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滦州模拟) 阅读理解。

    材料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②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日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③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材料二:除夕(节选)

    ①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②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③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④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⑤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⑥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1. (1) 每个地方的习俗各不相同,两则材料分别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除夕这天的习俗各有怎样的特点,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填空。

      地方

      时间

      习俗

      除夕

    2. (2) 材料一中作者详细写了的习俗,略写了这段时间的习俗,这样写的好处是
    3. (3) 材料一中的第③自然段和材料二中的第③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请用上这样的构段方式,写一写你家乡除夕的习俗,不少于100字(含标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