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7课《谁是最可...

更新时间:2024-02-05 浏览次数:3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攀爬老山界的过程中, 语文老师对沿途美景进行了记录。请你选出下列对语段分析有误的一项( )

    老山界处于“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之一的越城岭。苍崖陡峭, 森林中古树参天, 其上有葛藤攀缘, 构成密不透风的绿色城堡。红叶、金果熠熠生辉, 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古朴苍劲的树干上, 镌刻的 “红军万岁” 的标语依稀可辨。

    A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碍走泥丸” 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B . “密不透风的绿色城堡”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高大和葛藤的繁茂。 C . 用部首查字法查 “熠”, 应先查“火”字旁,再查 11 画。 D . 语段中“陡峭” “攀缘” “繁茂” “苍劲” 都是形容词。
  • 2. 下列对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如开头三段主要运用抒情、记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B . 文章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描绘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形象。 C .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作者在叙写这场战斗时塑造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描写。 D . 文章结尾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B .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C . 他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D .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二、语言表达
三、综合题
  • 6.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弘扬家国情怀·青年勇挑重担”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5月23日,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张爱萍故居,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手稿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

    1.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 (2) 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疑惑,于是马禹代表班级同学,向组织活动的老师提了一些问题,请根据老师的回答,拟写出问题。

      马禹:①

      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马禹:②

      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

    3. (3) 为了更好地培养爱国情怀,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对于对联的空白处,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中华豪情传千古”;第二种是“民族尊严要爱惜”。你觉得哪种更恰当?请简述理由。

      上联:一面国旗,一方国土,国家荣誉莫轻视

      下联:万重民愿,万载民心,

      我认为“”更恰当,因为

四、现代文阅读
  • 7. (2023七下·自贡期末) 现代文阅读

    在心里点灯的人  

    张颂文

    ①六岁那年的夏天。

    ②小孩子都像猫,喜欢找一个盒子把自己装起来。我钻进一个放棉被用的大木头箱子,把自己裹在软软的被子里,关上箱子,狭小的空间成为完全属于我的童话秘境。我在里面演绎无穷的想象力,幻想自己是一个勇闯魔兽世界的英勇男孩。啪嗒一声,箱子的搭扣扣上了,我立刻从假想英雄沦为困兽。神奇秘境因为没有了光而变成恐怖黑暗的监狱,我发疯似地用脚蹦用手推,眼前还是一片黑暗。不知不觉,箱子缝隙里透过来的光线也全都暗下来,天黑了。妈妈总也不来,我哭到呼吸困难。昏睡中,眼皮突然感受到强烈的光,妈妈打开箱子把我抱了出来:“走,我们去看老奶奶。”

    ③妈妈是小镇上有名的“冯医生”。她喜欢回访病人,经常会带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病人家里,有时还要走夜路。

    ④妈妈牵着我的手,沿着一条水渠慢慢走。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冰凉,清澈,甘甜,一种名叫花手绢的小鱼在水里游啊游的,五颜六色的尾巴摇摇摆摆,煞是好看。

    ⑤水缓缓地流,我们慢慢地走。

    ⑥那天去的是一个老太太家里。她住在一个旧旧的阴暗小平房里,小院只用一个竹篱笆围着。门都不用敲,一推就开。老太太躺在床上,很努力地想爬起来。妈妈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说:“阿妈你怎么样?身体什么感觉?”“没力气,浑身没力。”“但是你脸色好多了。”

    ⑦小屋里点着一盏很暗的煤油灯,我几乎看不清老太太的脸。老太太咧开缺牙的嘴笑了:“真的吗?”“对啊!你现在只是缺一种维生素。有了它就会很快好起来!”老太太不笑了:“没有钱买药。”妈妈拍拍她的手背说:“不用买!只要你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你身体里就有这种维生素了,你的病就好了!”“真的?”“真的!”

    ⑧过一个星期,我跟我妈又去看她。那是另一个黄昏,夕阳正在落下。

    ⑨远远地看见老太太坐在门口的藤椅上,睡着了。妈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叫“阿妈”。老太太睁开眼睛开心地说:“哎,冯医生,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晒太阳这个方法太好了,晒完以后我真的不疼了。”妈妈说:“你要坚持晒太阳啊,只要你每天晒,很快就会好了。”

    ⑩回去的路上,我觉得妈妈不开心。“妈妈,那个奶奶的病是不是好了?”“她还有一个月。”妈妈说她得的是绝症。我说:“你不是说晒太阳能好吗?”“没有多大帮助,只是让她觉得有一些希望。一个人最怕没有盼头,你只要给她希望,就好。”

    ⑪那个慈祥的老奶奶总是给我吃特别好吃的樱桃,我很喜欢她。我哭了很久,一路走一路掉眼泪。

    ⑫不过是半个月,老太太还没撑到我妈说的一个月,就去世了。我相信,她走的时候,心里安详而有希望。

    ⑬一个15岁的男孩割麦子的时候割断了拇指。这个爱美的少年很沮丧,每次去妈妈的诊所换药都疼得哇哇叫。拆开纱布的断指露着骨头,用药水一遍遍冲洗,我在旁边看得心里害怕。少年叫疼: “冯医生,疼得受不了!一定要帮我治好手指啊,不然我长大了娶不到老婆!”“别怕,越疼越好,因为长肉的时候最疼,那说明你的手指正在长回来呢。”男孩突然就笑了:“真的吗?那就疼一点好了!我盼着它早点长回来呢!”

    ⑭后来男孩常常很开心地向我妈妈汇报:“冯医生,昨天又很疼了,我的手指正在往外拱呢!”“是呀,它会长回来的!”

    ⑮半年后又见到这个男孩。他的伤口早已愈合,但还是少半截拇指。他举着拇指给我妈看:“冯医生,没有长出来。”“傻孩子,你要多动你另外四个手指,多用它们做事,你的大拇指才能长出来。你天天盯着它,它被你吓坏了,当然不长了。”男孩又高高兴兴地走了。

    ⑯我问妈妈,真的能长回来吗?妈妈说:“不能。如果他不早点锻炼没有大拇指的手,他将来干活会很吃力,那时候他会因为缺了拇指总是不开心。可是尽早锻炼的话,等他明白拇指不可能长回来的时候,他手的功能已经恢复好了,就不会那么不开心了。人啊,不能总想着没有了的;而要想想自己有什么。”

    ⑰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很多事情,当时并不都懂。长大的岁月里,每当我有困惑。就在心里回放妈妈说过的一切。

    ⑱越长大越觉得,所有的问题,在妈妈的声音和故事里都有答案。(有删改)

    1. (1) 文章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冰凉,清澈,甘甜,一种名叫花手绢的小鱼在水里游啊游的,五颜六色的尾巴摇摇摆摆,煞是好看。

      ②后来男孩常常很开心地向我妈妈汇报:“冯医生,昨天又很疼了,我的手指正在往外拱呢!”

    3. (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标题“在心里点灯的人”在文中的作用。
  • 8. (2023七下·安达月考) 阅读《门边有个位置》,完成各题。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 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 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选自《北京晚报》,作者查一路,有改动)

    1. (1) 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 ,又指
    2. (2) 引用原文语句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 
    4. (4) 读罢全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作为文中“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共80 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