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下·长沙期中) 周一返校,五班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周末见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郡说:“我去看了湖南卫视举办的演唱晚会,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B . 小麓说:“周末我回了趟乡下,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留恋老家那世外桃源一般的乡村 生活。” C . 小常说:“爸妈带我去了一趟永州,游了一回小石潭景区,听过导游的解说,我豁然开朗,懂得了《小石潭记》的作者为什么‘一乐一忧’。” D . 小刘说:“我周末去当了一回交通协管员,在我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 1.  班级开展了“走进经典,读以致用”为主题的《经典常谈》(朱自清)整本书阅读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 (1) 任务一: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填好下面空缺的内容。《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①”,《离骚》《九章》属于“②”,《墨子》《吕氏春秋》属于“③”。
    2. (2) 任务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问题。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同学:②

      小记者:请以《<说文解字>第一》为例,谈谈作者朱自清在这一篇里阐明的“大要”有什么?

      同学:③

    3. (3) 任务三:《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你的同桌小李认为“阅读经典需要大量时间,这是浪费学习时间的无意义行为。”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和观点,并阐述理由,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 1.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不堪……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着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⑨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然而,作为世间众生,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及热爱和执着等,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

    1. (1) 依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事件

      品质

      亲戚邻居

      美好的情趣

      年轻女子

      送食物给朝鲜老乡

      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献唱

      善良和执着

    2. (2) 第①段画线句子写出了亲戚所在村庄怎样的特点?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村外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不堪……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4. (4) 本文标题“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 现代文阅读I;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苍山远”勾勒傍晚时分山川的景象,它不仅美,而且很真实。为什么日暮的时候苍山会显得远一些呢?

    ②这实际上与黄昏时分太阳与苍山本身及之间的影像变化有关,其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③早晨或黄昏时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白色(或浅色)的形体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具有较强的反射光亮,呈扩张性的渗出,这种现象叫光渗作用。早晨或黄昏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相对周围的事物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就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或黄昏时比中午时大些。

    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达·芬奇在他的著作中曾对光渗现象做过描述:“隔着太阳窥看树枝,常觉得它变细了甚至于辨别不出。按理,城堡上的炮眼和垛子是一样宽的,然而我看起来前者特别宽一些。”

    ⑤其实,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晶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波长较长的暖色光(如红光)焦距长﹐焦点不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具有一种扩散性;相反,波长较短的冷色光(如蓝光)就比较清晰,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同样大小的物体,红色物体就显得比蓝色物体大一些。

    ⑥色彩的膨胀,收缩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亮程度有关。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

    ⑦另外,点光源发出光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会越来越弱。黄昏时太阳离地平线越来越近,与观察者越来越远,它的明亮程度也越来越小,周围的景物(苍山)也越来越暗,人们感到它越来越远了。同时,日落时,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些,太阳变大了,太阳旁边的景物在观察者的眼中就相对变小了。

    ⑧经过上面的解释,对“日暮苍山远”所勾勒的黄昏苍山图,我们是否有更通透的理解?

    (摘编自王恒《光渗作用成就千古绝句》)

    【材料二】

    根据瑞利散射原理,光波的波长与其散射光的强度成反比,长波的散射光强度小,不易散射,短波的散射光强度大,容易散射。正午太阳直射,阳光穿过大气层厚度最小,其在大气层被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少。早晨或黄昏的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的厚度比正午时厚得多,其被大气散射掉的短波成分较多。因此,观察者在早晨或黄昏接收到的阳光主要是长波。

    (摘编自余小英、李凡生《从物理学角度鉴赏“两小儿辩日”》)

    【材料三】

    物理学是用人的理智寻求自然界中表面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简洁规律美,文学是用情感感受世间的人和物,它是一种诗意的美。物理学与文学就像两条溪流。物理学这条溪流融汇了人类的理性,溪水沿着自己的方向准确无误地流动着。文学的溪流则充满了想象,那跳跃的溪水时而清脆嘹亮,时而忧郁低沉。当物理学与文学这两条溪流在向大海汇聚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懂得了海阔天空,感受到了自然界更深邃、更广阔的美。

    (摘编自韩晓霞《论物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日常行为,没有利用光渗作用的是(    )
    3. (3) 学好物理对语文学习有什么帮助?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
  • 1.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对人物的细致刻画更能突出其形象,请结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简要赏析。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宇宙山河烂漫,生活点滴温暖,都藏在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里。小伙伴们看社戏激动的真情,浸润在那皎洁温柔的月夜水乡中;鼓声震天,场面壮观的安塞腰鼓,使人叹为观止;寒来暑往,追溯着时间力量。对于宇宙来说,我们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短暂即是永远,记录即为成长。我们在读书中,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二)

    八年级下册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使我们徜徉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语文世界中。上海交大王岩教授提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乌之两翼’,在磅与piān(    )然中共同铸就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辉煌。把‘知识’和‘科学’浸润在社会良知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摒弃陈旧的羁绊,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真可谓“____,____”

    (三)

    初中生活史即是阅读史,每一次阅读都成为初中这首诗里美丽纷飞的章节。阅读,可以让我们观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充满了浓郁的陕北色彩的“信天游”;幽悄的春夜里浸润着作者长幼情笃、人情世故、历史沧桑、家国情怀的灯笼……这些世代传承的珍贵的民俗风情画卷,都是祖国的文化瑰宝。阅读,可以让我们追溯古人的情思,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让我们以书籍为砾石,阅读为脚印,来铺就人生的闪光之路。

    1. (1) 阅读材料(二),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iān

    2. (2) 上述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叹为观止:

      ②幽悄:

    4.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符合“人文与科学”主题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材料(二)横线处,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风月一天诗酒料 ②人文科技同峰立 ③古韵今观共史扬 ①文章千古性灵花

    5. (5) 下列从以上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1.  不只读一本书是阅读,看一部电影、走一个景点、听一则故事……也是阅读。你有怎样的阅读故事?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 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 , 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汤池:温泉。③殆:大概。④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山烧:夕照景象。⑦度:越过。⑧击汰:击水,汰是水波。⑨掬(jū):捧。⑩馀甘:即橄榄。

    1. (1) 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4. (4) 从【甲】文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说“寂寥无人”?
    5. (5) 【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主要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作答)
  • 1. (2023八上·公安期中) 爱有很多种:有令人潸然泪下的父母之爱,有让你铭记一生的朋友之爱,有只为付出不求回报的老师之爱。爱就在身边,也许就在父母的一个眼神里,也许就在老师的一句鼓励里,也许就在伙伴的一次帮助里。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

    请以“爱,原来就在这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健康,立意正确,事件具体,内容充实。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不可避免,可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汉字,意蕴丰富。在《现代汉语诃典》中,“品”字有很多解释,其中就有以下几个义项:⑴品质;品行。⑵辨别好坏;品评。⑶吹奏(管乐器)。⑷品尝。

    以上解释,哪个义项让你联想到了哪一个人?请围绕其中的一个义项,自拟题目,在事中写人,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