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1. 通常状况下,颜色呈紫红色的固体是( )
    A . B . C . D .
  •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 用干冰作制冷剂 B . 用小苏打作发酵粉 C . 用氮气作保护气 D .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 3.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 生理盐水 B . 石灰浆 C . 稀氨水 D . 消毒酒精
  •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量取液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过滤
  • 5. (2023·深圳模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钬是稀土的一种,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序数为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 C . 属于金属元素 D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6. 下列食物的近似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苹果汁 B . 葡萄汁 C . 番茄汁 D . 鸡蛋清
  • 7.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减少燃煤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有利于节约纸张

    A . B . C . D .
  • 8.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个氯元素 B . 个铁离子 C . 个氧分子 D . :与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
  • 9.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 .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 . 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B . 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有气泡产生 D . 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 11.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维生素中含有个原子 C . 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 . 维生素中碳元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2. 下列课外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食醋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 . 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自制酸碱指示剂 C . 的氯化钠溶液浸泡新鲜的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D . 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 13.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气体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溶液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溶液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A . B . C . D .
  • 14. 下列各选项所表示的转化每个箭头均表示能一步实现的反应 , 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5. 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由含硒废料主要含等,常温时均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硒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硒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 . 酸溶时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只有 C . 浸取时没有洗涤滤渣,将会导致精硒产率偏大 D . 酸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 (1) 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____ 填字母。 
      A . 棉花 B . 尼龙 C . 蚕丝 D . 涤纶
    2. (2)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等,城市家庭中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3) 将石油加热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4. (4) 请设计实验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7.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 (1)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氦元素与氖元素化学性质  选填“相似”或“不相似”。 

      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 相同。

      写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 

    2. (2) 如图所示装置为“碘锤”,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该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从微观角度解释加热后“碘锤”中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的原因:  。

  • 18.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有时可利用  填物质名称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 (2) 水是常见的溶剂,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别将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忽略水分的蒸发 ,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都是饱和溶液 

    3. (3) 压强为和温度为时,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 这句话的含义是  。 
    4. (4) 下表第一列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第二列是对应的一个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在表中填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 19. 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 
    1. (1)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  选填“大”或“小” , 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区别是  含量不同。 
    2. (2) 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防止铁生锈,可在铁制品表面刷一层防锈漆,其原因是  。 
    3. (3) 某学习小组取一定量由铜和氧化铁组成的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所有固体全部溶解,最终生成两种盐。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其中发生的反应可分为两步,第二步反应中单质、盐、盐和盐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0.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为常用的干燥剂,中含有两种元素且质量比为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写出化学式:  ;  。 
    2.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3)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 21. 我国承诺在年实现“碳达峰”,到年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备、吸收和释放作了以下探究。 
    1. (1) 【二氧化碳的制备】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 , 此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可控制加入液体速率,得到平稳气流。在装置中选择  填字母序号可组装成与装置具有相同优点的装置组装一套即可。 

    2. (2) 用足量的大理石与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该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3. (3)

      【二氧化碳的吸收】 

      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图装置探究水、饱和石灰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对的吸收情况。在个各盛有气体的烧瓶上连接压强传感器,待瓶内气压平稳后分别迅速注入上述四种不同液体,记录数据如表。稀溶液的密度近似为 

      液体

      反应前压强

      反应后压强

      的饱和石灰水

      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四种液体中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 
    4. (4) 注入饱和石灰水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 (5) 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6. (6) 写出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 
    7. (7) 段压强大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是  。 
    8. (8) 最终装置内压强低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 ____ 填字母序号。 
      A . 装置漏气 B . 水吸收了部分 C . 部分与氢氧化钠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