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文学作品阅读

    父亲的木犁

    江旺明

    ①小树幼嫩时,被风雨吹弯了腰,父亲上山将其进一步扳弯扭曲。三年后的春天,小树长成大碗口粗,父亲将其锯来,说,装犁楔耙,不是滥砍滥伐。接着,便请来木匠制木犁。犁用亲身经历,解释了“犁弯从小曲”的俗语。

    ②犁乃农具之首,父亲说, 一位农人驾驭不了犁,就算不上合格的农人; 一户农家如果没有犁,就够不上标准的农家; 一块土地,如果没有犁的翻耕,就长不出好庄稼。犁与农人、农家、土地、庄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父亲说,木犁像牛一样,对人忠实、亲近。犁铧入土很锋利,但其刃口很钝,对人构不成半点威胁。人在扛木犁下田时,总是将犁铧贴在腰间,不用害怕它刺破皮肉。父亲在歇息或收工时,总是轻轻抚摸它,捋草根为它刷尘土,如同侍弄自己的孩子。

    ④我学耕时,父亲告诉我,弯弯的木犁,是人与牛协作劳动的组织者。犁的一端是人,另一端是牛。牛不直直地行走,犁就会耕出弯弯曲曲的沟,所以要让牛直行;人抬起犁梢柄,犁铧就深深刺入土层,所以要告诉牛用力慢行;牛时进时退、时快时慢,犁耕的地就时浅时深,翻出的土块有大有小,所以人扶犁撑柄用力要均匀,要和谐。人、犁、牛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地翻耕,才有那沟是沟、厢是厢、深浅一致的田地。

    ⑤父亲一生,都在与木犁打交道。

    ⑥春节刚过,村里村外还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父亲就开始了新春第一犁。田间翻起一排排、 一圈圈土块,如同深潭里揪起一层层黑浪,散发阵阵泥土的芬芳。偶尔,从泥土里跳出一两条泥鳅,惹来山雀将其叼去。山雀将新春第一犁的喜讯带至山上,山也变得热闹起来。

    ⑦插秧季节,艳阳高照,漠漠水田,白鹭翻飞。父亲翻耕水田。他驾起牛,扶起木犁,紧握犁梢柄,扬起牛鞭,吆喝一声,牛奋力前进,犁翻起一块块泥土,掀起一道道水波。木犁如舰,浪花滚滚。天说变就变,雷声隆隆,雨声淅沥。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继续耕田。雨点打在水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父亲挥舞的牛鞭发出“叭叭”的响声。牛鞭声与雷电声、风雨声、水花声连成一片,合奏着一曲风雨中耕耘的乐章。

    ⑧丹枫似火,野菊飘香。父亲驾牛秋耕秋播。尖尖的犁铧不停地破土,光光的犁壁沙沙地翻出一块块土坷垃。父亲与犁、牛一道,在田间开出了一条直直的路,如同喷气式飞机在天上划出的一条直线。父亲称此为“局迹”。然后围绕这条“局迹”,来来去去,环环绕绕。不大会儿,田间出现一厢又一厢的块地。犁完一丘,父亲扛着木犁,赶着耕牛,迎着夕阳回家。他的脸被映得像喝醉酒似的,肩上的木犁也映染得像抹上了一层金。

    ⑨父亲的木犁, 一生听从种子的呼唤,把深深的足迹留在了田野上。

    ⑩父亲寿终正寝,两位村民将父亲从床上“请”出入殓时,细叔迅速将父亲的木犁放在了床上。我问细叔其中缘由,细叔只回答一句:“木犁是你父亲的魂。”我细细琢磨,明白了细叔的用心:父亲离我们远去了,要让他的魂留下,守护我们的家园。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14日)

    1. (1) 文章第⑥—⑧段叙述了有关“父亲”和“木犁”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文章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 (3) 请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父亲在歇息或收工时,总是轻轻抚摸它,捋草根为它刷尘土,如同离开自己的孩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山雀将新春第一犁的喜讯带至山上,山也变得热闹起来。(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细叔说的“木犁是你父亲的魂”这句话的理解。
    5.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具体说说本文中的父亲与材料中的父亲有何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摊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节选自李森祥《台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