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 “(     )”,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一种愈演愈烈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弥足珍贵。 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寻常日子里的每一次起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   )的人情。

    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认为,我们的乡土社会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使这种“人情旋涡”越旋越大、越旋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   )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健步如飞。

    (选自盛玉雷《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2018年01月19日《人民日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磨灭      清规戒律 B . 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磨灭      陈规陋习 C . 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泯灭      清规戒律 D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泯灭      陈规陋习
    2.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 . 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 . 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D . 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3. (3) 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尚往来”一词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与《左传》《史记》《汉书》并称“前四史”。 C . 这种“差序格局”在古代常常用丧服来表示。例如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D . “婚”,在《说文》中,“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就是“结为儿女亲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