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2*40=80
  • 1. 乾隆皇帝塑造并完善来自藏地的“文殊菩萨”称号,以及强化转轮王的化身身份认同,建构起“朕即佛祖”的象征符号。他还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设立四大经学院,广招蒙古喇嘛入京学法,并在承德修建藏传佛教寺院。乾隆帝的这些做法(   )
    A . 加速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B . 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 C . 对蒙藏实现了分而治之 D . 巩固了大一统政治秩序
  • 2. 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   )
    A . 限制皇权高度集中 B . 六部行政权的加强 C . 强化官僚贵族特权 D . 行政效率的提高
  • 3. (2021高一下·镇赉县月考)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 . 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 . 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 . 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 . 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 4. 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   )
    A . 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 . 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C . 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D . 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 5. 宋代对地方的任命实行回避制度。如实行籍贯回避,即文武官员不得为本道知州、通判、转运使及诸事任;实行亲族回避,任官和荐举人才应回避同路的执政官亲属;此外还有同年回避(科举同年者)和司法回避等形式。这些规定(   )
    A . 促使地方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B .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 . 利于维护地方权力的有效运行 D . 提高了官吏选拔的开放度
  • 6. 汉朝统治者对官员的赏赐,给予各级官员的额外福利,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取得良好政绩的官员,同时也针对因向朝廷出谋划策而给朝廷带来好处的各类谏官。汉朝统治者的做法(   )
    A . 消除了朝廷官员的后顾之忧 B . 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 C . 确保了汉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D . 避免了政治腐败现象的出现
  • 7. (2018高二下·盐城期末)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 . 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B . 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 . 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 . 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 8.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 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
    A . 司法受儒学影响 B . 关注人情冷暖 C . 弱化宗法观念 D . 强化法制体系
  • 9. 和汉唐相比,南宋亡国时,臣子慕义,相率蹈节,矢不奴异族者众。门人故吏“与崖山倾覆死忠死节之仁 人志士”“几无可胜计"。造成南宋忠义死节之士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代理学的熏染 B . 儒学思想佛教化 C . 元朝的四等人制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10. 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部供青年人学习法律的法典:《法学阶梯》。这本书中强调: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表明罗马法(   )
    A . 保证了社会的诚信和公正 B .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否定了奴隶制对人的压迫 D . 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节
  • 11. 它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其使命从促进战后重建发展演变为协调推进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这个国际经济组织是(   )
    A . 世界银行 B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 世贸组织 D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12. 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货币,称为边币或抗币。边币发行一般借重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的信用,以法币为保证,边币与法币等价,混合流通。此举(   )
    A . 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B . 实现了边币一元化的金融制度 C . 表明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D . 造成敌后根据地物价剧烈上涨
  • 13.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指出:“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够协商解决。”这次发言(   )
    A . 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 . 成功推动了朝鲜问题解决 C . 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 D . 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
  • 14. 据史料记载,汉代任命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三老并颁布“乡约”。明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清顺治九年,在明“六条圣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这表明,封建王朝( )
    A . 注重道德教化 B . 重视基层政权建设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
  • 15.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 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   )
    A . 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 . 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D . 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 16. 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这是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它反映了(   )
    A . 文官选拔制度比较规范 B . 选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 C . 官员文化素质相对落后 D . 地方自治制度较为发达
  • 17. (2016·新课标Ⅱ卷)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 .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 18.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
    A . 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B . 英国政府的推动 C .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 借鉴中国科举制
  • 19. 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以罗马共和国为典型。有学者认为,罗马共和国的政体不仅是对君主制的反对,也是对民主制的反对,罗马的共和主义与现代共和主义具有十分不同的意味。这主要是指罗马共和国(   )
    A . 执政官世袭,垄断军事统帅权 B . 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特征 C . 长老会是事实上最高权力机关 D . 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不受限制
  • 20. 梭伦改革中真正被赋予权力的,只有拥有土地财产的人;雅典的反僭主斗争也以贵族群体为主体;然而希波战争让更多的雅典平民在捍卫自己自由的过程中站到了历史前台,波斯人被赶走后,民主的雅典被视为希腊世界“最自由”的城邦。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
    A . 植根于奴隶制商品经济 B . 在斗争中不断深入发展 C . 孕育了崇尚自由的风气 D . 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 21. 据记载,隋朝已出现使职差遣固定化趋势,但当时使职的数量只有11种左右。唐朝建立后,使职大量出现,至少有142种,其中多数使职出现于武则天至唐德宗时期,唐玄宗年间最为突出。到了宋代,“三司使”被称为“计相”,与“两府”并列。这反映了(   )
    A . 权力制衡机制趋于成熟 B . 专制政体下中枢权力有所调整 C . 三省六部逐渐成为虚职 D . 皇权与相权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 22. 今中书省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这种情况突出的反映了宋代(   )
    A .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 .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C .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D . 中央实行分权制度
  • 23.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
    A .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 .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 . 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 .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 24. 秦汉时期,无论是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   )
    A . 保障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旨在强化对基层的管控 C . 加强了基层的自治能力 D . 提高了行政运作的效率
  • 25. 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秦汉以来绵延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下表是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阁臣数(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 . 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 .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 . 说明了内阁辅政作用不大 D . 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 26.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据此对元行省制理解错误的是( )
    A . 是秦朝郡县制度的发展 B . 使得祖国疆域空前扩大和巩固 C . 是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 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 27.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沙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早、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政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 . 标志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 . 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 28. 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这种状况的出现(   )
    A . 加重了中国人民经济负担 B . 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 . 是白银货币化的必然结果 D . 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29. 元世祖统一了元代的钞法,先后发行了以银为本位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作为元朝法定货币。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这种纸币的制造,无论它的规格和认可手续,都和真正的纯金币或纯银币那样 郑重可信”。“这种纸币大量制造后,便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生命危险拒绝支付使用”。据此可知( )
    A . 纸币是元朝时政府发行的唯一货币 B . 该纸币流通范围遍布亚欧各国 C . 该纸币可在元朝统治范围内无限制的使用 D . 元朝时政府禁止金属货币的使用
  • 30. (2022高三上·贵州开学考)   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延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
    A .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 拓展了民间外交的新空间 C . 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和孤立 D . 旨在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 31.  20世纪50年代初,民主德国政府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是东欧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博览会之一,并有众多西欧展商和观众参加。中国积极参加这一博览会以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既和举办国政府打交道,也更加重视政府之外的民众和组织。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急需打破西方的封锁和禁运 B . 确立了“走出去”的对外战略 C . 工业化成就获得了世界认可 D .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32. 张历历在《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为此,新中国(   )
    A . 召开一届人大实施“大跃进” B . 统一全国财经参加日内瓦会议 C . 实施一五计划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 完成三大改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33. 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
    A . 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 . 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 . 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 . 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 34. (2022高二上·温州期中) 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35. 拿破仑本人对法律输出作出过如下表态:“《拿破仑法典》的种种利益,公开审判,采用陪审团制,要成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出出对于一个像在你的职位上的人来说,宪治将是好政策;你会发现公众舆论的支持会给你以优于四邻专制国王的天然的优势地位。”这说明(   )
    A . 拿破仑借助法典宣传扩张 B . 《拿破仑法典》巩同了封建帝国 C . 法国战胜了欧洲封建势力 D . 《拿破仑法典》对世界影响深远
  • 36. 《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改为七篇,除第一篇仍为名例律外,其他六篇则按六部设目,形成了以名例、吏、户、札、兵、刑、工等为构架的格局。《明会典》也以六部官制为纲,规定了文武衙门的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明代这些举措旨在(   )
    A . 规范政府行政活动 B . 防止宦官干预朝政 C . 削弱武人政治地位 D . 革除唐宋律例弊端
  • 37.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 《唐律》第三篇中有关职制的律条达五十九条之多,这些律条对官吏违制失职、稽缓公事、贪墨枉法等罪行及处置方式分门别类、胪列叙述,而且以疏议形式详加解释。这表明(    )
    A . 唐律注重官吏的道德素养 B . 官吏职制律令开始形成 C . 唐代治吏法网已较为严密 D . 唐律承袭魏晋监察体制
  • 38. 据《朱子语类》记录,唐朝中枢机制运行时,三省长官之间要历经反复多次的草拟、封驳、审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旨意才可继续下一步,最后递交尚书省进行实行。据此推测唐朝三省制度(   )
    A .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 . 激化了中枢部门的矛盾 C . 有效避免了决策失误 D . 阻断了宰相擅权的进程
  • 39.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
    A . 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B . 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C . 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D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
  • 40. 唐朝前期,国家税收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无擅自支用国家税收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政府获得了原属中央财政的部分财权和税收。这一变化(   )
    A . 直接导致唐王朝的覆灭 B . 体现了财政制度与时俱进 C . 是藩镇割据产生的根源 D . 说明中央权威已逐渐下降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