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第2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18七上·鄞州期中) 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 . 长度单位 B . 质量单位 C . 时间单位 D . 温度单位
  • 2. 我国为宇航员研制了宇航服,每套宇航服的质量为120千克。当宇航员从地面出发到达太空时,有关宇航服的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大于120千克 B . 等于120千克    C . 小于120千克 D . 由于失重,等于0千克
  • 3.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测量长度 B . 测量质量 C . 吹灭酒精灯 D . 测量温度
  • 4. 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
    A .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5dm B . 课桌高度约为750mm C . 宁波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 小科的心率约为75次/分
  • 5. 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用手指弹西瓜”(如图所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 得出结论
  • 6. 在运动会上的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没有将皮卷尺拉直,则测量值将会 (   )
    A . 偏小 B . 偏大 C . 不变 D . 都有可能
  • 7. 中央电视台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让清代诗人袁枚的励志小诗《苔》红遍大江南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结合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下 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 “白日不到处”,反映出苔藓对环境的适应 B . 诗中虽提“苔花”,但苔藓并没有真正的花,属于孢子植物 C . “苔花”也学“牡丹”开,比较得知两者均可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D . “苔花”虽微小似米,但一样拥有和牡丹那样的生命尽情绽放的机会
  • 8. (2018七上·天台月考) 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 . 180秒=180秒×1/60=3分 B . 1.8米=1.8×1000 =1800毫米 C . 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 .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 9. 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取其平均值6.80cm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L1=6.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 . L1=6.80cm也可以记录成L1=6.8cm  C . L2=6.81cm中0.01cm是准确值 D . 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6.80cm
  • 10. 物质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形式,并且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长江三峡发电站发电时,其能量的形式转化是(     )
    A . 电能转化为水能 B . 风能转化为电能 C . 光能转化为电能 D . 水能转化为电能
  • 11. 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 . 松树比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 . 槐树和松树一样适应寒冷的环境 D . 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 12. 我们食用的下列蔬菜和水果中,不是果实的是(     )
    A . 苹果 B . 白果 C . 番茄 D . 南瓜
  • 13. 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

    A . ①木耳    ②银杏   ③墙藓     ④球藻 B . ①银耳    ②水杉   ③向日葵   ④衣藻 C . ①香菇    ②油松   ③肾蕨     ④紫菜 D . ①灵芝    ②侧柏   ③葫芦藓   ④海带
  • 14. 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真正成为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 . 爬行类 B . 鱼类 C . 两栖类 D . 哺乳类
  • 15. 下列四种变化中,哪一项变化与其它三项变化有本质的区别(     )
    A . 冰熔化成水 B . 用木料制家具 C . 蜡烛燃烧 D . 把一块方糖研磨成粉末
  • 16. 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是(      )
    A . 空气 B . 水分 C . 温度 D . 光照
  • 17. 牵牛花、竹子、黄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
    A . 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 B . 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 . 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D . 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
  • 18. 在潮湿的墙角及树枝间,隐藏着大量的“田溜溜”。这种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的动物,在生物学中叫蛞蝓[kuò yú],和蜗牛属于同一门生物。蛞蝓属于( )
    A . 节肢动物 B . 软体动物 C . 环节动物 D . 腔肠动物
  • 19.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同种生物性状差异性的是( )
    A . 黑马和白马毛色有差异 B . 黄种人和白种人鼻梁有高低 C . 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 D . 橙子有的甜,有的不甜
  • 20.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这里的“绿”是指( )
    A . 藻类植物 B . 蕨类植物 C . 苔藓植物 D . 种子植物
  • 21. 腐烂的水果会散发出酒味,其原因是( )
    A . 酵母菌引起的 B . 乳酸菌引起的 C . 霉菌引起的 D . 醋酸杆菌引起的
  • 22. 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①方法同类的有(     )
    A . 只有② B . 只有③ C . ②和③都是 D . 都不是
  • 23.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其生长地并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近年来,我国在“海水稻”方面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海水稻是被子植物 B . 海水稻的叶片是平行叶脉 C . 主根与侧根无明显区别,是直根系 D . 普通水稻和“海水稻”的生活环境不同
  • 24. 老师找到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①金蝉脱壳  ②螳臂挡车 ③井底之蛙  ④瓮中捉鳖⑤虾兵蟹将 ⑥鱼目混珠 ⑦蜂拥而至,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成语是(     )
    A . ①②⑤⑥ B . ③④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⑤⑦
  • 25. 如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有可能是( )

    A . 白鳍豚 B . 中华鲟 C . 扬子鳄 D . 大鲵
  • 26. 小科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39.1℃和38.4℃,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小明的体温是38.4℃ B . 小明的体温更接近39.1℃ C . 小明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4℃ D . 小明的体温在38.4℃至39.1℃
  • 27.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甲在调节天平时指针偏右,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10.4克,乙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6.3克,则甲、乙两位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 )
    A . 等于4.1克 B . 大于4.1克 C . 小于4.1克 D . 无法确定
  • 28. 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 B . 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 . 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 . 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 29. 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 , 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 , 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 )

    A . πD2(h1+h2 B . πD2(h1+h2 C . πD2(h1+h2 D . 2πD2(h1+h2
  • 30. (2022七上·余姚期末) 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房间里的墙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3℃,最低读数为15℃,则该房间一天内的温差为( )
    A . 16.2℃ B . 18℃ C . 19℃ D . 20℃
二、填空题(本题共 12小题,每空1分,共 35分)
  • 3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离不开对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和进行相关的,也离不开进行认真的思考,这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 32. “叮铃铃,叮铃铃”,小科从睡梦中惊醒,开始了他一天的生活。小科自从上科学课以来,一直坚持测量身高、体温、体重,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下面各图是小科今天的健康信息:请你帮小科将以上信息填入表中:

    身高: ;      体温: ;体重:.

  • 33. 小科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厚度,测得四次数据分别是1.10cm、1.11cm、1.63cm、1.10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测量结果应该是。若科学书共有200页,则科学书每张纸的厚度是
  • 34. 陆生生物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其方式有“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下列动物分别属于哪种方式:
    1. (1) 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属于
    2. (2) 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属于
    3. (3) 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属于
  • 35. 概念图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现知识关联,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如图为“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A指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 (2) 柴犬、马尔他犬和格罗恩代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B的多样性造成的,B是多样性。
    3. (3) A和生活环境构成了C,C指多样性。
  • 36.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学校易聚集暴发。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原理制成。
    2. (2) 以下是小科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科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 37. 小科发现阳台上的含羞草一天天地长大了,他给一盆正常生长的含羞草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他发现该植物的生长情况是向弯曲生长,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具有性。
  • 38. 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针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填“增大”或“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能适应在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 39. 今年夏天宁波市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少雨,各区县采取多次人工降雨以缓解干旱少雨。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有关碘化银的描述: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 ℃,沸点为1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碘和银;⑥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其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

  • 40. 如图甲为托盘天平的示意图。

    1. (1) 请在横线处填上指定部位的名称。

    2. (2) 某同学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这时应将调节。用调节后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g。
    3. (3)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    )
      A . 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 . 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 . 使用已被严重生锈的砝码 D . 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 41. 科学上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
    1. (1)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点越
    2. (2) 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图中A类动物是以卵生为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的,C类动物是以 (填“终生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

  • 42. 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在右盘中加上5.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5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小格,那么所称物体的质量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43、44每空1分,45、46每空2分,共25分)
  • 43.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是否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种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2. (2) 方案一的实验变量是,方案二的实验变量是
    3. (3) 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方案,原因是该方案符合原则。
  • 44. 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活动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一根塑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活动小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在不同温度下,活动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 (1) 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 (2) 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3. (3) 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5.5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4. (4) 活动小组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进行测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写出一点即可)
  • 45. 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水的温度有关 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是否搅拌

    溶解快慢

    5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10 ℃的水

    缓慢

    5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较快

    5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快速

    5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较慢

    1. (1) 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填字母)。
    2. (2) 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
    3. (3) 为了验证猜想 C,应选择进行比较。
    4. (4) 通过该实验得出物质的溶解快慢与有关。
  • 46. 丹山赤水是位于宁波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的风景名胜区,村中有很多柿子树。每当晚秋时节,村庄内外,山坡上下,红柿挂满枝头,像悬挂着无数的小红灯笼。柿子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等功效。小科发现买来的柿子还没熟透,还是青色的,一段时间之后柿子就会从未成熟的青色变成红色。怎么能让柿子快点成熟呢?他和学校里的兴趣小组一起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程度相同、成熟度相似的柿子硬果实70个,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经过三天的时间,发现情况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温度/℃

    17

    20

    23

    26

    29

    32

    35

    颜色

    青色

    青黄色

    偏黄

    有点红

    泛橙红

    偏红

    红色

    软硬

    偏硬

    有点硬

    有点软

    偏软

    很软

    查阅资料:柿子越红越软就越熟。

    1. (1) 该兴趣小组是研究什么外界因素对柿子果实成熟的影响: 。 
    2. (2) 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论是:
    3. (3) 该兴趣小组的实验中选取的柿子是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硬果实每组7个,而不是每组1个,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 (4) 该兴趣小组的实验中选取的柿子是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硬果实,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