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赵县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①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到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从举办中国人首次天宫画展,一个又一个“首次”,彰显了我国不断提升的航天实力,鼓舞着广大青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

    ②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这是广大青年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③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1935年初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为国奋斗之志。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了这个故事,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爱国是本分,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对于广大青年而言,强国之志始终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始终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赓续传承的事业。亲眼见证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亲身经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历史进程,对时代进步有着深切的体会,对国家发展有着强烈的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⑤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奉献国家。“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这是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夹宗姐妹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中国青年爱国的底色始终不变。今天,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 , 把爱国心化为报国行,依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

    ⑥“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至今仍然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宣言,也是无数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脚踏实地,广大青年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选自2022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注释】①出自《晏子春秋•内篇》。

    1. (1) 论证要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结合材料说一说,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3. (3) 论证材料要与观点一致。下列材料中不能充当本文道理论据的是( )
      A .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孟子) B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C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D .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