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考试...

更新时间:2022-04-22 浏览次数:7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40分)
  • 1. (2016·绵阳) 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

    A . 世袭继承 B . 皇帝任命 C . 地方推荐 D . 考试选拔
  • 2. 山南水北谓之阳。绵阳古代称为“涪城”、“绵州”,在西汉就建立了县制。据此推知绵阳城市名字形成的原因是(    )
    A .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 位于绵山的南边 C . 西汉推行郡县制 D . “推恩令”实施
  • 3. (2018·绵阳) 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 . 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 . 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 . 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 . 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 4. (2020·广东模拟) 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
    A . 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 . 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 . 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 . 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 5.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隋唐实行科举制

    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

    B

    文成公主入藏

    中央实现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C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导致地方藩镇割据

    D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1·绵阳) 1927年7月,张秀然在江油建立了绵阳境内最早的共产党组织;稍后,沙汀在安县也建立了党组织。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绵阳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B . 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已经到来 C . 绵阳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奋斗精神
  • 7. (2019·龙泉驿模拟)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 8. (2018·绵阳)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

    辛亥革命

    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C

    北伐战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

    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
  • 9.   1908年,绵阳市江油人凌阗秘密散发讨清檄文,号召“驱逐满虏,勘定中原”。并于1911年11月19日,在江油两河口组织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发生的背景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10. (2021·绵阳)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绩录取的考试。578万人参考,最终录取了27.3万人。这说明(   )
    A . 高考开始于1977年 B . 高考体现了公平原则 C . 工农子女优先录取 D . 录取比例低效果较差
  • 11. (2020·遵化模拟) 何香凝裙上写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对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

    ①写于九一八事变后    ②倭奴指的是美帝国主义
    ③中国推行抵抗政策    ④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2. 习近平主席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下列历史事件能体型这一观点的是(    )

    ①《凡尔赛和约》    ②《慕尼黑协定》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    ④国际反恐问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2021·惠民模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联中两个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①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             ②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4. 现代日本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提倡西方技术与日本方法相结合,而拒绝了西方的精神特质。结果给国家带来1945年的灾难。这主要是因为明治维新(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推行殖产兴业 C . 提倡文明开化 D . 保留军国主义
  • 15. (2016·绵阳) 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

    A . 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B . 发展中国家并未收益 C . 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D . 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 16. 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宣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    )
    A . 表明中国坚持中立的外交政策 B . 说明三国想避免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 C . 表明苏联不愿意卷入朝鲜战争 D . 说明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 17. 学习历史,应该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下列有关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史实,描述错误的是(    )
    A . 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苏联的经济体制——中国一五计划 C . 冷战政策——重庆谈判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神舟五号
  • 18. (2020九上·泰兴期中) 气象学中的“蝴蝶效应”,是指最初一个事件引起连续的一系列变化。在工业革命中,成为最初那只蝴蝶并引发一系列发明的是(   )
    A . 珍妮机的发明 B . 工厂制的确立 C . 内燃机的使用 D . 电的广泛运用
  • 19. 如表为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德、日、苏四国GDP对照表(单位:亿元)。据此可知(    )

    国别时间

    美国

    德国

    日本

    苏联

    1929年

    8433

    2622

    1282

    2383

    1938年

    7999

    3423

    1769

    4052

    A . 经济危机持续恶化 B . 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C . 苏联模式弊端凸显 D . 国际秩序面临挑战
  • 20. (2021·绵阳) 有学者认为: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会孤掌难鸣;得不到美国支持,也会困难重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冷战对峙局面结束 B .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 美国确立单极格局 D . 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二、材料题(共60分)
  • 21. 继承、吸收、文化,是中华文明民族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古代文明光耀世界]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兼爱”“非攻”等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仁人志士上下求索]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公车上书”,从向欧美学习到以俄国为师。经过不断的选择,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文化创新民族复兴]

    材料三: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38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8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8年的春天,雄安新区正在崛起,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

    1. (1) 材料一中的思想产生于中国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分析这一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进中国人吸收了哪些西方先进文化?
    3. (3)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先进文化指导下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的吸收和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
  • 22.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2年5月20日,林肯签署了法案,规定:年满21岁的合众国公民,未曾持械反抗合众国政府者,自1863年1月1日起,只需交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得160英亩土地;在此土地上耕种5年后即可领取土地执照而成为所有者。

    一一摘编自《美国通史》

    列宁1921年采取这一政策:农民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实施的政策。

    政策

    作用

    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一五计划;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和列宁采取的政策。并分别说明其实施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创新”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
  • 23.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期间,西欧经济深受重创,战后工人运动高涨。随着生产力提高,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也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出现基本保障了低收入者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是也扩大了财政支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摘编自《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二:1848年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要消除工人贫困,消灭城乡差距,实现人类解放。1905年孙中山以“民本论”为基础,设计了“国利民福”的理想社会。2020年习近平主席强调,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富国强”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200字以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