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0...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其成果的是( )
    A . 金字塔 B . 雅典民主政治 C . 《荷马史诗》 D . 万神庙
  • 2.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当地的黏土制成泥版,以带有尖头的芦秆在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象形文字 D . 楔形文字
  • 3. (2023九上·孝昌开学考) 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向高级种姓之女求婚的低级种姓之男,应受体刑”。材料揭示了该制度( )
    A . 政治特权世代相袭 B . 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C . 抑制贪欲形成共识 D . 一切财产皆属国王
  • 4. (2023九上·孝昌开学考) 下表内容表明,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 )                                                                                                            

    文明

    中华文明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成果

    甲骨文、青铜器

    象形文字、太阳历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佛教

    A . 延续性 B . 关联性 C . 多元性 D . 统一性
  • 5. (2021·毕节) 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A . 象形文字 B . 楔形文字 C . 甲骨文 D . 阿拉伯文字
  • 6. 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里斯提德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出当时 ( )
    A . 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B .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C . 阿里斯提德应该被放逐 D . 公民投票公平公正
  • 7.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中的“全体人民”应该指( )
    A .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 . 雅典居民 C . 全体希腊人 D . 外邦人
  • 8. 他鉴于凯撒被刺的教训和罗马人极端憎恨君主制的实际,坚持为他的帝制披上了共和的政治外衣。他不用君主的称号,而自称为“元首”,即首席长老和国家第一公民,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元老院的隆重会议上演出了最后一幕。“元首”的实质是( )
    A . 种姓制度正式确立 B . 确立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 . 实行君主独裁专制 D . 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 9. 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下表)。其中不正确的是( )

    世界古代史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西罗马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10. (2022九上·紫金期中) 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如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 . 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 . 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 . 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 . 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 11. (2022·河南) 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
    A . 人文精神 B . 契约精神 C . 法律至上 D . 分权制衡
  • 12. 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基督教教义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 )
    A . 罗马帝国长期迫害基督教 B . 罗马统治者承认并定基督教为国教 C .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D . 西欧庄园制度的瓦解
  • 13. (2023九上·孝昌开学考) 罗马共和国设置了两名保民官。保民官有权否决国家统治的决策层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由此可见,保民官的设置( )
    A . 有利于平民权利的维护 B . 完善了罗马的成文法典 C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D . 导致了罗马共和国衰落
  • 14. 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 . 商品经济发达 B . 农业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特征 C . 农业生产自给自足 D . 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 15. 公元1300年,英国埃尔顿庄园法庭依据佃户劳役的惯例,确认茅舍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驳回庄园主对农奴的控诉。该材料说明西欧庄园法庭 ( )
    A . 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B . 起到了维护奴隶主统治的作用 C . 始终坚持客观公正 D .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 16. (2018九上·龙湖月考)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由此可见,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    )
    A . 驱逐出庄园 B . 送入监狱 C . 处以罚金 D . 没收财产
  • 17.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
    A . 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 . 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 . 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 . 拜占庭帝国被外族灭亡
  • 18. (2022九上·定远月考)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下列表述与现象相符合的是(   )
    A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 城市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 19. 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 . 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 . 王权的加强和统一国家的出现 C . 经济的发展和罗马法的修订 D . 教权的削弱和庄园经济的开始
  • 20. 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 . 封闭和狭隘 B . 自由和自治 C . 衰败和落后 D . 割据和独立
  • 21.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这里“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 . 城市的自治 B . 庄园的流行 C . 大学的兴起 D . 教会的统治
  • 22. (2022九上·丰台期末) 12世纪上半叶,欧洲一些城市用罗马法作为向封建领主争取自治权的法学根据,同时由于市政和市场经济管理需要,新型大学的法学课程得到极大发展。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
    A . 摆脱了教会的控制 B . 是由教师和学生行会发展而来 C . 开始筹建租地农场 D . 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 23. (2022九上·乌鲁木齐期末)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牛津大学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其中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里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 . 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 .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 . 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 .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 24. 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
    A . 幕府统治时期 B .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C . 哈里发统治时期 D .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贱民”出身的印度著名学者、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阿姆倍加尔带领数千追随者转信佛教,抗议种姓制度。阿姆倍加尔认为,“贱民”获得完全自由的唯一出路是从心理上抛弃印度教和种姓制度的束缚。

    材料二:臣服礼是最为重要的,臣服礼仪式当中双方手的接触被认为是达成关系最为重要的步骤。臣服礼之后马上要进行的就是封臣要宣誓效忠,效忠礼是单方面的。……效忠礼的进行跟封君权威的大小有关,加洛林王朝后期王权势力衰落,臣服礼完成之后就不再举行效忠礼,臣服礼和效忠礼变成相互独立的仪式。

    材料三: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整理自罗威尔主编的《知中·洋人》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阿姆倍加尔为何以转信佛教来抗议种姓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了西欧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具有怎样的特点?
    3. (3) 面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日本是如何解决的?该问题的解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民法典》规定: 奴隶可以买卖或用来抵债: 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祀团所垄断。遇

    有诉讼,法官徇私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贵族的专横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

    九年级世界历史SL 第4页 共6页

    制定成文法……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罗马法原论》

    材料三:该法典(《罗马民法大全》)鼓吹“君权神授”,皇权至尊,……法典一再强调奴隶和隶农必须服从主人,不得有任何反抗……提出了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公法是有关罗马帝国政府的法律,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其中私法(民法)最完备,影响最大,人们所说的罗马法往往专指私法……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除英国外,大多受到罗马法的深刻影响。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 (1) 材料一中的《民法典》是指哪部法律?该《民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的作用。
    3. (3) 材料三中的《民法典》与材料一、二中的法律有何共同之处?它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二:为取得地中海霸权,罗马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帝国强盛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

    材枓三: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者,他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之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1. (1) 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这一帝国的建立者是谁?并根据材料说明帝国建立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述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帕特农神庙遗址 图二 万神庙遗址外景

    材料二: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材料三: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 (1) 图一、图二分别代表了哪里的建筑艺术?并结合所学概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化为何能够成为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如何理解拜占庭文化“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3. (3) 列举两项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并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议事会由500人组成,为行使权力而划分为10个主席团,轮流当值。雅典的将军有10名,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一天。……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当执政者退任之后,便成为被统治者,形成轮番而治的局面。 

    ——《教师教学用书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法兰克王国的政教关系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的。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蛮族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政治依靠,以便重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利害的一致,使双方结合在一起。

    ——裴耀鼎《论法兰克王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交通路口的集市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和手工业的逐渐发展,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在交通要道等地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因此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法兰克王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结合史实说明该国统治者如何将罗马教会作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
    3. (3) 材料三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根据材料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