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5小题,共计70分)
  • 1. 1713年,英国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要求予以通过。枢密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再决定。结果安妮女王大发雷霆,并警告克蒙德里说条约必须立即批准。克蒙德里则强调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并顶撞了女王。结果他为自己的轻率举动而受到惩罚,丢了官职。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 .   议会至上原则面临极大挑战 B . 权力制约平衡机制遭受冲击 C . 贵族未能有效限制专制王权 D . 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2. 18世纪的英国成功地建立起一套稳健的公共财政体系,这时没有任何特权群体可以免税、没有税收承包人,不准出售公共职位,也不存在税收自治的管辖区,而此时的法国财政收入主要源于第三等级。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
    A . 近代财政体系基本成熟 B . 经济形态的优势 C . 限制贵族政治经济特权 D . 工人运动的斗争
  • 3. 古典时代,雅典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均参与了法令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雅典人刊发了大量的法令,重要的法令被勘刻于石上,并置立于诸如卫城、广场等公共场所。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 . 民主法制健全 B . 社会和谐稳定 C . 重视依法治国 D . 公民自觉守法
  • 4. 如图是一幅反映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场景的绘画作品。作者意在强调,1787年宪法的制定(    )

    A . 受到启蒙思想洗礼 B . 协调了各州的矛盾 C . 反映民众利益要求 D .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5. (2022高三上·杞县月考) 1791年的美国宪法修正案,具体列举了1787年宪法正文中没有明确的权利,其主要原则是“政府对个体来说并不是一条只能在人们家门口看家的恶狗,而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政府不能事先告诉媒体应该说什么,也不能在媒体和公众发表言论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强迫某人发表他不相信的言论”。由此可见,该修正案(   )
    A . 主张建立绝对强大的联邦政府 B . 体现出保护个体权利的合理性 C . 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 D . 注重维护少数精英阶层的利益
  • 6. 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英军在镇压北美独立战争中遭遇惨败,国内一片哗然。在议会的压力下,国王的心腹诺斯内阁被迫集体辞职,国王不得不任命反对派领袖为首席财政大臣。这反映出此时英国(    )
    A .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 封建势力仍然强大 C . 国工与议会的斗争激烈 D . 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 7. 最初英国的“议会”只是官方档案中用来指代“王廷会议”的一种称呼,往往与王廷的大、小会议混用。至13世纪末期,“议会”--词成为臣民代表会议最常用的称呼。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议会地位高于国王 B . 议会与国王合作增多 C . 议会的独立性增强 D . 国王与议会矛盾尖锐
  • 8.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中世纪,英国的议会是“一个能与王权相抗衡的机构”,而法国的三级议会则“可由国王随意召开和停开”。到17世纪末,英国议会成为权力中心,而法国专制王权达到顶峰。这说明(   )
    A .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B . 英法君主执政风格迥异 C . 两国议会结构不同 D . 历史传统影响政治体制
  • 9. (2022高二上·营口开学考)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充实的也是最狭隘的民主:“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管制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的直接与平等权利。“最狭隘”指的是古代雅典(    )
    A . 公民大会局限于贵族阶层 B . 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公平公正 C . 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较少 D . 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较盲目
  • 10. (2022高三上·张掖月考) 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这三次议会改革(   )
    A . 最终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 . 使英国国王的权力完全丧失 C . 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 D . 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 11. 下图漫画名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寓意是权力应当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近代欧美社会最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美国1787年宪法 D . 《人权宣言》
  • 12. (2022高二上·江西开学考)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法院法官由英国国王指派,但唯有议会两院皆投票通过,才能撤除其职”。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 国王统而不治 B . 国王行政权被削弱 C . 内阁运作有序 D . 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 13. (2022高二上·涟水月考)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雅典人在不断进行海外殖民以获得土地和发展商业的过程中,逐渐打破原有的等级、血缘观念,平等意识逐渐形成。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 . 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B . 推动城邦文化的发展 C . 导致奴隶制度的废除 D . 缓和雅典的阶级矛盾
  • 14. (2022·全国甲卷) 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 B . 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 . 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 D . 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 15.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说:“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那些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被轰下台;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 . 认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 B . 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 . 挽救了当时雅典民主制度 D . 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 16. 费正清说:“诸侯虽然听命于周王,但在本国中却是万人之上的专制君主。”这是指(    )
    A . 分封制的特点 B . 分封制的弊端 C . 宗法制的特点 D . 宗法制的弊端
  • 17. (2015高一上·江西期中) 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 . 知州“三岁一易”  B .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 .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 18. (2019高一上·翁牛特旗期中)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 . 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 . 王权的自我神化 C . 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 .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 19.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 .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 .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 .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 20. (2016高三上·双流月考) 唐朝时,所有诏敕既须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共认,后盖政事堂印。宋朝台谏制,“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其他权臣以纠正焉,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

    A . 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 . 政事堂形成民主政治雏形 C . 皇权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D . 已有了权力制衡分权机制
  • 2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    )
    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2. 下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中枢权力体系(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宋朝
  • 23. (2019高一上·翁牛特旗期中)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 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 . 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 . 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 . 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 24. 司马迁自叙其所著《史记》宗旨时有“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言。东汉学者班彪则认为《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两人的认识反映了汉代(    )
    A . 政府严格统制经济 B . 主流意识形态的流变 C . 社会等级差异明显 D . 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
  • 25. 在唐代所有的“封还”案例中,因君主坚持己见而最终迫使门下省给事中签署同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实唐代更常见的情况是君主完全不经中书、门下而下发诏敕。可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A . 因效率低下被君主弃用 B . 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有限 C . 宰相的权力逐渐被架空 D . 使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 26. 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    )
    A . 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 B . 世俗化的倾向加强 C . 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消亡 D . 民间行为影响皇权
  • 27. (2022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史载,明清时期,山东峄县和滕县植棉较盛,“木棉转鬻四方,其利颇盛”,“与商贾贸易,甲于.诸省”。峄县盛产各种果品,山区出现了“千树桃杏”的专业果品户;干鲜果品在台儿庄运河码头“每岁为他商预出值,鬻江南而厚贾利”,“衣食皆仰给焉”。这反映出(    )
    A . 运河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B . 运河沿岸城镇商业贸易繁荣 C . 农业商品化区域化发展趋势 D . 山东地区经济发展领先全国
  • 28. 甲午战争爆发后,工部主事刘光第指责清廷懒于战事:“若犹此泄沓喻(偷)安,后来各国生心,东西分裂,何以图存?”战争结束后又指出:“如能商务兵政皆大有起色,是以外国参用民权之意,将来可以多保时日,不致遵为外洋吞占。”这表明刘光第(    )
    A . 认为战争导致国家的分裂 B . 希望清廷下放经济军事大权 C . 率先举起变法救国的旗帜 D . 进步的维新思想因爱国而生
  • 29. 如图为发表于1917年的漫画《快把害虫一个一个捉出来》。此画将“民国”比喻为一棵大树,将“义军”画成一只啄木鸟,正在将隐藏在大树中的身着军装和清潮服饰的“害虫”一个个捉出来,以让“民国”成长壮大。作者意在表达(    )

    A . 抨击封建旧礼教的态度 B . 拥护民主共和制的立场 C . 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决心 D .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景
  • 30. 唐太宗有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唯觉阿旨顺情,唯唯相尚,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
    A . 匡正皇帝的过失 B . 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 . 替皇帝草拟政令 D . 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 31. 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32.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泰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泰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陶片放逐法( )
    A . 是表达公民意愿的最佳方式 B . 是反映社会呼声的最佳方式 C . 对维护民主没有任何的益处 D . 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民主运作
  • 33. 在美国革命初期,《独立宣言》宣布了人民有革命的权力。但是,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的联邦政府拥有对公民直接行使统治的权力。这一变化说明美国宪法(    )
    A .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 . 违背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C . 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 D .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34. (2017高一上·湄潭月考)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
    A . 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 . 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 . 票拟制度化 D . 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 35.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
    A . 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 .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 . 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D . 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0分)
  • 3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各民族文化的相通性、同源性及认同感是欧洲得以实现一体化的基础。欧洲的一体化从欧洲民族传统文化意义上讲,实际上是对希腊文化、罗马法、基督教伦理文化认同的结果……早在战后初期,欧洲一些国家为了避免战争,就提出了欧洲联合的构想。1946年9月,丘吉尔发表了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号召欧洲各国摈弃前嫌,“重建欧洲大家庭”即“欧洲合众国”。……欧共体是在战后美国称霸世界时成立的,其主要目的是联合自强,与美国对抗,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了摆脱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与美、日抗衡,欧共体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统一大市场,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

    ————黄津《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材料二: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没有经济全球化也就没有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表面上看,区域集团化将加剧各经济集团之间的抗衡和矛盾,也应看到,区域型经济集团内部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必将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的生产资本一体化的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贸易只占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贸易总额的36%,所以该协定成员国均把北美自由贸易区看做是多边贸易关系的一种补充。

    ————郜火星《关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上一体化的原因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 37. 材料一:明清藏于宫内的朱元璋画像

    材料二:明清两代藏于宫内、传世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共计13幅。这些画像,可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一种是面如满月、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来自明代官方史料。另一种,脸长额隆、鼻如蒜头、下额前突,颇为怪异,即俗谓的“猪腰子脸像”。来自明代民间传闻和清宫南熏殿。

    ——摘编自言久林《短史记》

    根据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对上述的朱元璋长相你有什么看法?并分析朱元璋的长相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重视医疗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针对医疗事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对医者行医诊治也颁布了严厉的医药律令。武则天当政时重视医学,曾诏令御医张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共得“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表上之”。唐玄宗时期更颁布“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并亲制开元《广济方》颁示天下,以体恤民疾,以预防或治疗流行病。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医疗制度建设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