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22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18·北京) 测定0.1mol·L-1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试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a₂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 HSO-3+OH- B . 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SO32-浓度减小造成的 C .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 . ①与④的Kw值相等
  • 2. (2023·辽宁) 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 , 通过调节pH使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的浓度,单位为。已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③为的关系曲线 C . D .
  • 3. (2022·浙江6月选考) 时,苯酚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同温度下,等溶液中, B . 将浓度均为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均变大 C . 时,溶液与溶液混合,测得 , 则此时溶液中 D . 时,溶液中加少量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 4. (2021·北京) 下列实验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Na2CO3与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相同 B . CaCl2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 C . Al2(SO4)3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 D . 4个实验中,溶液滴入后,试管中溶液pH均降低
  • 5. (2018·天津) 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O4的分布分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 B . 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HPO42–、PO43– C . 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 D . 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 , 当pH达到4.66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
  • 6. (2018·全国Ⅲ卷) 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 .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 .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 , 反应终点c移到a D .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 , 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 7. (2022·郑州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后,测定了0.1mol·L-1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升温前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2H2OH2CO3+2OH- B . 常温下,0.1 mol·L-1Na2CO3溶液中:c(Na)>2c(CO)+c(HCO) C . 温度升高,Na2CO3水解程度增大,溶液pH增大,故图1实验数据一定不符合题意 D . 降低温度,Na2CO3水解平衡移动和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对溶液pH的影响一致
  • 8. (2022·葫芦岛模拟) 粉煤灰含有50.19%的Al2O3、37.29%的SiO2 , 其余为Fe2O3、CaO等。粉煤灰“一步酸溶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 . “树脂净化”的目的是将Al3+与Fe3+、Ca2+分离 C . “蒸发结晶”前应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盐酸 D . 循环使用X既降低成本,又防止污染环境
  • 9. (2022·朝阳模拟) 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呈浅棕黄色(a)。加入少量浓黄色加深(b)。已知:(黄色);浓度较小时(用表示)几乎无色,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测溶液a的 , 证明发生了水解 B . 加入浓HCl,H+与Cl-对溶液颜色变化、Fe3+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一致的 C . 向b中加入后,黄色褪去,说明能抑制水解 D . 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加热,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水解
  • 10. (2021·潍坊模拟) 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溶液润洗2~3次 B . 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C .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于引流的玻璃棒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 D . 蒸馏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 11. (2021·平顶山模拟) 实验测得 10 mL 0. 50 mol•L -1NH4Cl溶液、10 mL 0. 50 mol•L -1CH3COONa溶液的pH分别随温度与稀释加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5℃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为1. 8×1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水稀释初期两种盐的水解率变化程度比稀释后期大 B . 图中虚线表示pH随加水量的变化,实线表示pH随温度的变化 C . 将NH4Cl溶液加水稀释至浓度 mol・L-1溶液pH变化值小于lgx D . 将稀释相同倍数的NH4Cl与CH3COONa溶液混合,混合液中 c(CH3COO-)= c(NH )
  • 12. (2021·齐齐哈尔模拟) 常温下,向0.01 mol∙L-1的一元酸HX溶液中通入氨气,此过程混合溶液中 与pH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pH=7时,溶液中c( )= mol∙L-1 B . 常温下,K(HX)≈1×10- 5 C . 当溶液为碱性时,c(X- )<c(HX) D . 混合溶液中不可能在:c(X-)>c( )>c(H+)>c(OH-)
  • 13. (2020·南宁模拟) 25℃时,向20. 00 mL 0.1 mol/L H2X溶液中滴入0.1 mo1/L 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的负对数[一lgc(OH-)]即pO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的电离程度:M>P   B . 图中P点至Q点对应溶液中 逐渐增大 C . N点和Q点溶液的pH相同 D . P点溶液中
  • 14. (2020·深圳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 , 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B . 欲除去H2S气体中混有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2S溶液 C .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要将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以利于充分吸收乙酸和乙醇 D . 用pH试纸分别测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溶液的pH,可比较HCN和HClO的酸性强弱
  • 15. (2019·普陀模拟) 将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稀释10倍,其中pH增大的是(   )
    A . HNO3   B . NaOH   C . KI   D . NaHCO3
  • 16. (2019·普陀模拟) 用绿矾(FeSO4∙7H2O)配制FeSO4溶液, 常加入稀硫酸和(   )
    A . 锌粉   B . 铁粉   C . 硫酸铁   D . 盐酸
  • 17. (2019·成都模拟)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硝基(-NO2)与46g二氧化氮(NO2)所含的电子数均为23NA B . 0.1mol/L(NH4)2SO4溶液与0.2 mol/L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相同 C . 标准状况下,2.24L三氯甲烷中含碳氯共价键的数目为0.3NA D . 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 , 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18. (2019·成都模拟)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石蜡油催化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该气体为乙烯

    B

    向NaAlO2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Y

    先出现 白色沉淀,最终沉淀又溶解

    Y可能是CO2气体

    C

    向等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CuCl2、FeCl3溶液

    加FeCl3溶液的H2O2产生气泡较快

    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较好

    D

    取CH3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再加热

    溶液红色加深

    CH3COONa溶液显碱性且存在水解平衡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2018·丰台模拟)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元素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 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与水形成氢键 C . IA族与VIIA族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D .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 20. (2017·海南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若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 H2 , 则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B . 常温下,将稀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后,n(H)﹒n(OH)不变 C . 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 D . 反应2NaCl(s)=2Na(s)+Cl2(g)的ΔH<0,ΔS>0
  • 21. 25℃时,将amol/L、pH=m的一元酸HX溶液与bmol/L、pH=n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a=b,则HX一定是弱酸 B .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X)>c(OH)>c(H) C . 若a=b,则m+n<14 D . 若a=2b,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2c(OH)=c(HX)+2c(H)
  • 22. (2016·乌鲁木齐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 .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C . 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它们都能独立地作为自发性的判据 D . 常温下,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一定大于1×107mol/L
  • 23. (2015·苏州模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镀锌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B . 2NaHCO3(s)=Na2CO3(s)+CO2(g)+H2O(l)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C . 加热0.1 mol•L1CH3COONa 溶液,CH3COO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 . 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 )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二、多选题
  • 24. (2020•新高考I) 25℃时,某混合溶液中 ,1gc( CH3COOH)、1gc(CH3COO-)、lgc(H+)和1g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点时, B . N点时, C . 该体系中, D . 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 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
  • 25. (2022高三上·潍坊期末)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2mL 0.1mol·L-1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Zn 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几滴0.1mol·L-1CuSO4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又出现黑色沉淀

    Ksp (ZnS) >Ksp(CuS)

    B

    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

    铜粉溶解

    Fe3+与铜粉反应

    C

    将25℃0.1mol·L-1的Na2SO3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SO的水解增大程度大于水的电离增大程度

    D

    取2mL某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mL 20%KOH溶液并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A . A B . B C . C D . D
  • 26. (2022高二下·郴州期末)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向35%溶液中滴加3-4滴2%的溶液,再向其中加入0.5乙醛

    检验醛基

    C

    等体积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铁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证明酸性比

    D

    向100.2溶液中滴2滴0.1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

    A . A B . B C . C D . D
三、非选择题
  • 27. (2023·广州模拟) 醋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和缓冲剂。
    1. (1) 配制溶液,需要称量醋酸钠晶体()的质量为。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量筒、(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 (2) 某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中溶液浓度均为):

      i.实验(填序号),探究加水稀释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ii.实验1和3,探究加入水解程度的影响;

      iii.实验1和4,探究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序号

      温度

      1

      25℃

      40.0

      0

      0

      2

      25℃

      4.0

      0

      36.0

      3

      25℃

      20.0

      10.0

      4

      40℃

      40.0

      0

      0

      ①根据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补充数据:

      ②实验测得 , 该结果不足以证明加入促进了的水解。根据(填一种微粒的化学式)的浓度增大可以说明加入能促进的水解。

      ③已知水解为吸热反应,甲同学预测 , 但实验结果为。实验结果与预测不一致的原因是

    3. (3) 小组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常数确定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查阅资料:溶液起始浓度。

      试剂:溶液、盐酸、计。

      实验:测定40℃下水解常数 , 完成下表中序号7的实验。

      序号

      实验

      记录的数据

      5

      溶液,用盐酸滴定至终点

      消耗盐酸体积为

      6

      测40℃纯水的

      7

      在50℃和60℃下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40℃,(用含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结论: , 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 28. (2022·眉山模拟) Ti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以钛铁矿石(FeTiO3 , 含Fe2O3、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Ti的流程如下:

    已知:

    金属离子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2.2

    7.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碱浸液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2. (2) 酸浸时需加热的目的是,酸浸产生TiO2+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加NaOH溶液调至a=时,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沉淀完全。
    4. (4) 实验时当加入V Lc mol/L H2O2溶液恰好能将酸浸后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全部氧化,则akg钛矿石理论是可制得钛kg(过程中铁、钛无损失),“氧化”中可替代H2O2的物质是
    5. (5) 制取TiO2·xH2O需加入大量水并加热,其目的是 (结合方程式说明)。
    6. (6) 为将碱浸液中所含金属化合物转化为金属氧化物,下列试剂必须用到的是____(按试剂使用先后顺序选填试剂标号)。
      A . 氨水 B . 氢氧化钠 C . 硫酸 D . 醋酸
  • 29. (2021·天河模拟) CuCl2是常见的化学试剂,某学习小组利用废铜屑“湿法”制备CuCl2·2H2O。

    氯化铜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形成的结晶水合物

    温度

    以下

    以上

    结晶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的名称为溶液的作用是
    2. (2) “湿法”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实验中,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原因是
    3. (3) 为得到纯净的晶体,反应完全后要进行的操作是:除去其他可能的金属离子后,过滤,向滤液中持续通入气体,加热蒸发浓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其中,持续通入的作用是
    4. (4)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废铜屑的利用率。取所得试样溶于水配成 , 取出 , 向其中加入过量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滴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涉及到的反应为:)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填颜色变化),且半分钟不再发生变化。

      ②废铜屑中铜的百分含量为

    5. (5) 查阅资料: , 等量黄色与蓝色混合呈绿色。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取少量蓝色稀溶液于试管中,
  • 30. (2018·包头模拟) 某实验科研小组研制了一种从废旧的含镍催化剂( 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回收镍的新工艺。工艺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浸出渣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和两种物质。
    2. (2) 右图表示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当浸出温度高于70℃时,镍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量增大,其原因是

    3. (3) 工艺流程中的“副产品”为(填化学式)。
    4. (4) 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 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7

      沉淀完全的pH

      3.7

      9.7

      9.2

      操作B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3.7~7.7,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 (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

    5. (5) 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 , 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 mol·L-1 , 则溶液中 =。(常温时,Ksp(CaF2)=2.7×10-11
    6. (6) 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

      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生产1mol ClO- , 消耗OH-mol。

      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则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1. (2018·保山模拟) 利用硫酸渣(主要含Fe2O3、SiO2、Al2O3、MgO等杂质)制备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1. (1) “酸浸”中硫酸要适当过量,目的是
    2. (2) “还原”是将Fe3+转化为Fe2+ , 同时FeS2被氧化为SO4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为测定“酸浸”步骤后溶液中Fe3+的量以控制加入FeS2的量。实验步骤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浸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HCl、稍过量SnCl2 , 再加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 ,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Fe3++Sn2++6Cl-=2Fe2++SnCl62-

      Sn2++4Cl-+2HgCl2=SnCl62-+Hg2Cl2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滴定时,K2Cr2O7标准溶液应盛放在滴定管中 (填“酸式”、“碱式”);若不加HgCl2 , 则测定的Fe3+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 (4) ①可选用 (填试剂)检验滤液中含有Fe3+。产生Fe3+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有:稀硝酸、Ba(NO3)2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要求制备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请完成由“过滤”后的溶液模拟制备氧化铁的实验步骤:

      a.氧化:。   

      b.沉淀:。      

      c.分离,洗涤。     

      d.烘干,研磨。

  • 32. (2018·遵义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SO2的还原性,特邀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
    1. (1) I.理论预测

      该兴趣小组实验实施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确定选择SO2和FeCl3溶液的反应来探究,并预测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的现象。小组同学想听听你的分析,你认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你预测的理论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2) II.实验探究

      配制1mol/L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

      ①下面是小组四位同学在配制溶液时的“转移”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②测溶液的pH得知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 (3) SO2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棕色,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将反应后的溶液放置12小时后又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查阅资料得知[Fe(HSO3)]2+为红棕色,生成[Fe(HSO3)]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将SO2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时观察到的现象:

    4. (4) 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预期颜色的时间,小组继续探究:另取少量FeCl3溶液,再通入SO2溶液变为红棕色,加浓HCl酸化,几分钟后变为预期颜色。

      请你推测小组在实验方案设计中“加浓HCl酸化”的目的是:

    5. (5) III.感悟与分享

      通过探究,小组同学深受启发、感悟良多。比如,有同学认为“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请写出一种你的感悟与同学分享:

  • 33. (2022高三上·海淀期末)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1. (1) 实验Ⅰ:探究平衡体系的影响

      将等体积、低浓度的溶液(已用稀盐酸酸化)和溶液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溶液a。各取溶液a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不同浓度的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在水溶液中由于水解而显黄色;溶液中存在(黄色)。

      稀盐酸酸化溶液的目的是。采用浓度较低的溶液制备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2. (2) 从实验结果来看,溶液确实对平衡体系有影响,且随着浓度增大,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 (3) 实验Ⅱ:探究盐对平衡体系产生影响的原因

      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原因1: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溶液的加入使平衡状态因盐效应而发生变化。

      原因2:溶液中存在副反应 , 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基于以上分析,该组同学取等体积的溶液a,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的盐晶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

      序号

      加入少量盐

      溶液颜色

      1

      红色

      2

      变浅

      3

      略变浅

      4

      变浅程度较大

      ①上述实验可证明盐效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的是(填字母序号)。

      a、1和2  b、1和3   c、1和4

      ②选择实验(填序号)可得出结论:的盐效应弱于的盐效应。简述选择实验的理由及获得结论的依据:

    4. (4) 取等体积的溶液a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序号

      加入溶液

      溶液颜色

      5

      浓盐酸

      明显变浅,溶液偏黄

      6

      去离子水

      略变浅

      上述实验可证明副反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副反应对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

    5. (5) 拓展应用:盐效应对多种平衡体系有影响。

      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0

      0.01

      0.02

      0.04

      0.10

      0.20

      溶解度

      4.5

      0.48

      0.42

      0.39

      0.48

      0.69

      分析范围内,溶解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 34. (2022高二下·赣州期末)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空:
    1. (1) 25℃时,pH=2的盐酸L与pH=10的NaOH溶液L混合,所得溶液pH=4,则
    2. (2) 25℃时,在等体积的①pH=1的溶液、②溶液、③pH=10的溶液、④pH=5的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 (3) 相等的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写序号)
    4. (4)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固体,当溶液中时,此时溶液中。[已知]
  • 35. (2021高二上·石家庄期末) “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都是重要的消毒剂。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84’消毒液能否与医用酒精混合使用”这一问题请行了如表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20mL“84”消毒液和40mL医用酒精混合均匀,并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溶液温度由20℃升高至23℃,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 (1) “84”消毒液可由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为了防止消毒液在存储过程中失效,通常要在“84”消毒液中残余一定量的NaOH,请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NaOH的作用
    2. (2) 根据实验Ⅰ,甲同学得出两个结论:

      结论一:“84”消毒液能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结论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要得出结论二还需补充两个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Ⅱ:

      实验Ⅲ:

    3. (3) 经查阅资料可知,实验Ⅰ中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乙醛(化学式CH3CHO,沸点为20.8℃、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