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天门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①文言文奠定了我们民族的语汇系统,直到今天,部分文言词汇依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之中。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语言,有助于恰当地使用。

    ②汉语在语言史上应该是个奇迹,经历了几千年,它的语汇系统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稳定性依然是他的显著特征。比如“人声鼎沸”一词,“鼎”这种器物虽然消失已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沉淀了下来,如果不知道“鼎”为何物,那肯定不会准确理解“人声鼎沸”这个词语,当然也就谈不上恰当使用了。

    ③再看一看:高山景行、宜室宜家、窈窕淑女……这些美妙的词汇都是从古代汉语而来,如果你读过相应的典故,那么看到这些词语的时候,出现在你的脑海里的将不再是抽象的意义,而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表达将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成为美妙的享受!

    ④再者,语汇有科学意义和联想意义。科学意义是显性的固定的,联想意义是隐含的临时的。联想意义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它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诗人对语言表达功能的艺术拓荒。这些联想意义的不断沉淀,便形成了缤纷多彩、意蕴深长的意象:说到梅花,就想到清高幽独;说到大雁,就思乡情切……这些意象已经凝结为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读一读现代散文的名篇吧:《荷塘月色》荷香月色水乳交融,古雅而幽静;《故都的秋》悲秋念国深入骨髓,苍凉而深沉……哪一篇不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准确传承?

    ⑤再次,古代汉语在历史流变中,它的音韵之美被逐步发掘,使得语言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的形式做到了高度和谐。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从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每次对语言形式的探索都促进了汉语的巨大飞跃。平仄、对偶、押韵等修辞手段的完善,句式的长短错落搭配,这种对汉语音节的深刻认识和利用,现代汉语目前尚难以望其项背。

    ⑥如今,不经推敲、不讲文采的“口水文”大量泛滥,这是汉语的进步还是退化?

    ⑦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坚持一定要向文言看齐。只是在现代汉语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古代汉语的经验,使得我们的母语能够更美,能够以崭新、高雅的面貌出现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把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辉煌文化传布四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语在语言史上绝对是个奇迹,虽经历了几于年,但仍具有显著稳定性。 B . 看到“窈窕淑女”等词语时,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C . 语汇的联想意义是指在特定的清景中,诗人对语言表达功能的艺术拓荒。 D . 古代汉语中对汉语音节的深刻认识和利用,是现代汉语必然无法企及的。
    2. (2) 文章第⑥段提出问题“不经推敲、不讲文采的‘口水文’大量泛滥,这是汉语的进步还是退化?“请结合文章的观点对此问题作出回答,并简述理由。
    3. (3) 小明读了此文之后认为作者想恢复文言文,显得没有理性,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对小明的看法予以反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