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2-30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2分)
  • 1. 【任务一】准备“天下家国”开场白 

    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的是责任、担当。闻一多先生,他做学问qiè而不舍,献身革命大义然。鲁迅先生,战斗是他人生的姿态,温情是他心灵的底色。他虽然对青年人潦草的来信深痛绝,提供的帮助而且一如既往的真诚。志愿军战士,虽然面对着恶劣的环境,但他们依然忠实地____(A.实行 B.履行 C.奉行)着保家卫国的职责。这些人是时代真正的英雄,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前行!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上正确拼音。

      ①qiè而不舍 ②大义③深痛绝 ④qīn佩

    2. (2)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实行 B . 履行 C . 奉行
    3. (3) 画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 2. 【任务二】梳理“经典诵读”知识点

    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 “”;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一句 “”,让人动容;花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 “”,黄河奔腾的水声勾起少女心中对家人的不舍与孤独,战胜归来后, “”更是传达了木兰的思家心切。

  • 3. 以下经典作品的相关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家萧红善于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内心世界。 B . 《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全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诗中写的是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 .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 4. 【任务三】展示“家国英雄”好风采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再次创造了“九天揽月”的中国式壮举。小语十分激动,想用对联的形式向航天工作者表示祝贺与致敬。请你根据她的上联与对联的相关知识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壮举振国威,摘星揽月飞霄汉;       下联:____。

    A . 神箭射苍穹,盛世中华强国力 B . 龙人圆绮梦,震古烁今照寰宇 C . 中国领航船,乘组三英耀宇程 D . 星阙惊来客,神舟振翅探长空
二、阅读(53分)
  • 5. 请根据描写,填写相对应的人名。
    1. (1) 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着,上唇很一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 ) (《骆驼祥子》)
    2. (2) 出身于大户,但他却投 身革命,本可锦衣玉食, 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 ) (《红岩》)
    3. (3)  被捕后,敌人用竹签钉手指等酷刑折磨她,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毒刑拷打是

      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 )(《红岩》)

  • 6. 《骆驼祥子》除了写祥子,还写了形形色色的洋车夫。他们有梦想有奋斗,有欢笑也有泪水。其中哪个洋车夫对样子的命运影响最大?请结合回目内容,具体回答。

    《骆驼祥子》回目(局部)

    ◎朴实青年盼圆梦,节俭祥子终购车

    ◎虎妞佯装施诡计,祥子不慎遭引诱

    ◎虎妞有意定妙计,祥子无奈喝闷酒

    ◎二强子卖车卖女,小福子初见祥子

    ◎请大仙装神弄鬼,惜虎妞难产而亡

    ◎再遇老马互诉苦,痛失福子始堕落

  • 7. 记叙文作品阅读

    老罗师傅

    王尚桐

    ①老罗师傅是位送水工。我也记不清老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我们小区送水的,他好像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②瘦瘦高高的老罗木讷寡言,见人只是嘿嘿一笑。因为种田难以支撑儿子上大学的开销,年过半百,进城打工。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的信息知之甚少。人们也不知道老罗所在公司的名称,每次见水桶快见底时,只要拨打老罗永不关机的手机,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老罗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撩一把汗,换上塑料鞋套,将一桶“阿依苏”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交接十二元水费,拎着空桶,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有时家中临时有事,锁门不在,老罗便会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一天又一天,老罗成了小区中的一员,家家离不开他。

    ③炎热的夏天来了,小区时不时会陷入“水荒”,邻居们可能都觉察不到老罗多年如一日的存在。老罗解释道,天热山上的泉眼越来越细,取水的人越来越多,拉水车每次都需要排队好长时间,小区也疯传老罗他们公司的水以次充好。山上的泉眼终于干涸了,纯净水取代了矿泉水,价码也从十二元降成十元一桶。

    ④小区的住户纷纷议论纯净水的水质,有沉淀了,出异味了,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人们也很快接受了老罗送来的纯净水,日子便又重回往日的平静。而老罗依然沉默寡言,依然及时送水,依然嘿嘿一笑。要说老罗送水有何不便,就是每次送水大家提前备好十元零钱,老罗不习惯移动支付。于是,有人调侃了:“老罗,我教你微信支付吧。”“老罗,再用现金支付就打折。”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重的口音回一句话:“不中,小区里老人多,用现金支付习惯,不麻烦。”

    ⑤老罗默默地送水,日子也静静地流淌。直到有一天,老罗的电话突然关机了,这可是从未出现的状况,人们种种猜测和抱怨。不久传来消息,老罗心梗,已经走了。这么突然!想想他的质朴和憨厚,想想他的尽职和尽责,大家叹息,好人一个。

    ⑥老罗一走,大家只好按着水桶上的电话订购纯净水。一日,我打电话订水后,来了一位头戴棒球帽,戴耳机的年轻人,二十来岁,很帅,很酷。我想以后就要和这位小师傅打交道了,便主动索要他的电话号码。小伙子头也不抬,“水桶上有电话,订水和公司联系。”我有点尴尬,不过这只是变化的开端。一次,打电话订水后,因临时家中有事锁门外出,回来时门口却没有往常一样的水桶。第二天,在小区碰到了小伙子,问起此事,他好一顿数落,抱怨我让他白跑一趟。还说以前都是师傅老罗替我们垫资,自己不会那样做的。

    ⑦小伙子还规定了送水的时段,上午A区,下午B区,不再随叫随到,几乎一夜之间,小伙子站在了舆论风口:送水不及时,态度生硬,只通过微信收费,老人们感到非常不便。不久,公司又开通了二维码订水,只需在平台上付费订水并填写地址,然后排队等候。人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送水方式。

    ⑧从此,除了偶尔在小区照面,碰见小师傅的机会少了,生活也再度回归平淡。只是偶尔还会忆起憨厚的老罗,在楼道里晃动着瘦高的身形,剪开熹微的光影,扛着沉甸甸的水桶缓步走来。可是又有谁想过老罗师傅曾经在心里想过些啥呢?

    ⑨老罗走了,和老罗一起走的,还有他的时代。

    (有删改)

    1. (1) 文章多次将老罗师傅与小师傅进行对比。请在相应处补写情节并分析对比的作用。

      老罗师傅

      小师傅

      手机永远不关机

      住户不在家,不把水放在门口,并抱怨

      只通过微信收费

      对比作用:④

    2. (2) 文章写老罗时反复出现“嘿嘿一笑”。请分析下列两处“嘿嘿一笑”分别表现出老罗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交接十二元水费,拎着空桶,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

      ②老罗依旧嘿嘿一笑 , 最多带着浓重的口音回一句话……

    3. (3) 请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老罗也着不慌不忙的步子,楼送水,一把汗,上塑料鞋套,将一桶“阿依苏”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

    4. (4) 文章的老罗与杨绛笔下的老王有许多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品质与作者的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 8. 散文作品阅读

    我改变的事物

    刘亮程

    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这也许就是命运。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树总是一个姿势做到底,原地踏步一辈子,往前走半步都是要命的事。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了,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村里人”与“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进行对照,突出我对乡下生活的厌烦。 B . 文章语言风趣,譬如“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 C . 文章把细微的琐事与深切的感动相融合,把随意的举动与永恒的意义相联系,形成巨大的张力,别具魅力。 D . 文章对村庄的景物描绘生动,比如对那棵斜长的胡杨树的描写,绘形又绘神。
    2. (2) 请结合全文分析,说说“我”为什么热衷于改变这些不起眼的事物? 
    3. (3) 小语读完这篇文章后说道:“文中的‘我’和《台阶》里的父亲很像,为努力改变事物而感到充实,一刻也闲不下来。”小文持有反对意见。请你结合《台阶》与本文内容,帮助小文写出反对理由。
  • 9. 古诗文阅读

    族兄中涵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也。”乃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老翁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释:①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②知:主持。③哂:微笑,讥笑。④尾闾:尾巴根部。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方法

      参照

      解释加点词

      根据语境选择

      “患”字的常用词义有:①憎恶;

      ②祸患;③疾病;④担忧

      除此也( ① )(填序号)

      根据成语判断

      言观色

      老翁中涵意不满( ② )

      根据课文迁移

      康肃笑而

      厚赠之( ③ )

      根据造字方法

      瞬,同“瞚”,开阖目数摇也;瞬目,目动也。

      ( ④ )

    2. (2) 请用“/”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视之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3. (3) 把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②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4.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中老翁的形象。
  • 10.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李益(748—829),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②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③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诗人此时被贬谪,也属“迁客”之列。

    1. (1) 李益在《春夜闻笛》中借等意象,抒发了与李白诗中相似的浓厚思乡之情。
    2. (2) [甲][乙]两诗表达思乡之情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两诗的三、四两句,作具体分析。
三、交流与表达(45 分)
  • 11. 小雯家过端午节这天,奶奶要亲手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超市买。假如你是小雯,你将怎样劝说妈妈,让妈妈在家和大家一起包粽子。(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100左右)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名为《真心英雄》的歌里这样唱道:“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今天,请你把笔触投向你身边那些平凡的人,可以是你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亲人,亦或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用你的笔抒写让你感动的故事。

    请你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作文。题目自拟。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如需出现,可用化名代替。600字左右。

    写作助手∶

    ①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可以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留下好印象。②选好写作素材,避 免老生常谈。③适当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精神。④适当使用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增强文章感染力,深化主题。⑤叙事时要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