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6节 汽化与液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6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7-27 浏览次数:4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上·滨江期末) 为了控制卫星内部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了热管,如图为热管传热原理示意图,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液体,其中心是气腔。卫星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整体的温度趋于平衡。下列对于热管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热端吸热升华,冷端放热凝华 B . 热端放热升华,冷端吸热凝华 C . 热端吸热汽化,冷端放热液化 D . 热端放热汽化,冷端吸热液化
  • 2. (2022七上·滨江期末) 小滨同学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丁实验中,可以借助吹风机对其吹热风 B . 通过观察哪个先蒸发完,就能判断哪个蒸发快 C . 对比甲和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 . 对比甲和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 3. (2021七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到干果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发热丝加热,通过开关温控器可控制温度在35-70℃之间,同时配带一个风扇,通过风扇将热风吹出,将切成片的水果放入干果机内,很快达到风干的效果。由于是通过热风循环抽走食材的水分,所以食材的营养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和富集。

    1. (1) 小明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 . 液泡 B . 细胞膜 C . 细胞核 D . 细胞壁
    2. (2) 小明利用干果机原理并采用上述方法制作干果,此过程利用了哪些方法加快水的蒸发(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3. (3) 小明认为适当升高温度能加快水果中水分的蒸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每块玻璃板上各放1张相同的圆滤纸片;

      ②在玻璃板的圆滤纸片上滴2滴水,其余每张圆滤纸片都滴1滴水;

      ③c玻璃板下方用酒精灯加热,d玻璃板上方用纸板来回扇动,其他不做处理:

      ④用秒表测出各圆滤纸片上水变干所需的时间。

      下列实验组合能验证小明观点的是(    )

      A . ab B . ac C . bc D . cd
  • 4. (2021七上·天台期末)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沸腾而乙不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 ℃,水沸点是100 ℃,煤油沸点是150 ℃,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 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 B . 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C .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 D .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 5. (2021七上·嵊州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湖水变少 C . 露珠形成 D . 雾凇形成
  • 6. (2021七上·温州月考) 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标准状况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100

    煤油

    150

    A . B . 酒精 C . 煤油 D . 水或酒精
  • 7. (2020七上·仙居期末)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 雨后,用扫帚将操场上的积水扫开 D .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 8. (2020七上·仙居期末)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 . 同时沸腾 B .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 . 稍后沸腾 D .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 9. (2020七上·诸暨期末)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她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刚好被吹干。这一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不变
  • 10. (2020七上·嘉兴期末)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后,镜片经常会出现“雾”现象。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雾”属于水蒸气 B . “雾”是液化形成的 C . “雾”的形成需吸收热量 D . 取下眼镜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 11. (2020七上·余杭期末) 下列关于液化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冬季从户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 B . 夏季从室外走进空调房内,眼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 C . 冬季凌晨玻璃窗户外侧常出现水珠 D . 夏季开着空调的小汽车内侧玻璃上常出现水珠
  • 12. (2020七上·台州期末) 冬天早晨,爸爸送小柯上学。开了一段路后,小柯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发雾变模糊;爸爸开启除雾装置,一会就变得清晰了。关于以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车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 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车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 启动车外的雨刮器可以除雾 D . 除雾装置加速了玻璃上小水珠的汽化
  • 13. (2021七上·江干期末) 下列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质量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B .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C . 物质的比热跟它的温度变化有关 D . 液体的蒸发快慢跟它的温度有关
  • 14. (2020七上·杭州期末)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花气袭人知骤暖”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一一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C .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15. (2020七上·温州期末) 小明研究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时,设计了如图实验,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以下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 将图中两水滴的面积同时增大 B . 将扇冷风改为用电吹风吹热风 C . 将图中两水滴升高相同的温度 D . 将图中两水滴减少相同的质量
二、填空题
  • 16. (2021七上·淳安期末) 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 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冰箱附近也会出现 一团“白气”。 这两种现象都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都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不同点是:
  • 17. (2022七上·缙云期末)   2021年12月30日0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1) 卫星从地面到太空,其质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在冷端放热而液化,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 18. (2021七上·普陀期末) 如图所示,盛一盆水, 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 (1) 简易冰箱利用来降低饭菜温度;
    2. (2) 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
  • 19. (2021七上·定海期末) 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 20. (2021七上·定海期末)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一些成语背后蕴含着科学原理。如“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他是通过 (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他是通过停止给水加热,让水不能继续的方式止沸的。
  • 21. (2021七上·三门期末) 为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科做了如下实验: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1滴酒精,用硬纸片对乙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观察现象。

    1. (1) 在实验中除控制甲、乙两液滴的体积和表面积相同外,还应控制相同。
    2. (2)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根据本实验结果,为了让湿衣服干的更快,应晾在环境。
  • 22. (2021七上·温州月考) 小柯在家煮面条时发现,开着燃气灶煮面条的时候,水沸腾后, 锅上方几乎看不到”白气”(如图甲);把燃气灶的火熄灭后,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此时锅的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乙)。请用科学原理解释熄火前后两个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燃气灶还在加热时,由于周围温度(填高或低),水蒸气(填“ 液化”或“没有液化” )成白气,所以很少看到“白气”。当停止加热后,周围空气温度(填高或低),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形成"白气”

  • 23. (2020七上·诸暨期末) 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箱如图。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是;为了使简易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一种方法即可)。

  • 24. (2020七上·诸暨期末) 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

  • 25. (2020七上·余杭期末) 如图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1. (1) 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这一过程要(选填“吸”或“放”)热。
    2. (2) 冷凝器内气体被压缩后发生了(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采用压缩体积使气体发生物态变化的应用,请举一例子: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2七上·滨江期末) 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火箭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向着更高领域迈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载火箭发射塔下面设有导流槽,里面装着大量的水,因为水(填物态变化)可以带走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防止铁架被烧断。
    2. (2) 12月9日,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如图是其中的一个实验场景,王亚平成功制作了一个水球,说明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从而促使液体表面收缩拉向内部,形成球体;接着在水球中注入一些蓝色液体后,蓝色液体在水球中慢慢散开,这是一种现象,说明
  • 27. (2020七上·余杭期末) 小金同学发现酒精涂抹在手上很快就干了,而把水涂抹在手上干得相对较慢。于是他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了研究酒精与水这两种物质哪种蒸发更快,小金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实验的设计:

    物质

    质量(克)

    温度(℃)

    小烧杯

    实验现象记录

    2

    15

    相同

    酒精

    2

    15

    相同

    1. (1) 把水和酒精放在两个相同的小烧杯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相同。
    2. (2) 表格中实验现象记录的内容是
    3. (3) 水或酒精蒸发的模型应该是(选填“甲”或“乙”)
  • 28. (2020七上·杭州期末) 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学习小组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请从图甲中选择他们需要的实验器材

    2. (2) 图乙是研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装置。

      ①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

      ②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乙图中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种玻璃片,玻璃片内有不同形状的凹陷,可以滴加液体。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你选择哪种玻璃片进行实验,并说明理由。

  • 29. (2020七上·余杭月考) 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
    1. (1)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由于分子因而离开玻璃片。

    2. (2) 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大或偏小。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填序号,可以多选)

      ①使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

      ②测量跳远成绩时,将皮尺拉的太紧。

      ③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质量。

  • 30.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上1滴酒精,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右边的玻璃片。

    1. (1) 由图可知,该同学在研究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 (2) 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时,他在2块玻璃上各滴加1滴酒精,并使酒精面积大致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
    3. (3) 在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时,他在1片玻璃上滴加1滴酒精,另1片上滴加2滴酒精,其他条件相同。请判断他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四、解答题
  • 31. (2022七上·临海期末) 某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1. (1) 通过A、D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有关。
    2. (2) 通过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3. (3) 该同学猜想水的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进行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往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和两滴水,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他的实验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

    4. (4)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32. (2021七上·天台期末) 如图所示,电冰箱的制冷过程涉及两种物态变化:

    1. (1) 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态吸热,使冰箱内温度
    2. (2)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发生液化(选填“吸”或“放”)热。在冷凝器里发生的液化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      B.压缩体积 

  • 33. (2021七上·温州期中) 壶中水烧开后,我们会看到壶嘴附近产生大量“白气”。

    1. (1) 请说明“白气”产生的原因。
    2. (2) 请说明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白气”才清晰可见。
  • 34. (2020七上·仙居期末) 如图,是我们烧开水时的情景。

    1. (1) 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 (2) 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 35. (2020七上·嘉兴期末) 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该油灯“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