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九上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单元检测卷B

更新时间:2021-09-07 浏览次数:45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组合正确的是( )
    A .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 . 三国协约:德国法国俄国 C . 三国同盟:英国日本俄国 D . 三国协约:德国法国美国
  • 2. 巴尔干半岛某城有一石碑,上面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 . 来克星顿的枪声 B . 萨拉热窝事件 C .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 . 波士顿倾茶事件
  • 3. 20世纪初,大国结盟让整个欧洲笼罩着战争的阴霾。按当时的形势推测.如果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全力去帮助俄国( )
    A . 英国 B . 意大利 C . 美国 D . 中国
  •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三国协约的核心是( )
    A . 英国 B . 德国 C . 法国 D . 意大利
  • 5.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人

    3400亿美元

    A .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 .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C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 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 6. (2020九上·余杭期中) “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 索姆河战役 B . 马恩河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日德兰战役
  • 7. (2020九上·萧山期中) 法国将军回忆一战时的一场战役时说“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场战役(   )
    A . 宣告德军闪电战术的破产 B . 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 . 是一战东线战场的战役 D . 揭开了协约国反攻的序幕
  • 8. 在学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有位同学奇思妙想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日本人洋洋得意而德国人却垂头丧气。与此漫画反映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

    A . 华盛顿会议 B . 慕尼黑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巴黎和会
  •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为安排战后世界,在谈判桌上展开r较量。关于下表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有( )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①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②是《九国公约》的内容③只能暂时缓和矛盾④是对德国的和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在《凡尔赛和约》即将签署之时,当时的德国总理谢尔曼说过这样的话:“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会烂掉!”该言论反映了( )

    ①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

    ③德国已经弥漫复仇主义情绪

    ④德国欣然接受《凡尔赛和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1. 在《革命军》中宣传“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的是( )
    A . 孙中山 B . 张謇 C . 邹容 D . 黄兴
  • 12.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该对联洋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 康有为 B . 孙中山 C . 陈独秀 D . 蒋介石
  • 13.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A .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 领导者是孙中山 C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14. 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士兵回答:“吾人食皇帝俸,只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 )
    A . 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 . 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 C .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 . 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
  • 15. 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 .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 根除了社会陋习 C . 废除封建制度 D . 推动了思想解放
  • 16. (2021·温岭模拟) 2021 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毛泽东这样评价是因为该条约的颁布( )
    A .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B . 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C . 标志着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D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
  • 17.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护国运动的真正结果是( )
    A . 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 . 维护了民主共和 C . 消灭了封建帝制 D . 推翻了封建统治
  • 18. 下面关于中国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的社会面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B .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 . 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 D . 人民生活相对稳定
  • 19. (2020九上·余杭月考) 1912 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历史事件( )
    A .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B .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0. (2020九上·义乌月考) 通常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但在民主革命时期,确有过政权并立的短暂局面。下列政权曾并立的是(    )

    ①清政府和湖北军政府                ②清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湖北军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1. “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有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中国近代文化生活追随西方文明,出现的新变化表现在( )

    ①看戏    ②照相术的传入    ③电影的传入    ④电脑的使用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2. 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是( )
    A . B . C . D .
  • 23. (2020九上·长兴期末)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 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2020九上·吴兴期中) 近代社会的政治革新与风俗变迁是紧密相连的。辛亥革命后,哪种社会风尚慢慢消失不见了(    )
    A .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 大脚姑娘长统袜,走出家庭谋自强 C . 斜拖辫线三尺短,作揖跪拜大人前 D . 先生女士西式装,读报听戏看电影
  • 25. (2020九上·嘉善月考) 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 . 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 .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 . 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 D .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0九上·诸暨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级小亮同学在历史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如下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30多个

    15亿人口

    3000余万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战后,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寻机打压法国;意大利身为战胜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但因战争损失惨重,为强权的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志在远东、急于扩张的日本与在这一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矛盾加剧等。这种种现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火种”。

    ——选自《图说欧洲史》

    材料四: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面积和工业产值世界排名情况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913年工业产值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1. (1) 将材料一中示意图的①②③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此次世界性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3. (3) 结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和性质。
  • 27. (2018九上·上城期末) 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文献史料】

    1914年,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摘自《全球通史》

    【图像史料】

    1. (1) 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材料中“联盟体系”的具体名称分别是什么?
    2. (2) 图一、图二中的国际会议有何共同之处?
    3. (3) 图一、图二中的国际会议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28. 英雄城市、英雄人物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雄城市】

    材料一:

    汉阳铁厂   起义路线图

    【英雄人物】

    材料二:1917年的张勋复辟当天,北京十几家报纸一律“停刊抗议”,其他各大城市报纸也都“口诛笔伐,痛斥叛国”,社会各界“上自官长,下至舆夫,无不痛心疾首”,反对复辟的电报“高可盈尺”……复辟丑剧仅12天就破产了。——安静波《再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1) 2020年武汉因新冠病毒疫情主战场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作为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必将赢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结合材料一图片,说一说对“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的理解。
    2. (2)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图片中的人物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912年之前做了哪些努力?
    3. (3) 分析材料二,概述图片中人物领导的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武昌起义后的两个月,孙中山才从美国归来。记者问他带回多少钱支持革命时,孙中山回答:“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精神耳!”12月底,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的选举,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 (1) 材料一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图2、图3的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实现?
    2. (2) 试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3. (3) 为什么既没有亲自参与武昌起义,又没钱支持革命的孙中山却依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 30. (2018九上·嘉兴月考)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 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费正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列举两例)
    4. (4) 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