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如表为其中的一部分)中, “国家”一词频繁出现。这反映出( )

    内容

    出处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以为便,便国家。”

    《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史记·高祖本纪》

    ……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

    A . 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 B . 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 C . 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 D . 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 1.  与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画的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从“秋水共长天一色”移成画面的留白,表现为“一角”“半边”。这折射出( )
    A . 儒学的复兴 B . 世俗文化的影响 C . 南宋的偏安 D . 崇文抑武的实施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夭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容闳认为)“以西学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幼童赴美留学”的认识。

  • 1.  宋代以来行商者走街串巷。据南宋《梦粱录》记载,“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清朝也有街头吆喝的叫卖词:“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这表明宋代以来( )
    A . 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B . 商品经济繁荣 C . 城市娱乐活动盛行 D . 具有品牌意识
  • 1.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管仲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反映当时( )
    A .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B . 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 . 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 D . 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 1. 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现已失佚,仅有杜佑《通典》所转引的1500余字存世,所载被俘工匠中没有造纸工匠,因而有学者不同意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近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等地。据此,下列最合理的理解是( )
    A . 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 B . 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 C . 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应存疑 D . 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 1.  辛亥革命后,办报成为时尚,至1913年,全国报馆多达500家,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民众政治热情得到提升 C . 公民言论自由得到保障 D .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 1.  “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和“民主”“科学”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但“个人主义”随后遇冷且慢慢销声匿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青年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 B . 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深远 C . 传统伦理和国家危难双重作用 D . 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
  • 1. 如图,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鱼塘,雇工经营开辟专栏,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全国大讨论,1982年广东省农业委员会肯定了他的做法。此事件的讨论( )

    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讨论

    一、《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人民日报》1981年5月29日。

    二、《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6月18日、24日,7月5日,18日,28日,8月22日,30日。

    三、《因地制宜搞好渔业生产责任制—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调查》《人民日报》1981年9月19日。

    A .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B . 导致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 .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 . 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