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入...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2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宋立国以来,一到灾年就大量到地方上招收灾民进入军队,致军中老弱病多。有时也抓一些罪犯、地痞流氓来补充兵源。这说明当时(    )
    A . 编练禁军减弱地方军力 B . 军队规模小制约战斗力 C . 通过募兵维护社会稳定 D . 官府主导社会保障事业
  • 2. 下图是1842年7月21日,英国海军攻陷镇江当天,某军官绘制的版画《镇江西门》。版画中配文:“它有30英尺高、5英尺厚坚固城墙保护。”画面中,在硝烟弥漫的城墙下,一队队英军正登上江岸,冲向周边的民居。该图可以用来探究(    )

    A . 英国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 B . 清军战败的历史必然性 C . 清朝国防工事的年久失修 D . 英军战时的欺骗性宣传
  • 3.   1921年,荣氏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它主要管理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兼营铁工厂、堆栈、储蓄等业务,还投资银行、水泥厂、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和上海面粉交易所等。由此可知,该公司(    )
    A . 成为跨行业的垄断性企业 B . 受益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 C . 是官僚资本扩张的受益者 D . 采用了近代新式的经营模式
  • 4.   1941年至1942年间,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山东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战略方针,主力武装化整为零,以小部队潜入地方,融进群众,深入敌后之敌后,采取新的组织形式及多种举措进行部队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这一做法得以推行的关键是(    )
    A . 全面抗战路线的贯彻执行 B . 日军战线太长后方兵力不足 C . 山东基层群众组织的健全 D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配合
  • 5.   1957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们前一个阶段做的事情是干革命…,今后的任务是什么呢?革命的任务还有一部分,但是不多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邓小平的这一讲话(    )
    A . 体现了对国家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B . 解决了三年困难时期的问题 C . 促进了国家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实现 D . 认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 6.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记录了如下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这一故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苏美尔人(    )
    A . 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B . 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 C . 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 D .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7.   1535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签订双边特惠条约,授予法国商人一系列特权。1604年,英国和威尼斯人也签署条约,规定英法商人只付商品价值3%的关税,而当地商人却要付7%—10%。这些条约的签订(    )
    A . 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B . 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开展 C . 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出现 D . 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
  • 8. 路德引用早期基督教传教士保罗的言论,指出“在基督里,并不分男的、女的、自主的、为奴的、犹太人、希利尼人,就身体而言,他们都是平等的”。路德的上述思想(    )
    A . 提出了建立民族国家的诉求 B . 渗透了主权在民的观念 C . 结束了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 D . 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 9.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法院法官由英国国王指派,但唯有议会两院皆投票通过,才能撤除其职”。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 国王统而不治 B . 国王行政权被削弱 C . 内阁运作有序 D . 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 10. (2022·大连模拟) 1862年4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在哥伦比亚特区(首都地区)禁止黑人奴隶制的法案,它规定由政府以每人300美元的价格赎买所有奴隶,然后一律给以自由;但是该法案又提出:被解放的奴隶由政府提供旅费移居利比里亚或海地。据此可知,该法案的颁布(    )
    A .   仍然具有种族歧视色彩 B . 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C . 缓解了美国南北方矛盾 D . 极大推动了美国殖民扩张的步伐
  • 11.   1864年,第一国际《临时章程》提出:“国际会员应竭力使他们本国的分散的工人团体联合成为全国性中央机关为代表的全国性组织”。由此可见,第一国际(    )
    A . 强调了发展政党政治的急迫性 B . 鼓励援助巴黎公社革命 C . 彰显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D . 指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 12.   1905年,提拉克在印度国大党年会上提出,建立美国式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实现经济独立,抵制英货。随后在孟加拉、孟买和旁遮普等地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提拉克的举措(    )
    A . 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斗争 B . 践行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C . 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实现 D . 增强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
  • 13.   1915年5月,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英国前驻美大使主持编写的《克莱斯报告》在欧美发行。该报告列举了德军使用毒气、袭击民用船只、屠杀妇女儿童等暴行,激起了欧美民众强烈的反德情绪,但报告也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这反映了(    )
    A . 英国战争宣传秉持了客观的立场 B . 舆论对一战战局起到决定性作用 C . 一战舆论受到了英国政府的影响 D . 舆论宣传左右美国政府参战态度
  • 14. 下图是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 . 《大西洋宪章》翌日发表 B . 《联合国家宣言》即将签署 C . 集体安全政策势在必行 D . 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 15. 阅读下表“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对外政策新动态”。这反映出苏联(    )

    领域

    概况

    对热点地区的政策

    着意避免从军事上介入地区武装冲突,而主要通过政治和外交施加影响

    对突发事件的政策

    处置相关国际突发事件的态度较为克制

    对联合国的政策

    不再将其视为宣传讲坛,而是希望其能够解决某些国际争端

    A . 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的新秩序 B .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D . 实施对外战略收缩
  • 16. 当今世界,不断涌现的在线直播、短视频、移动游戏、在线教育、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具有全球消费的特征。这表明(    )
    A . 科技进步推动了全球化发展 B .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发展主流 C . 信息化使贸易保护走向终结 D . 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消除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奴隶主贵族的没落,“官学”的崩溃,士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一批只能靠着自己过去掌握的“六艺”来谋生活的知识分子。与此同时,新兴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阶级中也涌现出一批知识分子。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周围团聚着一批门徒,成为了私学的首领,在思想言论上建立了自己的学派。

    ——摘编自周德昌《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

    材料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京师大学堂被迫停办。1902年1月,清政府正式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吏部尚书张百熙为官学大臣,负责筹办复校事宜。张百熙受命后,积极从校舍、图书、课程等方面为复校做准备。1902年10月举行了第一次入学考试,12月27日,举行正式开学典礼。复校后的京师大学堂增设预备科(政科、艺科)及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1903年又增设进士馆,设学馆及医学实业馆,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摘编自杨波《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概述京师大学堂复校初期的办学举措,结合所学,分析1902年京师大学堂能够复校的历史条件。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6、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8世纪以来西非逐步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及前殖民地国家的人均GDP水平(1990年国际元)

     

    1500年

    1700年

    1820年

    1913年

    1950年

    1998年

    法国

    727

    986

    1230

    3485

    5270

    19558

    意大利

    1100

    1100

    1117

    2564

    3502

    17759

    荷兰

    754

    2110

    1821

    4049

    5996

    20224

    葡萄牙

    632

    854

    963

    1244

    2069

    12929

    西班牙

    698

    900

    1063

    2255

    2397

    14227

    中国

    600

    600

    600

    552

    439

    3117

    印度

    550

    550

    533

    673

    619

    1746

    印度尼西亚

    565

    580

    612

    904

    840

    3070

    美国

    400

    527

    257

    5301

    9561

    27331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两个国家,分别指出他们在某一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形成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摘编自舒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再探》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凭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实力,实施“超越遏制”战略,……结果,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摘编自黄宗良等《斗争•合作•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分析造成“严重挫折”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