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8 物理...

更新时间:2023-08-10 浏览次数: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1. (2023七上·义乌期末) 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 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 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 (1) 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 (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 (3) 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 12. (2023七上·兰溪期末) 谚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生活实践经验和无穷智慧。请根据下列谚语回答问题:
    1. (1)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2. (2)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铁杵磨成针”所发生的变化是变化。
  • 13. (2023七上·德清期末)  2022年9月20日,浙江义乌市“要求下架槟榔制品”一事引发关注。小德同学也很好奇,于是上网查阅了有关信息:

    ①槟榔为棕榈科植物,以种子、果皮及花入药。

    ②槟榔主要含槟榔碱及少量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等物质,槟榔碱被定为2B类致癌物。

    ③槟榔碱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可与水、乙醇或乙醚以任意比例混合。

    请根据有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槟榔碱可与水、乙醇或乙醚以任意比例混合,该性质属于(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 (2) 从小德同学查阅到的信息中判断:槟榔与下列(填字母)零食对应的植物亲缘关系最远。

  • 14. (2022七上·鄞州期中) 有一块铁,它的质量为0.25k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铁在常温下:①是固体②呈银白色③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以上信息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选填号,下同),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15. (2022·余姚期中) 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钢铁易生锈  ③ 电灯发光   ④ 煤气燃烧

    ⑤ 镁能燃烧   ⑥ 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 冰雪熔化

  • 16. (2022七上·海曙期中) 今年夏天宁波市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少雨,各区县采取多次人工降雨以缓解干旱少雨。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有关碘化银的描述: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 ℃,沸点为1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碘和银;⑥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其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

  • 17. 物理变化:没有的变化;一般来讲,物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的变化;一般来讲,燃烧、腐烂、变质、生锈等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否

    化学性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毒性、氧化性、酸碱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 18.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19. (2022七上·婺城期末) 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 (1) 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填文中序号);
    2. (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 20. (2022七上·苍南期末) 玻璃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在实验室中好多仪器都用到了玻璃,如放大镜、显微镜、烧杯、温度计、试管、胶头滴管,试剂瓶等。
    1. (1) 在使用玻璃仪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玻璃仪器破裂,如给试管加热时要预热;给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否则烧杯试管会破裂。烧杯试管破裂属于变化。
    2. (2) 利用玻璃制作的试剂瓶,可以盛放绝大多数的物质,这反映了玻璃具有“稳定性”,此“稳定性”是指玻璃的(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 21. 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煤块的质量较大;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④将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上。

    1. (1) 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理由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2. (2)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
  • 22.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 (1)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蜡烛燃烧为变化。

    2. (2) 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变化。

四、解答题
  • 23. (2022七上·奉化期末)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因此氢气球在空气中能上升。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遇明火易爆炸,所以目前已改用充入氮气的氢气球作为大型节日使用气球,氯气球从外观上和氢气球无异,也能在空气中上升,但遇明火不会爆炸,更加安全。

    1. (1) 放飞的气球随着高度上升不断膨胀最终破碎。该变化属于变化。
    2. (2) 根据氧气球和氢气球的以上特点,写出氢气和氢气不同的化学性质
  • 24. (2019七上·萧山期末) 快过年了,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发酵和蒸馏。

    1. (1) 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发酵过程中属于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2) 蒸馏过程如图所示,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 (3) 冷凝池中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
    4. (4) 酿造出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对(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3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ρ=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五、综合说理题
  • 2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关于蜡烛的燃烧,甲、乙两位同学各抒己见。甲说:“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它有新的物质生成。”乙说:“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因为蜡烛燃烧时蜡要熔化、升华。”那么你的观点呢?请给出合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