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3-01-12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B . 浓盐酸挥发 C . 海水晒盐 D . 铁生锈
  • 2. 创造了10909m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由钛合金制造。钛合金属于(    )
    A . 金属材料 B .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合成材料 D . 有机物
  • 3. 为了使稻田里的水稻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吸收,可向稻田里施用的化肥是(     )
    A . NH4NO3 B . Ca3(PO4)2        C . NH4Cl D . KCl
  • 4. (2021九上·余姚期中)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 X的化学式是Ag2S C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5. 比较Fe、Cu、Ag之间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准备用如下几组物质进行实验,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 Fe、Ag、CuSO4 溶液 B . Cu、Ag、FeSO4溶液 C .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 6. (2020九上·余杭月考)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18九上·天台月考)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B . 向pH=2的盐酸中加水 C . 向稀硫酸中加镁粉 D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
  • 8. 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氢气逸出 B .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玻璃管,以防止发生爆炸 D .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 9. “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    )

    A . B . C . D .
  • 10. 如图所示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 若①表示碱,②可以是纯碱 B . 若①含氧化合物,②可以是氧化物 C . 若①表示混合物,②可以是冰水混合物 D . 若①表示氧化还原反应,②可以是复分解反应
  • 1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 B . 电饭锅加热挡的功率约为100W C . 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约为2000W D .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 12. (2021九上·杭州月考) 关于功、能、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量,但不一定在做功 B . 机械效率越高,功率越大 C . 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D . 机械越省力,一定越省功,其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 13. 图甲~丁为汽油机的四冲程示意图,图①②为实验演示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油机四冲程的工作过程为:丙→甲→丁→乙 B . 四冲程中依靠飞轮惯性带动的冲程是甲、乙、丙 C . 甲、丁冲程实质相同且均为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D . ①演示实验可模拟丁冲程,②演示实验可模拟甲冲程
  • 14.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50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 2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在此过程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6m B . 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 C . 拉力F的功率为750W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 15. 钱塘江上出现独特的“水上轻功”独竹漂,前进时,该男子的右手(B点)撑住竹竿某处,左手(A点)用力挥动划竿。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划竿使用时A点为支点 B . 划竿使用时是一个费力杠杆 C . 将A点尽量地靠近水面,可以增大阻力臂 D . 将A点尽量地靠近水面,可以增大动力
  • 16. 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 . 动力臂逐渐变大 B . 阻力臂逐渐变大 C . 动力F保持不变 D . 动力F逐渐减小
  • 17. 将标有“2.5V  0.3A”字样的灯泡甲和“3.8V  0.3A”字样的灯泡乙,分别串联和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 串联时,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B . 串联时,甲灯比乙灯更亮 C . 并联时,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D . 并联时,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的实际功率大
  • 18.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实验装置,将 R1、R2两电阳丝密封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且R1>R2 , 瓶内装入等质量的煤油,下列错误的是(    )

    A . 烧瓶内选用比热容较小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 . 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C . 该装置可以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 . 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
  • 19. (2020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图中速度 v 的方向是某同学在体育中考“原地掷实心球”项目测试中球出手时的飞行方向。对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 球出手时动能最大 B . 球出手时势能最大 C . 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大 D . 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20. 如图所示,将一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其上放置一个钢球。钢球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用手向下压弹簧到一定程度,释放后钢球运动到距离水平桌面2L处。整个过程中,对钢球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钢球静止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 . 钢球在弹簧上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为0 C . 钢球上升过程中,当弹簧长度为L时,钢球动能最大 D . 钢球上升但未离开弹簧之前钢球一直加速运动
二、 填空题
  • 21. 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 (1) 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色。
    2. (2) 依据反应②说明 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填“>”、“<”或“=”)7。
    4. (4) 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 . Na2CO3 B . HCl C . CuSO4 D . NaCl
  • 22.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 (1)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式为
    2. (2) 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具有丰富的硒资源。硒(Se)是人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周期表 中与硫同族、化学性质相似。A、B、C、D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物质A(H2Se)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有机化学中的最简式是指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的式子。某有机物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8,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按C、H、 O顺序)。
  • 23.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一定不含有

  • 24. 如图甲是一种落地式海报架,图乙是海报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若视海报架为杠杆,水平向右的风将其吹倒的瞬间,支点是(选填“B”或“C”);若要使海报架抵抗更大的风力,可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BAC角度的大小。

  • 25.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乙为其截面图。做好后如图丙所示,将该罐子从斜面A点由静止释放,滚到水平面D点停止,然后返回,自行滚上斜面的B点停止后又滚下斜面……如此往返,最后停在水平面上。

    1. (1) 橡皮筋在点(选填字母)的弹性势能最大;
    2. (2) 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罐子(选填“可能”或“不能”)返回滚上斜面;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
  • 26. 如图所示,甲气球装入少量的水,将甲、乙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用细绳把它们挂在横杆上,烛焰靠近气球的底部加热,发现乙气球“啪”的一声破了,而甲气球加热很长时间仍安然无恙。这是由于甲气球装有水,水的比热容较,且水蒸发过程需要热,所以甲气球的温度升高得慢。在加热过程中,乙气球内气体内能增大,是用方法改变气体的内能。

三、实验题
  • 27. 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灰水”)俗称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 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 , 的质量分数。

    1. (1) 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可起到食用碱的作用。
    2. (2) 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 , 小乐先往浸出液中加入足最的Ba(NO3)2溶液后过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3. (3) 小海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 , 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如果不往装置中持续缓慢通入空气,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其原因是
  • 28. 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2. (2) 写出用 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
    3. (3) 试剂X的名称是
    4. (4) 由实验可知,该包“脱氧剂”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9. 某兴趣小组利用铜丝进行了以下实验。

    1. (1) 如图1所示,将铜丝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用细线吊着的长玻璃棒的两端分别绕有30cm长相同的铜丝(如图2所示),使玻璃板保持平衡,将左端的铜丝浸泡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平衡。
    3. (3) 为了研究金属铜生锈的条件,该小组同学取四段长度相等的铜丝分别按照图示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B

      C

      D

      E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生锈

      由该实验可知:铜生锈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 30. 某同学在观看台球比赛时发现:有时运动的白球去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白球会立即静止在碰撞时的位置,而被撞的球似乎接替了白球,沿白球原来的运动方向,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该同学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

    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他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为进一步探究,他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将B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1 , 如图所示,释放A球,撞击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而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h2。通过比较h2与h1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1. (1) 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能。
    2. (2) vA表示碰撞前瞬间A球运动速度,vB表示B球被撞后开始运动的速度。若h2=h1 , 则vB vA(选填“>”、“=”或“<”)。
    3. (3) 实际实验中,测出的h总小干h,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轨道不光滑,那么在阻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是否还有价值?说出你的理由。
  • 31. (2022九上·仙居期末) 小科同学在利用图甲连接的实物图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

    1.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 (2) 小科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A . 小灯泡断路 B . 小灯泡短路 C . 滑动变阻器断路
    3. (3)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测得多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 (4) 仅用图甲电路和元件,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其理由是
  • 32.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

    1. (1) 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利用图甲和图乙装冒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滑轮材质

      钩码重G/N

      提升的高度g/m

      有用功W有用/J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总共W总/J

      机械效率

      1

      1

      0.1

      0.1

      0.6

      0.3

      0.18

      56%

      2

      2

      0.1

      0.2

      1.0

      0.3

      0.3

      67%

      3

      2

      0.2

      0.4

      1.0

      0.6

      0.6

      67%

      4

      塑料

      2

      0.2

      0.4

      0.8

      0.6

      0.48

      83%

      5

      塑料

      2

      0.2

      0.4

      2.1

      0.2

      0.42

      95%

      ①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发现:在所有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机械效率越高。

      ②比较3和4两次实验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动滑轮的重有关。

      ③比较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

      ④第5次实验是利用了图的装置完成的。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6N的物体用2.5N的拉力迅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2) 小明利用图丙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3. (3) 实验表明:额外功越小,总功越接近有用功;进一步推理得出:假设没有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可见使用任何机械都。下列物理规律的得出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焦耳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     C.阿基米德原理     D.欧姆定律

四、计算题
  • 33. 小和尚甲、乙将总质量30kg的水桶(含水)用轻绳悬于轻质木棍的O点,分别在A、B点以竖直向上的力共同抬起木棍,如图,已知AO:BO=3:2,忽略手对木棍的作用力。

    1. (1) 将水桶从地面缓缓抬起50cm,至少需克服水桶(包括水)的重力做功多少?(g=10N/kg)
    2. (2) 若抬起水桶后木棍保持水平,小和尚乙肩部所受压力为多大?
  • 34. (2022九上·吴兴期末) 近年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手机的低头族也越来越多,颈部热敷仪(如图甲)也逐渐风靡起来。学校项目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它的工作原理,查看说明书后发现:该热敷仪由6伏电源供电,电路图如图乙,发热部分由R1和R2组成,调温的低、中、高三档通过三个开关来控制(调节每个温度档时只闭合其中的一个开关),当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电流越大,温度越高。已知R1为6欧,R2为4欧。

     

    1. (1) 当(填开关状态)时,热敷仪处于低温档。
    2. (2) 当S1闭合,S2 , S3断开时,热敷仪处于高温档,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3. (3) 当热敷仪处于中温档时,持续工作8分钟,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 35. 如图是某太阳能热水器,向其中注入50kg的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10℃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求:

    1. (1) 这段时间该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 (2) 如果这段时间该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量是2.8×107J,则这段时间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3. (3) 若用煤燃烧来提供2.8×107J的热量,需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煤的热值约为3.5×107J/kg)
  • 36. 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先将样品粉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样品中铜的质量是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溶质质量是多少?
  • 37. 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1. (1) 图1、图2分别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和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

      ①由图象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②电解水制氡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存在碳排放的是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发电

    2. (2) 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镁铝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方法二:先通过Mg,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3):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MgH2+2HCl =MgCl2+2H2↑。请写出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采用氢能源的“未来汽车”正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氢能源汽车主要有氨内燃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两种。从理论上讲,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携带相同质量的燃料,氢内燃汽车要比普通燃油汽车行驶更远的距离,这主要是因为氢气的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