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3-08-15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B . 我们可以利用冰块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千鼻问题 C . 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 . 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 2. (2023七下·海宁期中) 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妙趣手影 B . 小孔成像 C . 日食奇观 D . 树的倒影
  • 3. 人们采取扦插的方式来繁殖葡萄等植物,以下植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 . 石榴用压条的方式繁殖 B . 草莓用分根的方式繁殖 C . 水蜜桃用嫁接的方式繁殖 D . 向日葵用种子繁殖
  • 4. 如图为小明自制”棒棒糖”的流程,则下列烧杯内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 乙、丁 B . 甲、乙 C . 甲、丙 D . 乙、丙
  • 5. 将完全相同的四块金属片甲、乙、丙、丁,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若将甲表面涂成白色,乙、丙、丁表面涂成黑色,则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的温度最低 B . 甲的温度一定比丁高 C . 乙的温度最高 D . 甲丙两组实验一定可以证明黑色物体吸热本领更强
  • 6. 小宁利用玉米进行观察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实验,绘制得到如图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⑤是种子的子叶且只有一片 B . 观察种子内部结构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C . 种子只要②④结构完整犹能萌发 D . 使用碘液检验⑥中是否含有淀粉
  • 7.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有关生活中的色彩描述合理的是( )
    A . 我们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所有的物体自身都会发光,发出的光会进入人眼 B . 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的所有物体颜色都是红色 C . 太阳光是复合色光,我们可以利用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将其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D . 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 8. 今有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以下方法最终都不会有晶体析出)
    A .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 加入4g氢氧化钠固体 C . 把溶剂蒸发掉20g D . 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l6g
  • 9. 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概念图时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则左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花蕊

    植物

    B

    酵母菌

    原核生物

    微生物

    C

    可见光

    红外线

    紫外线

    D

    卵细胞

    受精卵

    生殖细胞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 . 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 . 油蒸发,水不然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 . 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 11. (2023七下·金华期中)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科学中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说法没有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 . 有些植物的花瓣颜色非常鲜艳,有助于观赏和美化环境 B . 精子的体积小,有长长的尾,有利于游动完成受精作用 C . 卵细胞的体积大且富含营养,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D . 有些花的雌蕊柱头成羽毛状,有助于提高传粉的成功率
  • 1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说法,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氧气性质活泼,不仅能支持呼吸,还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B . 氮气性质较活泼,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 . 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于制霓虹灯 D .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占比最大,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也多
  • 13. 下列不是利用大气压实现的是( )
    A . 吸饮料 B . 给气球吹气 C . 覆杯实验 D . 紧贴在墙上的吸盘
  • 14. 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桑基鱼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 ”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河鲫鱼构成一个种群 C . ”桑基鱼塘”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 . ”桑基鱼塘”里桑树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鱼塘泥提供的
  • 15. 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具有酸的性质

    B

    两个充气瓶子挂在木条两侧,使得木条保持水平,打开其中一个的瓶塞

    打开瓶塞的那端翘起来了

    空气具有质量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空气中分别燃烧

    碗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冷却硫酸铜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如图所示为桃的花和果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桃花是典型的风媒花 B . 桃的果实是由⑤发育来的 C . 桃的果实里的种子萌发时胚芽最先突破种皮 D . 桃花中的①②构成的雄蕊属于营养器官
  • 17. 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A . 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B . 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 C . 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 . 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 18. 红火蚁(如图甲)是蚂蚁的一种,每年的生殖期许多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发育和家蚕相似。图乙是昆虫发育模型图,若D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红火蚁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B . 红火蚁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D→A→C C . A时期与B时期形态差异很大 D . 红火蚁和其他昆虫一样,一生需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时期
  • 19. 如图,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 . 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 . 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 . b和c的能量总和等于a的能量
  • 20.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将t3℃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B . 将t3℃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 . 若要将N点A溶液变为M点A溶液,可降温 D . 将A,B饱和溶液的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A的质量一定比B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 21. 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 (1)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 . 食盐 B . 高锰酸钾 C . 面粉 D . 食用油
    2. (2)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 . 氢氧化钠 B . 硝酸铵 C . 氯化钠
    3. (3) 将70克M物质加入60克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2. 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部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如图1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在该食物网中,属于一级消费者生物有
    2. (2) 此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3. (3) 图2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1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图2中的(填甲乙丙丁)。
    4. (4) 修复后的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23. 瓯柑栽培历史约有二千四百年。柑皮金黄,籽少皮薄,果肉多汁,吃起来先微苦而后甘甜,还伴有特殊的回味。瓯柑具有较长保鲜期,保存合理可至次年端午节前后,否则亦可腐烂发霉。

    1. (1) 如果某一个瓯柑中有很多颗种子,那么说明这个瓯柑对应的花的数量比较多。
    2. (2) 瓯柑发霉是由于保存不当,霉菌(真菌)大量繁殖所致。霉菌的繁殖方式是(选填“分裂生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或”种子繁殖”)。
    3. (3) 瓯柑二千多年栽培史,其口感及外观等性状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推测柑农在瓯柑培育过程中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这类方式的优点是
  • 24. 春节期间,多地上演了民俗”打铁花”表演。表演者用木瓢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水击打到空中,铁水飞溅,火星四射,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场面相当壮观。
    1. (1) 铁水在空气中冷却成固态的铁,其物态变化为
    2. (2) 工匠们用水浸泡3~5天的柳(树)木瓢盛满铁水抛向高空。此时柳木瓢不燃烧的原因是
    3. (3) 下列实验中,也能出现火星四射现象且安全的是,反应完后的黑色固体是物质。

      A.

      B.

      C.

      D.

  • 25.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会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目的是
    2. (2) 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极。
    3. (3) 把带火尾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点燃A气体前需要
    4. (4) 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
  • 26. 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 (1) 实验一中ABCD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2. (2) 实验一中A→D过程中,氯化钾的溶解度(选填”一直增大”、”不变”、“先增大后不变”)
    3. (3) 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 27. 如图是小明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 (1) 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熊糖g
    2. (2) 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其中出现错误的操作是(填序号),理由是
    3. (3) 在配置溶液时,下列选项中的情况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
      A . 蔗糖中含杂质 B . 搅拌完后,玻璃棒上有溶液残留 C . 烧杯用水湿润过 D . 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 28. (2023七下·柯桥期中) 小柯同学看到外公用绿豆自制豆芽时,总要先将绿豆浸泡半天,而且发现某些种皮破损的绿豆种子也能萌发,并且萌发更快(图甲)。结合课本知识,他做了如下实验:将绿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设置如下四组实验,数天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

    实验 场所 棉花状态 温度(℃) 数天后的发芽情况
    黑暗 干燥 23 没有发芽
    黑暗 潮湿 23 全部发芽
    光照 干燥 23 没有发芽
    光照 潮湿 23 全部发芽

     

    1. (1) 绿豆芽(如图乙)是由绿豆种子中的发育成的。
    2. (2) 由表可知,绿豆种子发芽时需要的条件是
    3. (3) 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看,种皮破损的绿豆萌发更快,其原因可能是种皮破损更有利于
  • 29. 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以实现氧气的获得和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排出。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 (1) 人吸气时应将弹簧夹A(填”打开”或”关闭”)。
    2. (2) 实验中,乙瓶中会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文字表达式为
    3. (3) 甲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乙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 30. 如图甲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演示的”冰雪球”实验,通过航天员的介绍,小科同学知道了这里所用的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该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题可知,”冰雪球”是因为而形成的(选填”溶液结晶”或”溶液凝固”)。
    2. (2) 市面上有一种掰热暖宝宝(里而装有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如图乙所示,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袋中溶液就会结晶放热,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
    3. (3) 下表是乙酸钠的溶解度,小科先在100摄氏度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摄氏度,此时并没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33

      46.5

      65.5

      139

      153

      170

  • 31.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邱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人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简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邱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2. (2) 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可看到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向左移动到mL。
    3. (3) 若不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成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停留在ml处。
    4. (4) 若按小邱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如
四、分析计算题(4分)
  • 32. 已知在20℃和60℃时,氯化钙(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现配制5%CaCl2溶液如图:

    1. (1) ③稀释至④的过程需加水多少?
    2. (2) 若在④中加入400g氯化钠,进行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中氯化钙质量分数是多少?
五、附加题(每空2分,共10分)
  • 33. 把t℃时50克20%的硝酸钾(KNO3)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掉10克水,有1.9克KNO3固体析出,则KNO3在t℃时的溶解度为
  • 34. 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100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3.6克(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3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7.2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100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35. 如图所示,这是法国非索设计的,他在世界上第一个测出了地面上光速。光源S发出的光被毛玻璃片(也能逐过光线)反射后,穿过齿轮A的齿隙(如图中P),然后经过相当长的距离AB,从B处的平面镜M循原路反射回来,仍然通过齿隙P而被观察到。若齿轮以某一转速转动时,恰好从P穿出的光线回来时恰被齿1挡住,恰好从Q穿过的光线返回时恰被齿2挡住,这时观察者便看不见光线。如果齿轮的齿数为Z,每秒钟转n转,AB距离为L,由这个实验测得光速C的表达式为C=

  • 36. 某容器中装有盐水若干,老师让小强再倒入质量分数为2%的盐水60克以配成质量分数为3%的盐水。但小强却错误的倒入了60克水。老师发现后说,不要紧,你再将第三种盐水50克倒入容器,就可得到3%的盐水了。那么,第三种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37. 已知30℃时,亚硫酸钠(Na2S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在一定量Na2SO3的溶液中加入9.6gNa2SO3后,恰好为30℃的饱和溶液。若用水合亚硫酸钠(Na2SO3·7H2O)代替Na2SO3 , 欲使原溶液在30℃时恰好为饱和溶液,则需加入的Na2SO3·7H2O的质量为

    (提示:加入Na2SO3·7H2O相当于加入Na2SO3质量的同时,加入等质量的水。即加入10gNa2SO3·7H2O相当于加入5gNa2SO3和5g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