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历史7月第一次摸底考...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山东模拟)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 )
    A . 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 .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C . 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 D . 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
  • 2. 下图是山东枣庄出土的汉画像石农耕图。图中有一人一牛一马耕田。此类题材的汉代画像砖已在山东地区有较多发现。据此可知,汉代(   )

    A . 农本观念在山东地区影响深厚 B . 农耕中已普遍使用畜力 C . 北方已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D . 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
  • 3. 右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兽首玛瑙杯。其上口近似圆形,兽首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兽首的面部却像牛,兽首的口鼻部装有笼头状的金帽盖,能够卸下,造型和使用方法上与罗马时期青铜雕像中的来通杯一脉相承。该兽首玛瑙杯(   )

    A . 反映出唐代玉器制作技术领先于世界 B . 印证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 . 表明当时社会习俗影响了手工业发展 D . 体现出官营手工业技术已经享誉世界
  • 4. 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震亨把其最得力的医学著作命名为《格致余论》。这表明(   )
    A . 古代中国科技重道德轻技术 B . 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 C . 传统科技注重理论规律探索 D . 完整的科学体系已形成
  • 5.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商人开始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粉墨登场。同时,文学作品中也不注重内容的高雅与和文章的文采,而是充满了对世俗人情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羡、对公案灵怪的兴趣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 理学世俗化的新途径 B . 传统伦理观念根深蒂固 C .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 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 6.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材料中所涉及的战争(   )
    A . 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 推动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 .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 D .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7. 下图为1869~1909年中国国内市场的商品总值、本国产品及进口产品总值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说明:“规元”为中国近代通用的一种记账单位。

    A . 西方商品已基本占领中国市场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C . 贸易开放推动了国内市场发展 D . 列强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逆差
  • 8. 1888年,北洋水师宣布成军后,清廷即停止拨款购船;1891年,又停拨器械弹药款项,致使北洋水师“近八年未曾添一新船,所有近年外洋新式船炮,一概乌有”。据此可推知(   )
    A . 晚清军事近代化受制于国家困境 B . 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 . 学习西方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D . 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 9. 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 . 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 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 . 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 10. 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这看似是因为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指责《青年杂志》与他们的刊物在名称上有雷同、混淆之嫌,要求其改名,其实际上正如后来史家所说:“添加一个‘新’字,实则‘新’意迭出,寄托着陈独秀独特的理念和深厚的思想感情。”可见,《新青年》的“新”意最突出的是(   )
    A . 创新服务面向青年群体 B . 采用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C .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D . 高举思想启蒙利器以救国
  • 11. 1921年10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成立中国班,开启革命留学潮流。下表是1925~1926年中国班学生家庭统计情况,其反映出(   )

    城镇家庭

    数量(个)

    占比(%)

    农村家庭

    数量(个)

    占比(%)

    工人

    7

    9.7

    中小地主、富农

    40

    55.6

    小商人

    8

    11.1

    小手工业者

    3

    4.2

    职员

    2

    2.8

    佃农

    5

    6.9

    资本家

    3

    4.2

    无田户、教员

    4

    5.6

    合计

    20

    27.8

    合计

    52

    72.2

    A .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B . 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C . 近代革命对象的复杂性 D . 近代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
  • 12. 在国民政府对花纱布实施管制以后,1943年陕、豫、湘、鄂、川5省棉花产量总额为152万市担,较1942年100万市担增加了52%;专卖制度实施以来,各地军粮用食,无所匮乏,得益于配销之严密管制。据此可知,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   )
    A . 造成当时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B . 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C . 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 D . 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 13. 下图是蒋兆和的绘画作品《休息的时候》(1955年)。该作品(   )

    A . 贯彻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 B . 宣扬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C . 恪守了传统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D .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特点
  • 14. 1978年1月至11月低,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3213人,其中共有12位副总理及副委员长以上的国家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0多个国家。这些出国考察团被形象地称为“侦察兵”。这一系列出访(   )
    A . 巩固了中国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 B . 标志着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 改变了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的偏见 D . 旨在借鉴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经验
  • 15.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雅典公民拥有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司法权,监督权。”该学者意在强调古代雅典(   )
    A . 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 B . 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 . 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 D . 民众行使权利不受干扰
  • 16. 罗马共和国时期,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表明古代罗马法(   )
    A . 内容产生于基督教教义 B . 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C .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 D . 保证了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
  • 17. 希腊人写史的目的十分明确,即保存前人的业绩,给后人以教益。西方史学创始人希罗多德把自己的著作称为“历史”,其原意就是“研究”。而修昔底德则强调其所记载材料确凿性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据此可知,古希腊的史学研究(   )
    A . 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 B . 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 C . 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 D . 全面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 18. 马丁·路德认为,公开承认自己有罪的人,就能获得上帝的宽恕。每个人都是有罪之人,他的罪源于亚当,是原罪。人的原罪只能受到上帝的审判,上帝是唯一的法官。马丁·路德的这一思想(   )
    A . 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B .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意识的觉醒 C . 挑战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D . 否定了当时西欧天主教的合法性
  • 19. 下面为近代英国的两幅漫画,分别描述了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捏住鼻息在检查泰晤士河水的透明度和一位贵妇在看到被放大后的泰晤士水滴后的直观反应。这反映出当时(   )

        图1       图2

    A . 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的共识 B . 环境污染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C . 工业革命重视科研与工业相结合 D . 工业文明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
  • 20. 1791年的美国宪法修正案,具体列举了1787年宪法正文中没有明确的权利,其主要原则是“政府对个体来说并不是一条只能在人们家门口看家的恶狗,而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政府不能事先告诉媒体应该说什么,也不能在媒体和公众发表言论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强迫某人发表他不相信的言论”。由此可见,该修正案(   )
    A . 主张建立绝对强大的联邦政府 B . 体现出保护个体权利的合理性 C . 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 D . 注重维护少数精英阶层的利益
  • 21. 达·芬奇一反亚里士多德演绎逻辑推理的传统,而强调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效用性;牛顿尽管在其研究中基于已知事实进行数学和逻辑的推导得出假说,但他强调实验对这些假说的检验和证实;培根则宣扬知识就是力量,并提出了“科学归纳法”。他们的思想和实践(   )
    A . 表明启蒙运动消除了愚昧 B . 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C . 说明科学发展具有连续性 D .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22. 俄罗斯学者沃洛布耶夫提出,必须重新评价十月革命对世界的意义,不能再说我们传播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只是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道路,并且不是一条最佳的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十月革命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危机 B . 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 C . 列宁开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 D . 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建立
  • 23. 二战后,美国在伊朗推广良种而获得了丰收,帮助埃及把300万英亩的沙漠变成可耕地,帮助印度推行旨在提高粮食生产的50项农村发展计划。1951年后,美国的各种对外援助都统一在“共同安全计划”之内。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而且对韩国、柬埔寨等国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这些变化表明美国(   )
    A . 经济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强 B . 农产品过剩问题有所加剧 C . 冷战重心逐渐转向了亚洲 D . 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
  • 24. 2016年,G20杭州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等规划,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包容发展、创新增长方式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这说明(   )
    A .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B . 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持续蔓延 C . 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力量发生根本变化 D . 世界经济治理需要加强国际协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府,枢密院作为国家最高防疫领导机构,全盘指导国家的防疫工作;郡治安法官具体领导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而教区牧师和教会执事则具体负责法令的执行与措施的实施,他们每周要向治安法官递交一份疫情报告,其中包括染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起初法令要求染病住户主动隔离,后来鉴于成效有限不得不趋向制度化和强制化。在大疫面前,英国职能部门与官员大都能忠于职守,兢兢业业。英国君主也经常过问防疫事务并下达指示,而以乡绅阶层为主体的地方官员在接到法令和指示后,往往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来组织地方防疫。中世纪愚昧、落后的天谴疫病观念为进步、理性的观念所取代,疫病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不再是对人类罪孽的惩罚,它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战胜的,这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有学者估算,在16、17世纪的防疫斗争中,政府投入与私人募捐投入的经费总计为33800磅,与同期欧洲国家相比,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1950年,卫生部成立中央防疫总队,下设6个防疫大队。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要求发动群众、宣传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同疾病和不卫生习惯作斗争。各地广泛组织清洁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各地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等工作。1954年,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明确,应逐步建立国家的监督制度。1955年,卫生部颁布《传染病管理办法》,规定对18种传染病的管理办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全国卫生防疫机构建设经验的同时,国家决定建立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从此,从国家预防医学中心到省、地县及各部门卫生防疫站,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卫生防疫组织体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时期。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防控传染病工作中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分工。同年,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运行。

    ——摘编自王碧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60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的原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为建立卫生防疫组织体系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分析历史著作中高频率名词,对历史研究有一定客观意义;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某些主观个人的意识倾向,不尽合理。下图为对历史学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高频词的统计结果(字体大小与出现频次正相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在神宗朝之前,胥吏中多数毫无俸禄可言。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不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洋,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仓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总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

    ——摘编自雷博 俞菁慧《北宋熙丰时期养育与约束并重的吏治体系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意义。
  • 28. [选修3: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战争发生后,埃塞俄比亚一再诉诸国联,期望国联主持公道。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仅仅4天之后,国联就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决议对意大利实行制裁。这是国联在其全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宣布一个国家为侵略国家,并通过制裁决议,心是国联第一次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做出的集体安全的决议。这一行动本身以及它在舆论上的效用和影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这是一种进步,也算得上是国联的实绩之一,在国际法上开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先例。如果这一决议能够在关键点上落到实处,不仅将直接对意大利的侵埃战争起到制约作用,也将对当时正在世界上蔓延开来的法西斯侵略祸水是个严厉的警告。然而,国联虽然禁止其成员国向意大利输出武器装备、提供贷款以及输入货物,但却未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清单。同时,国联主要成员国英国亦未对意大利关闭苏伊士运河。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制裁意大利法西斯存在的问题。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制裁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
  • 2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准(1915~1974),上海人,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顾准早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进入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在苏南、苏中、山东解放区做地方财经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并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1953年调北京,在中央建筑工程部任司长。1957年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他的观点启发了当时的著名经济学家孙治方,使其提出了价值规律问题;顾准的观点还影响了吴敬琏等经济学家,他们在30年之后为建立市场经济所作的论证,为改革开放起到了推动作用。后来,他两次被打成“右”派,仍然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在逆境中,他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名家前辈》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准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