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

更新时间:2023-09-24 浏览次数:5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 如图为某天校园气象站发布的天气实况,其中“风速:1.4m/s”可用的测量工具是( )

    A . B . C . D .
  • 2. (2020八上·黄岩期中) 下列操作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2八上·临海期末) 自新冠疫情以来,口罩已经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下列有关口罩的使用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戴上口罩后感觉呼吸困难 B . 戴上口罩后吸气时口罩贴在脸上 C . 戴上口罩后呼气时口罩鼓起来 D . 取下口罩后耳朵上有绳的勒痕
  • 4. (2023七下·宁波期末) 下列不是利用大气压实现的是( )
    A . 吸饮料 B . 给气球吹气 C . 覆杯实验 D . 紧贴在墙上的吸盘
  • 5. (2023·湖州) 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圆满完成。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 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B . 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 C . 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 D . 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
  • 6. (2023八下·余姚期末) 2023年5月29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今年第2号台风“玛娃”将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向我国台湾省移动,届时台湾将有大雨,降水量为25~35毫米,局部地区将出现降温。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降水量是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内的降水体积 B . 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C . 台风天我们应该准备一定量的食物与水,尽量减少外出 D . 该台风预警描述了台风来临时的天气情况
  • 7. (2023八下·海曙期末) 如图所示为宁波5月25日的部分气象信息,关于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天一定不会成云降雨 B . 气温最高值一定出现在正午12点 C . 当天的风从东南方向往西北方向吹 D . 这一天内宁波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 8. (2023八下·奉化期末) 学校准备第二天到校外研学,小科担心下雨,看完天气预报后很高兴。则第二天天气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 9. (2023八下·奉化期末) 风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对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B . 风对大气中水分输送有着重大作用 C . 从北向南吹的风称为南风 D . 风主要是由两地气压不同而形成
  • 10. (2023·舟山模拟) 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 , 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p1=p2      B . p1<p2      C . p3=p4      D . p3<p4
  • 11. (2023·西湖模拟) 小科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探究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小科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此时瓶内气压为p1。把烧瓶倒置20s,此时瓶内气压为2。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再次沸騰,沸腾瞬间瓶内气压为p3。下列关于p1、p2、p3分析正确的是(  )

    A . p1>p3 B . p2<p3 C . p2=p3 D . p1=p2
  • 12. (2023七下·鄞州期中) 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 吸管吸饮料 B . 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人体内 C . 吸盘挂钩 D . 吸尘器
  • 13. (2023·杭州模拟)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 .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  C . 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 . 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 14. (2023·宁波模拟) 去年的第4号台风“艾利”登陆前,宁波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降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是一个由里到外熊熊燃烧着的大气球体 B . 台风将海面上聚集的液态水输送至大陆,形成强降雨 C . 太阳的大气层由外到内依次是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 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平流层,这使我们拥有复杂的天气变化
  • 15. (2023·文成模拟) 如图,甲装置可验证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其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有适量的水,U形管的右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小文用电吹风低速挡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形管液面高度差如图乙所示,若改为高速挡,则U形管中的变化可能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6. (2020八上·黄岩期中) 如图为反映某地近地面气温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请根据图示气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地正受(选填“高”或“低”)气压控制,天气(选填“阴雨”或“晴燥”,下同),而乙地天气则以天气为主。
    2. (2) 在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
  • 17. (2023·拱墅模拟) 如图所示为一架已调平的托盘天平,若用吹风机在天平左盘正上方由前向后吹风,会发现天平(选填“左盘”或“右盘”)下降,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18. (2023·南浔模拟) 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科学现象时,小科分析并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 (1) 思维模型中的“?”处应该是(选填“开放”或“密闭”)。
    2. (2) 乙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杯中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的方式来减小瓶中气压的。
  • 19. (2023·杭州模拟) 如图甲所示,玻璃管中液面与瓶中液面等高(玻璃瓶密封良好),当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时,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直玻璃管内的液面(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瓶中液面高度;图乙所示的装置上方为一个两头开口、粗细不均匀的玻璃管,管下连通一个装有红墨水的U形管AB,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A管中液面比B管中液面(选填“高”或“低”)。

  • 20. (2023八上·椒江期末) 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关注。 
    1. (1) 用高压锅煮饭,通过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饭菜熟得更快。 
    2. (2) 洗碗的时候我们发现:油很难在水中溶解,而易溶于洗洁精,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和 (选填“溶质”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3. (3) 等候动车时不能越过黄线,以免人被“吸”入,因为车身周围空气流速快,压强 。 
  • 21. (2023八上·义乌期末) 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 (1) 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 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 (2) 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假设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

  • 22. (2023八下·义乌开学考) 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
    1. (1) 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葱、姜、盐,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
    2. (2) 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增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
  • 23. (2023八下·义乌开学考)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可谓神乎其神。请你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诸葛亮趁夜黑雾大,率领一大队草船驶向曹营。曹营中的士  兵以为有敌来袭,拼命的向草船射箭。此时,诸葛亮所乘的草船受到水的浮力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诸葛亮能够借箭成功,主要是利用大雾使曹操疑有埋伏,不敢出兵。诸葛亮说:“亮已于三日前算定今夜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描述的是赤壁三日后的天气情况,下列成语中不是描述天气的   
      A . 阴转多云 B . 雷电交加 C . 和风细雨 D . 冬暖夏凉
  • 24. (2023八上·海曙期末) 如图所示,一圆形水管左粗右细,a、b为粗管和细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点,水管中有一气泡,随水向右快速运动,气泡经过a、b两点时体积气泡体积VaV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 25. (2023八上·长兴期末)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1. (1) 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 (2) 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调整航天员所携带的装备,实现航天员在水中处于状态。
    3. (3) 在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A .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B . 粗盐提纯实验 C . 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实验
  • 26. (2023八上·长兴期末) 2022年11月30日,寒潮来袭,我市气温为0~7℃、阴转小到中雪。降温幅度明显,气象部门提醒大家要做好保暖工作。
    1. (1) “气温为0~7℃、阴”等是对的描述(填“天气”或“气候”)。
    2. (2)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左右, 降温是由于 (选填 “冷锋”或“暖锋”)过境引起的。
三、实验探究题
  • 27. (2020八上·黄岩期中) 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D厘米2;

    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G;

    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

    ④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F;

    ⑤记录整理数据;

    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1. (1) 上述的实验步骤中,哪一步是多余的(填序号).
    2. (2) 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风,如图乙,则你预计的弹簧称示数可能会(“大于”“小于”“等于”)F。
    3. (3) 通过该方法测出的大气压值会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此题多选)
      A . 气密性不好 B . 吸盘自身有重力 C . 吸盘内空气未排尽。
  • 28. (2020八上·黄岩期中) 小科阅读到以下的材料: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煮不了,这是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为了验证沸点与气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

                                                                                                                                                          

    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温度/℃

    70

    78

    86

    91

    102

    102

    102

    【实验一】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水,如图a , 用温度计测得水将要沸腾到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格所示:

    1. (1) 由数据可知,当时烧瓶内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 (2) 【实验二】: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

      实验表明:

    3. (3) 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当瓶内水沸腾后,小明该如何操作
  • 29. (2023·滨江模拟) 小金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⑴实验时,首先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⑵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筒慢慢匀速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请分析推导说明并得出大气压值的表达式 ; 

     ⑶小金将数据带入后发现所得大气压值偏大,又将所有的数据重新进行测量,发现测量数据都正确无误。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一下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 

四、解答题
  • 30. (2023八上·宁波期末) 科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当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内部各处的压强有什么规律呢?小李同学将图甲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稳定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可见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小明同学继续进行下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将U形管的一端通过橡胶管与玻璃管相连,向玻璃管中用吹风机持续稳定的通入气体,并观察实验现象。

    1. (1) 图甲中,液体流速较快的是(选填“A”或“B”);由该现象可以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初步结论是
    2. (2) 当在图乙中吹风速度为v1时,观察到U型管中液体如图丙现象;吹风速度为v2时,观察到U型管中液体如图丁现象;则v1 v2(选填“>”、“<”或“=”)。
    3. (3) 下列四种情况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 

      A.图甲中从漏斗中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B.图乙覆杯实验,纸片不掉下,水不流出

      C.图丙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D. 图丁用吸管吸饮料

  • 31. (2022八上·定海期末) 在科学课堂中,师生一起做“瓶吞鸡蛋”的有趣实验: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内,然后迅速将去壳的熟鸡蛋密封在比它略小的玻璃瓶口上方(如图甲),待棉球熄灭并冷却,看到鸡蛋被吞入瓶内,经过测定瓶口面积为10cm2。请完成以下问题: 

     

    1. (1) 图甲实验中,酒精棉球熄灭并冷却后,瓶内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内。另一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将注射器通过橡皮管连接有孔的瓶底部,若也要看到鸡蛋入瓶的现象,他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将注射器活塞 (选填“向下拉”或“往上推”) 
    2. (2) 老师经过实验测定,鸡蛋要吞入瓶内,需要在鸡蛋上施加2N竖直向下的力,请你计算要使鸡蛋吞入瓶内,大气压与瓶内的气压差至少要多少帕? 
    3. (3) 有同学又进行了如图丙、丁两个实验(丁切掉瓶底后与外界相通),把熟鸡蛋分别密封在玻璃瓶口上方,用手把鸡蛋往下压,请你判断哪个更容易将鸡蛋压入瓶内,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 
  • 32. (2023·鄞州模拟)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表)

    关键问题的回答

    支持者

    反对者

    大气压力支撑水银柱

    笛卡尔  帕斯卡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  罗贝瓦尔

    水银柱上方存在真空

    罗贝瓦尔  波义耳

    所有亚里士多德学派、笛卡尔、伽利略、霍布斯

    1. (1) 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 (2) 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 (3) (多选)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A . 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 . 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样的实验结论 C . 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 .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33. (2023·宁波模拟) 小科对马德堡半球实验很感兴趣,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①取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尽量挤出皮碗间的空气;②用双手往不同的方向拉,拉不开;③将此对皮碗放入真空保鲜盒中,盖上盖子向外进行抽气。一段时间后,轻轻摇晃保鲜盒,会出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4. 某酸奶吸管侧面有一条明显的凹槽,而普通酸奶吸管大多外壁平整光滑,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松的插入酸奶盒,直到将有凹槽的一段部分插入盒中,然后就可以很轻松的吸到酸奶。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