们不会难为你,问什么就答什么。”徐忠拿 出录音笔,摆在桌子上。 

    何黎明扫了一眼,什么都明白了,像是瞬间老了几岁。徐忠问:“这个,我怎么回答?” 

    何黎明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支录音笔,也放在桌上,两支录音笔并排摆在一起。 

    何黎明说道: “赵立冬给了我一支复制品,让我叫停指导组工作,如今他把原件给了你,就把我的命交到了你手上。人非圣贤,我也有糊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不想什么再升一步了,就让我踏踏实实退休,行吗?” 

    徐忠起身说道:“二十年了,有太多无辜的人牺牲了,京海的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何 黎明叹了口气:“我明白了。” 

    徐忠稍稍欠身,离开了。 

    天边刚微微泛出白光,省纪委门外,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 

    最终,他仿佛下定决心,掐灭烟头,缓缓起身,迈进了省纪委的大门。 

    法庭内,被剃光头发的高启强站在审判席上,面对庄严的法庭,正在接受审判。 

    法官宣读着审判书:“被告人高启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 意伤害罪、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等,合并执行,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此同时,临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在宣读着对赵立冬等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人员的判决: 

    “被告人赵立冬,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窝藏、包庇罪,故意杀人罪,滥 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合并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市直机关招待所门口台阶上,高启兰捧着一摞饭盒交给安欣。 

    “我哥不愿意再见我了,我就想再让他吃顿家里的饭。他临走前吃几个饺子也不行吗?” 

    安欣打开饭盒,码放整齐的饺子个个皮薄肚大。安欣把饭盒盖上:“我来想想办法。” 

    看守所会客室里,剃了青瓜头的高启强走进会客室,看着对面的安欣。 

    安欣将带的饭盒往前一推:“这是你妹妹带给你的,但我们有规定。不过我们也给你备了饺子,一样的。” 

    管教把饺子端给高启强。 

    “谢谢”高启强夹起一个饺子,细细地品着。 

    安欣说道:“我去看过晓晨和黄瑶了,他们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高启强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本该有更好的人生。我最该道歉的人是你。你一直想把我拉上岸,可惜我让你失望了。这么多年,我欠你很多句对不起,有机会替我照顾小兰。” 

    安欣说道:“她很坚强,不需要我。”高启强又吃了一个饺子。 

    “我还是觉得,2000 年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二十年,真像一场梦啊!” 

    安欣说道:“是啊,梦醒了,我的师父还在,兄弟还在,徒弟还在。”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      

    “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      

    “日子平淡充实。”      

    “好像也下错。

    二人一笑,随即落寞。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      

    高启强起身,走到侧门前,最后一次回身,望着安欣。      

    他看了很久,看得很用力。眼神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都没说。 

    墓地里,安欣穿着笔挺的警服,徐忠陪着他,向曹闯、李响和陆寒的墓碑献花。 

    徐忠问:“心里轻快了吗?” 

    安欣摇摇头,“等有一天京海彻底不需要我了,我才能真正轻松。”

    徐忠说道:“人民永远都需要我们。未来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都会常态化,这份工作可不轻松,罪恶需要掐根断芽,只有日日扫,年年扫,才能让群众生活在幸福安宁中。”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决策符合政法队伍实际,顺应民心民意。这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新期待…… 

    (选自《狂飙》,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高启强蒙了”起笔,接着以黄瑶连续的喊叫入笔,话语间针锋相对,既暗示了黄瑶强烈的愤怒,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 . 黄瑶点头回应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询问,既呼应了上文黄瑶叫名字都觉得恶心的情节,也为下文展现其复杂人性作了铺垫。 C . “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黎明彻夜未眠、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及内心的焦灼。 D . 高启强向安欣道歉,希望安欣照顾他妹妹高启兰,并回顾 2000 年春节吃的那顿饺子,充分展现了其人性的复杂、立体、多面。
    2. (2) 关于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回顾友谊,言简意赅。 B . “日子平淡充实。”“好像也不错。”平实的对话中,体现的是两个人后悔落寞的心境。 C .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平静的话语,善意的提醒,也预示着高启强生命的终结。 D . 高启强起身后回望安欣,千言万语,却只字未说,生动地刻画出他复杂的心境。
    3. (3) 小说选文部分在叙事上颇有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 (4) 小说最后一段与众不同,《史记》、《聊斋志异》也有此笔法,试结合选文部分,分析 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上命给钞市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小民鸠敛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

    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上问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上问其故。对曰:“诏书数下蠲免灾伤租税。不听开除,必令有司依额征纳,此其过之大者。”上颔之。

    青州民刘中等奏:“自永乐中岁歉,流徙畿南枣强县凡二百余户,居二十年,已成家业。今有司遣还山东,乞附籍枣强。”上谓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唐宇文融括流民,过期不首者谪边。州县承风劳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

    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经,皆水潦之后,秋田无获,朕甚悯焉。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州A县B承C风D劳E扰F百G姓H逃I窜J尔K其L申M饬N有O司P以Q此R为S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之勿夺的”的“与”是给予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去所与”的“与”字意思相同。 B . “爱之而已矣”的“爱”是爱护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字意思不同 C . “但得民安即已”的“但”是只要的意思,与《促织》中"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的”“但”字意思不同。 D . “玄宗卒至播迁”的“卒”是最终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皇上认为主管官吏不去调查出产的物品,全都令郡县向百姓征敛,官吏趁机行奸作恶。这些要全部禁止。 B . 杨士奇认为郭资不遵诏书,令地方官员仍按旧额征税,这是他为政最大的过错。皇上取消他晋升的任命。 C . 青州百姓请求将已成家业的二百多户附入枣强户籍,皇上认为都是自己的国土,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即可。 D . 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他认为户口繁盛是因为休养生息,户口减少则定有大兴土木和战争之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

      ②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

    5. (5) 武王向太公询问的“治国之道”在材料二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加以概括。
  • 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杨行元赴举 

    刘商 

    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马行迟。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送李群玉赴举 

    杜牧 

    故人别来面如雪,一榻拂云秋影中。 

    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谁唱与春风。 

    【注】①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位于长安附近,后指长安富豪人家聚居之地。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诗分别用了“何处”和“谁”来发问,都是无疑而问,以加强语气。 B . “穿杨叶”,以射箭比喻科举及第;“三百首”,代指朋友的诗歌创作。 C . 同为送别朋友参加科举,两首诗都包含有对朋友卓越才华的欣赏和赞美。 D . 两首诗都运用虚实结合,不局限于对眼前的抒写,也有着对将来的设想。
    2. (2) 同为送朋友去应试,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 
    2. (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进望海楼楼门,赫然入目的是高5.7米的大型贝雕《帆锚相依》,上书“洞天福地,从此开头“8个大字。这8个大字的题者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它们流露出他生前对洞头的一往情深。二至四层的大厅廊,极目鸟瞰:海滩开阔平展,黄沙细柔。南面是国家级中心渔港与半屏山;东面为新老城区,楼宇布局高低不一,但       ①       ,富有层次;北面七座大桥横亘海上,连接起八个岛屿;西面一望无际的海洋犹如硕大的蓝宝石,表面镶嵌着翡翠般的群岛、大型养殖网架及片片归帆。

    导游驾艇带我们出海,近距离领略洞头的岩奇礁美。离港东去,海浪滔滔,突然,右侧一座岸边耸立的断崖峭壁被我们的目光吸引了。它仿佛被利斧劈掉了一半似的,犹如一扇巨大的屏风雄峙海上。导游将艇慢慢靠近,指着屏面上那些浮雕般凸显、依次展开的景观,向我们      ②      地介绍起来:这是”一帆风顺”“众象吸水”,那是“巨龟负山”“玉帝金印”……仔细看去,它们一个个形象生动,      ③      。这就是目前国内已知最长的海上天然岩雕画廊,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的半屏山。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你根据文段对洞头的介绍为其写一个旅游宣传口号。要求语言简练,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 7. (2023高一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到药物,就避不开靶点。任何药物都必须和体内特定目标(靶点)结合,对靶点介导的生物过程 加以调节,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想了解药物疗效,就必须

    药物没有直中靶点的功夫,想改变靶点的生物功能,就必须和靶点“亲密无间”地结合。靶点是分 子,因此绝大多数药物也是分子级别的,分为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类。药物一般通过两个方法改变靶点功能:改变靶点的催化功能,或者改变靶点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结合。对于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来说, , 反应在此进行。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很适合“塞”一个小分子进去。因此,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相反,靶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 , “大”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因此,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

    1. (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B . 黄山谷论书,突出“韵”字;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趣”字。 C . 喝杯茶,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 .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ChatGPT 是智能聊天机器人,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能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假设,还能拒绝不适当的请求。它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等。面对人工智能 ChatGPT 火爆全球,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带来了科技的便利,是人类的福音;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或将给人类带来威胁;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福还是祸,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