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山东模拟) 钴(Co)在化学上称为铁系元素,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甲醇为溶剂,Co2+可与色胺酮分子配位结合形成对DNA具有切割作用的色胺酮钴配合物(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色胺酮分子中所含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C B . 色胺酮分子中N原子均为sp3杂化 C . 色胺酮钴配合物中钴的配位数为4 D . 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色胺酮钴配合物晶胞中还含有一个CH3OH分子,CH3OH是通过氢键作用与色胺酮钴配合物相结合
  • 1. (2024·湖北模拟) 砷化镓是超级计算机、光信号处理的理想材料。图甲为它的一种立方晶胞结构,图乙为该晶胞沿z轴投影图。已知该晶胞边长为d pm,a、b两点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0,0,0),(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Ga原子占据As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空隙 B . 两个As原子间最短距离是 C . 该晶胞的密度为 D . c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 1. (2024·唐山模拟) 克拉维酸钾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克拉维酸钾存在顺反异构 B . 克拉维酸分子含有5种官能团 C . 上述转化中的二者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 实现上述转化可加入KOH溶液
  • 1. 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除去胶体中的NaCl

    比较醋酸、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验证大于

    装置

    A . A B . B C . C D . D
  • 1. 通过藏品感受历史,与历史对话。下列广东茂名博物馆中的藏品属于合金的是(  )

    A.战国青铜蟠虺纹敦

    B.明代监察御史涂相诗碑

    C.民国时期木水碾

    D.晋灰陶屋

    A . A B . B C . C D . D
  • 1. 按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滴有紫甘蓝溶液饱和食盐水的可视化实验,已知紫甘蓝溶液酸性条件下呈红色,中性条件下呈紫色,碱性条件下呈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U形管左边颜色由紫色变黄 B . ④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反应结束后⑤中的离子浓度:c(Cl-)>c(ClO-) D . U形管右侧先变红后褪色,体现氯水的酸性和漂白性
  • 1. 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生产药物中间体三氟甲苯的方法: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1mol三氟甲苯中键数目为15 B . 1mol 组成的混合物中原子总数为2 C . 生成22.4L 时,需消耗1mol苯 D . 1L 1三氟乙酸溶液中,的数目为
  • 1. 利用三通阀进行气体的性质探究装置如图所示,先通过旋转阀门连通注射器2、4收集气体,再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4的反应中,硝酸体现出氧化性和酸性 B . 旋转阀门,连通装置1、2,2中气体颜色不变 C . 连通装置1、2实验后,装置3中换成NaOH溶液可进行尾气的吸收处理 D . 装置4若换成浓氨水和碱石灰,可进行的性质探究
  • 1. 部分含钠或硫的“价类二维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 b、c均具有还原性 B . d、g、h中均存在共价键 C . a可与氧气一步生成d或e D . f一定可用做膨松剂
  • 1. 可用于食品工业、农业、染料业等,以下进行其性质的探究。
    1. (1) 的制备

      实验室可用固体和75%硫酸制备 , 其化学方程式是:

    2. (2) 的收集

      为收集纯净的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e。

    3. (3) 的性质探究

      ⅰ)探究与水的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三颈烧瓶中,测得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计算0~50s烧瓶内的变化速率

      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与水发生反应,其方程式为,该反应的产物不稳定,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请补充操作填在表格横线中。

      操作

      100s内压强变化/kPa

      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重新测定压强变化

      ,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

      ⅱ)探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

      操作1: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猜想: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

      已知:品红是一种棕红色晶体状有机染料,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酸,溶液呈红色。

      ④实验设计:小组结合以上信息,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请完成表格。

      操作2

      现象

      不褪色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