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01-29 浏览次数:2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7.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 . 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 B . 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 .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 . 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 8. 法国将军回忆一战时的一场战役时说“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场战役(   )
    A . 宣告德军闪电战术的破产 B . 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 . 是一战东线战场的战役 D . 揭开了协约国反攻的序幕
  • 9. 以下整理出有关“一战”的相关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战争中,美国始终保持中立态度,没有参加战争 B . 德国与日本都参加了这场战争,且都是战败国 C . 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D . 中国、巴西也对德宣战,增强了同盟国的势力
  • 10. 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指的“新秩序”是(    )
    A . 华盛顿体系 B . 凡尔赛体系 C . 雅尔塔体系 D . “两极”格局
  • 11. 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12. 下列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列强通过多种方式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②清政府也曾经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共和

    ③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④伴随民族工业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记录了中国近代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是在(    )
    A . 鸦片战争以后 B . 辛亥革命以后 C . 戊戌变法以后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14. 中国近代爱国志士为了挽救中国危亡而纷纷著书宣传救国思想。其中,如图的这部著作所宣传的思想是(    )

    A . 维新变法 B . 自强与求富 C . 民主与科学 D . 民族民主革命
  • 15. 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所发挥的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 .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 .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 .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 .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16. 关于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 .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C .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 .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 17. 它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被毛泽东称作“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一二•九运动 D . 七七事变
  • 18.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百团大战
  • 19.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主题词,属于1921年—1935年的是(   )
    A .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20.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1. 历史漫画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对如图漫画中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①满足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

    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给了英国

    ④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爆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2. 下列是二战中发生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诺曼底登陆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日军偷袭珍珠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③①④
  • 2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某同学对这场战争概况进行如下表格整理,期中归纳正确的是(   )

    序号

    项目

    内容

    战争起因

    根本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组成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战争转折

    莫斯科保卫战

    战争性质

    是一场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和邪恶的战争

    A . ①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
  • 24. 如图所示,资料取自于二战期间一份重要的文件,对此文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文件的名称是《联合国家宣言》

    ②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甲午战争

    ③该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④文件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大西洋宪章》    ④《雅尔塔协定》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②③④
  • 26. 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其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
    A . 德、意、日 B . 意、德、日 C . 日、德、意 D . 德、日、意
  • 28. 提取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与“刘邓大军、战略反攻、序幕”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平型关战役
  • 29. 以下表格所示现象推动(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担架(副)

    小车(辆)

    大车(辆)

    牲畜(头)

    粮食(万斤)

    107700

    430900

    389820

    1036300

    95000

    A . 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 B .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D .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 30.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 .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 .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8分、8分、10分、10分、10分,共46分)
  • 3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初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显然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处劣势,但他们狼狈为奸,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1. (1) 指出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交战的双方?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战争初期处于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并说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3. (3) 请举一例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32. 革命歌曲及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脉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军队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 (1) 这是哪个时期的军歌?从歌词中你能看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2. (2) 请写出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歌谣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 (3) 说说材料三中红军为什么要离开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远征”?材料三中提到了红军“远征”途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写出两个)
  • 33.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励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里,为的是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他说“这里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习总书记等领导人赶赴“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图一  八七会议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图片反映的事件,说说中国共产党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③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 34. 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中外历史新编》

    材料二:如图

    图一 南昌起义                          图二 井冈山会师

    材料三:“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

    1. (1) 说说材料一中“他们”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成同盟”的标志性事件。
    2. (2) 材料二图一表明国共关系有何变化?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材料三中的“兵变”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该如何解读?
  • 35. 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回题。

    材料一: 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全国父老兄弟诸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

    材料三: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

    ——《人民日报》报道

    1. (1) 材料一中的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2. (2) 材料二中的那一天,烽火燎原。指出材料中导致“国难极端严重”的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重要节点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的那一天,民族新生。请谈谈你对“民族新生”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