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7课明朝的灭...

更新时间:2024-01-12 浏览次数: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根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  )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清军人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A . 藩镇割据 B . 五代十国 C . 宋金对峙 D . 明清易代
  • 2. 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是( )
    A . 隋、元 B . 元、后金 C . 元、清 D . 明、清
  • 3.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的起义是( )
    A . 李自成起义 B . 黄巢起义 C . 大泽乡起义 D . 黄巾起义
  • 4. 如图,两个”变”是哪一人物所为(  )

    A . 努尔哈赤 B . 皇太极 C . 李自成 D . 朱元璋
  • 5. (2023七下·广州期末) 崇祯皇帝在《罪己诏》中指出:“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由此可见,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吴三桂投降清军 B .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C . 李自成发动起义 D .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 6. (2023七下·长安期末)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元朝末年,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明朝末年,朝廷不断加征赋税,民众不堪重负,农民纷纷起义。以上史实说明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是( )
    A . 生产工具改进 B . 阶级斗争 C . 科技发展 D . 文化教育
  • 7. (2023七下·新城期末)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 大泽乡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李自成起义 D . 黄巢起义
  • 8. (2023七下·罗源期末) 1644年,明朝灭亡。这一年属于( )
    A . 16世纪中期 B . 17世纪初期 C . 17世纪中期 D . 17世纪后期
  • 9. (2023七下·西城期末)  某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几个词:女真首领、八旗制度、建立后金与这几个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松赞干布 B . 忽必烈 C . 努尔哈赤 D . 皇太极
  • 10. (2023七下·辛集期末) “万历(明神宗年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 )
    A .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 .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C .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 .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二、材料分析题
  • 11. 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的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材料四: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 (2) 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均田免赋”的含义。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不同史实之间有什么关系?
    3. (3) 材料四中“自杀的皇帝”是谁,他的死宣告了什么?“逃跑的皇帝”是谁,他的结局如何?“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谁,他是哪一民族的首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