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单元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二下·天津市期末) 我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关键是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其中,光伏发电是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总量快速增长,但由于光伏发电的自身特点,一些地区却出现了“弃光”现象,西部尤为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我国碳排放占比最高的行业是( )

    A . 交通业 B . 制造业 C . 建筑业 D . 发电供热业
  • 2. (2023高二下·湖北月考)  2009年联合国发布了题为《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提出了“蓝碳”这一概念,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不属于“蓝碳”的生态系统的是(    )
      A . 海草床 B . 胡杨林 C . 红树林 D . 盐沼
    2. (2) “蓝碳”形成有利于(    )
      A .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 解决温室效应 C . 缓解碳排放压力 D . 减轻水土流失
  • 3. (2022高一下·深圳期末) 披毛犀化石骨架是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披毛犀是活跃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哺乳动物,全身长满浓密的长毛,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抵御严寒,已在一万年前灭绝,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末次冰期后,随着气候转暖,披毛犀(   )
      A . 向高纬迁徙 B . 向低纬迁徙 C . 向内陆迁徙 D . 向沿海迁徙
    2. (2) 披毛犀灭绝时期(   )
      A . 气候逐渐变冷 B . 恐龙称霸地球 C . 被子植物繁盛 D . 联合古陆形成
  • 4.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原因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
      A . 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B . 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C . 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D . 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2. (2) 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切实有效的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灯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2022高一上·宁波期末) 下图为近300年来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图。影响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物呼吸作用②砍伐森林③燃烧化石能源④焚烧秸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2021高二下·昌平期末) 富碳农业是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下图为富碳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发展富碳农业能够(   )

    A . 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保证土壤肥力 B . 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 . 与企业实施联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D . 实现工厂化生产,缓解耕地紧张状况
  • 7. (2020高一下·六安期末)   2016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随着全球不断变暖,我们会在中纬度地区见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冷事件,而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则会经历一些极端暖事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 . 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南移 B . 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 C . 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 . 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 (2) 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
      A . 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 .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热带雨林遭砍伐;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森林砍伐 C . 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 . 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减少水库修建
  • 8. (2020高二上·扬州期末)     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在智利的圣地亚哥拉开序幕,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名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商气候变化等热门议题。下图为“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A . 持续上升 B . 持续下降 C . 波动上升 D . 先将后升
    2. (2) 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说明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
      A . 大量使用煤炭等 B . 支持高耗能企业发展 C . 禁止进口石油 D .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 9. (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 有研究人员认为,到2030年,我国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北界会向北推移200至300千米。其理论依据之一是(    )
    A . 臭氧层空洞变大 B . 全球降水量增大 C . 全球CO2浓度增加 D . 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 10. (2019高一上·舒城月考) 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 B . 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 . 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 D . 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二、综合题
  •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某机构研究发现: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该机构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绘制了三个倒“U”形曲线:碳排放强度倒“U”形曲线、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和碳排放总量倒“U”形曲线。从工业革命开始将这些曲线划分为四个阶段(如下图),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强度峰值之后阶段。

    1. (1) 简述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及成因。
    2. (2) 说明S2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3. (3) 简述S3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4. (4) S4阶段以后,为减少碳排放总量,人类可以釆取哪些措施?
  • 12. 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 ℃~6.4 ℃。

    材料二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 (1)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

      c;d

    2. (2) 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