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J12联盟成员绍兴市元培中学等校2023学年九年级第一...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strong><span>选择题(本大题共</span></strong><strong><span>45</span></strong><strong><span>分,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涉及的变化和另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纺纱织布 C . 烧制瓷器 D . 冶炼生铁
  • 2. 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颜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下列溶液能使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黄色的是( )

    A . 氯化钠溶液 B . 盐酸溶液 C . 氢氧化钾溶液 D . 碳酸钠溶液
  • 3.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 B . C . D .
  • 4.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功能;

    ④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⑤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

    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

    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③④⑦ D . ①②③④
  • 5.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〇表示氯离子 B . 表示钠离子 C . 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 D . 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
  • 6.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取样品,加入碳酸钠溶液

    B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体

    C

    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

    区分盐酸和食盐

    用酚酞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2九上·杭州月考) 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塞甲是玻璃塞  B . 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C . 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水  D . ⑥中酚酞试液用完后,滴管及时清洗
  • 8. (2023九上·丽水期末) 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d点时H2SO4反应完,且温度高于a点
     
    B . 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42-逐渐减少 C . 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D . 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
  • 9.  “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B . 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 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 . 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 10.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创造了10909m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由钛合金制造。钛合金属于(    )
    A . 金属材料 B .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合成材料 D . 有机物
  • 11. (2021九上·绍兴期中) 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四幅图的观点中(不计摩擦),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起跳离开地面后,人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 . 图乙中,在下降过程中,滚摆的动能逐渐减小 C . 图丙中,卫星在近地点的速度最大 D . 图丁中,小球运动到③位置时速度不为零
  • 12.  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当失控车辆冲上该车道时,被强制减速停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失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重力势能减少 B . 失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动能减少 C . 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动能越来越小 D . 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 13.  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 . “微型”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 . “微型”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危险系数小 D . 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 14. (2023九上·海曙期末)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谷爱凌在最后一跳突破个人极限勇夺冠军。比赛时,她在腾空后继续向上的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C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D .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 15. 收集和识别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任务,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能成为对应观点只能根据的是(  )
    A .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B . 甲烷中含碳元素 C . 机械能守恒 D . 食物含有内能
二、<strong><span>填空题(本大题共7题,每空2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8</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6.  运用科学知识填空。
    1. (1) 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液汁,液汁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苷,沾上它会奇痒难忍,若在患处涂抹适量厨房中的(填物质名称),则通过中和反应从而达到较好的止痒效果。
    2. (2) 小艾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如下。

      若想实现④,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金属氧化物是(填化学式)。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丽水纳爱斯集团是全球洗涤用品行业前五强企业。其产品之一雕牌超能皂(如图)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等。
    1. (1) 生产肥皂的主要反应原理:C57H110O4+3NaOH≜3C18H35O2Na+X,则X的化学式为
    2. (2) 该皂液中所含的氢氧化钠常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产生沉淀,请写出相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 (3) 如果想要检测该皂液的酸碱性强弱,可以使用pH试纸,请你写出合理的操作过程:
  • 18. 如图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 (1) 实验一:通过观察稀盐酸与发生反应的现象,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 (2) 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
    3. (3) 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A.酚酞        B.CuO        C.Ba(NO32
  • 19.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每隔5分钟取一次雨水水样,并用pH计测定pH,其数据如表所示:

    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 (1) 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填“增强”或“减弱”)。
    2. (2) 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NaOH)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 , 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上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

    如图为返回器的两种返回技术,设计师采用“跳跃式返回”,与“直接进入返回”相比,返回器着陆时的速度更小,请从能量的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嫦娥五号抵达月球时却不能采用“跳跃式返回”,其原因是

  • 21.  为提高广大市民骑电瓶车出行的安全,今年国家大力推行新国标电瓶车,图甲为电瓶车的结构图、表为结构的主要成分或材料。

    结构

    主要成分或材料

    把手

    金属合金

    车胎

    合成橡胶

    外壳

    合成塑料

    电池

    Li、MnO2、电解质溶液

    1. (1) 如图电瓶车的把手、车胎、外壳、电池中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是
    2. (2) 铜丝能作为连接电瓶车中灯泡和电池的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具有良好的性。
    3. (3) 锂电池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电池技术,在电池放电时采用Li和MnO2进行反应生成LiMnO2。请写出锂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
  • 22. (2021九上·嵊州期末) 同一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沿着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抛出,甲图表示小球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运动,乙图表示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空气对小球的阻力忽略不计)。

    1. (1) 小球在沿斜面上升的过程中其机械能总量(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 (2) 小球能到达最高点的高度h1h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strong><span>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8</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3. (2023九上·绍兴期中) 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的可溶性碱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时挤压图甲中A、B装置的胶头滴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2. (2) 为了验证氢氧化钠能与盐反应,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可多选)。
      A . 碳酸钙 B . 氯化铁 C . 硝酸钡 D . 硫酸铜
    3. (3) 为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用如图乙所示的A,B,C三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溶液),其中可行的方案是
  • 24.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如图进行了实验:

    1. (1) 甲同学按图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2) 乙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 (3) 丙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请在图中画出0s-80s内pH变化趋势。
  •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Ca(OH)2

    2. (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O3

      有气泡生成

      猜想Ⅱ正确

    3. (3) 【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____。
      A . CuO B . AgNO3 C . Cu D . NaOH
  • 26.  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质量为m的小球从图示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物体M,并将物体M推至虚线所在位置。

    1. (1)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水平面上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 (2) 小乐再用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最后测得M移动的距离为s3。多次重复实验,发现都有s3>s1 , 由此可得出结论:
    3. (3) 小明又在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他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小球、木块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长度

      /cm

      木块移动距离

      s/cm

      弹簧A

      5

      S1

      弹簧A

      10

      S2

      弹簧B

      5

      S3

      弹簧B

      10

      S4

      小明的实验基于的猜想是。木块移动的距离测量起点在____。

      A . 任意选择水平面上的某固定位置 B . 木块离开弹簧时所在的位置 C . 弹簧恢复原长时木块所在的位置 D . 弹簧被压缩一定距离时木块所在的位置
    4. (4) 若以上装置的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能否达到探究目的,并说出理由

四、<strong><span>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span></strong><strong><span>7</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8</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9</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7</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3</span></strong><strong><span>0</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分,第3</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题1</span></strong><strong><span>0</span></strong><strong><span>分,3</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题7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49</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7.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源于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如图甲)。

    1. (1) 《千里江山图》色彩艳丽,璀璨夺目,这与所用矿石颜料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 有关。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利用赭石炼铁,主要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CO2其中属于还原剂的是
    2. (2) 实验室可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A为尾气处理装置,它具有吸收CO2与收集CO的功能,请画出两根导管a、b在瓶A中的部分。(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图。)
    3. (3) 丙图是玻璃管中氧化铁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请画出生成铁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和坐标。
  • 28.  某同学在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时,猜测弹性势能可能与形变量x成正比,也可能与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将弹簧套在光滑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刻度尺与杆平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读出其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h0

    ②将中间有孔的小物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物块,读出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1

    ③释放小物块,当物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读出物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

    ④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重复步骤②③,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物块上升的距离Δh;

    实验次数

    h0/m

    h1/m

    h2/m

    x/m

    x2/m2

    Δh/m

    1

    0.50

    0.40

    0.55

    0.10

    0.01

    0.15

    2

    0.50

    0.30

    0.90

    0.20

    0.04

    0.60

    3

    0.50

    0.20

    1.55

    0.30

    0.09

    1.35

    4

    0.50

    0.10

    0.40

    0.16

    1. (1) 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x=,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来间接反映的;

      A.h0﹣h1  B.h2  C.h2﹣ho  D.h2﹣h1

    2. (2) 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做出图甲Δh﹣x和图乙Δh﹣x2图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____。
      A . 与形变量成正比 B . 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C . 与形变量无关
    3. (3) 若4次实验均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则表内空白处应填数据为Δh=,h2
  • 29. 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和小丽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甲。

    1. (1) 氢氧化钠固体需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 (2) 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
    3. (3) 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定量实验】小丽取另—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pH恰好为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

    4. (4) 小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图乙)。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5. (5) 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质量的测定。
  • 30. (2021九上·义乌月考) 因为缺乏科学知识,有人误把被称为“工业用盐”的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当做食盐放进食物。亚硝酸钠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15℃)

    81.5g

    35.8g

    熔点

    271℃

    801℃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气体NO2

    无现象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生产白色沉淀

    1. (1) 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能否确定什么组成成分是有毒的?
    2. (2) 请你阅读上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

  • 31.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品牌补钙药剂主要含碳酸钙,为了测定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该补钙剂制成的粉末20g,逐滴滴入稀盐酸(补钙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 (1) 当盐酸溶液加入105g时,反应后的溶液pH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该补钙剂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3. (3) 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4. (4) 求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2. (2023·宁波模拟) 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宁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求:

    1. (1) 0.58g沉淀的成分为
    2. (2) 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
    3. (3) 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4. (4) 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3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首先发明火箭这一事实被世界所公认。宋朝时的爆竹、明朝时出现的“火龙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的万户进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如图甲),成为载人飞行先驱。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如图乙)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材料三:现代火箭的飞行原理与万户的升空试验原理基本相同。现代火箭大多是利用喷气发动机(如图丙)升空的,而喷气发动机是利用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气经喷管向后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向前的动力。

    1. (1) 如图甲,万户升空试验所用火箭的燃料为“黑火药“,黑火药爆炸的原理为:2KNO3+S+3C═X+N2↑+3CO2↑,其中反应物硝酸钾属于类物质,物质X的化学式
    2. (2) 如图乙,火箭上升过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____能。
      A . 机械能 B . 化学能 C . 内能
    3. (3) 若万户升空后有一段时间是出于匀速上升状态,则此时间段内他机械能是。(选填“不断增加”或“保持不变”“不断减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