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21年九年级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检...

更新时间:2022-01-20 浏览次数:7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建立 C . 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2.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A . 淞沪会战 B . 五四运动 C . 开国大典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3. 有学者认为,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根据该观点,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标志是(    )
    A . 中华民国的建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4. (2020·遵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 .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5. 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 . 中国人站起来了 B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6. 21世纪的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发布。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 . 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 B . 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杜的热情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 7.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的抗美援朝是(    )
    A .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 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 C . 中美之间战略大决战 D . 阻止美军侵台的战争
  • 8. (2020·山西)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大生产运动 B .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 土地改革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9. (2019·曲靖) 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10. 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内容不包括(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 .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 11. (2020·陕西)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③①②
  • 12. (2019·曲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
    A . 中共八大的召开 B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 13. (2020·镇江) 2003年2月,“非典”疫情爆发,党和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6月下旬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10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增添了(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4. (2020·雅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20·淄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编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A . “改革开放”卷 B . “国防建设”卷 C . “民族团结”卷 D . “统一大业”卷
  • 16. 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 . 宁波、汕头 B . 深圳、海口 C . 深圳、上海 D . 厦门、珠海
  • 17.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 .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 18. (2020·镇江)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据此,新中国确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全面依法治国 B . 民族区域自治 C . 坚持民族平等 D . 加强民族团结
  • 19.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如图所示)。面对如此不利的外交环境,中国政府将如何破局?(    )

    ①倡导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②加强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③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⑤接受美国政府提出的“一中一台”的主张

    ⑥参加日内瓦会议,为缓和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做出重大努力

    ⑦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 . ①②⑥⑦ B . ①②⑤⑥ C . ①②④⑥ D . ①③④⑦
  • 20. (2020·镇江)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在1972年所持的这一立场,促使(   )
    A .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C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美国放弃在亚太以及全球的任何地区谋求世界霸权
  • 21. (2019·曲靖)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并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历史事件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0·雅安) 如图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某次重大国际会议内场录。该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雅尔塔会议 C . 日内瓦会议 D . 万隆会议
  • 23. (2020·雅安)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B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林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下列科技成就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 . 东方红1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六号
  • 24. (2020·淄博) 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历史上,新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提出(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 . “一国两制”构想
  • 25. 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
    A . 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B . 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C . 两岸全面实现通航、通邮、通商 D .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26. (2021·菏泽模拟) 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据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 .  和同一家 B . 不结盟 C . 全方位外交 D . 独立自主
  • 27. (2021·菏泽模拟) 如图是2020年4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

    A . 嫦娥一号 B . 东方红一号 C . 神舟一号 D . 北斗导航卫星
  • 28.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把党和国家的各种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 . 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C . 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 D . 港澳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 29. 中央政府支持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建设,又支持澳门特区连续举办三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使澳门同葡语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得以加强。这些事实充分体现(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B .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推进 C . 海峡两岸密切的经贸交流 D . 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
  • 30. (2019·天水)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 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 C .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 . 新中国诞生,中共十五大召开
  • 31. (2020·遵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 .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32. (2020·连云港) “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三大改造 C . 中共八大 D . 八字方针
  • 33. (2020·黔西南) 从下边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 .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 “大跃进”忽视客客观经济规律 D . “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 34. 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的学生用这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 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②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了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联中两个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①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             ②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36. 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是在(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37.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 . 中国共产党召开历次代表大会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
  • 38. 下面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1978年、20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

    A . 伟大转折、打开国门 B . 高举旗帜、决胜小康 C . 打开国门、高举旗帜 D . 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 39. (2020·遵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市场经济体制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政治协商制度
  • 40.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联中两个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①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             ②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二、非选择题
  • 41.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村广泛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材料三: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2) 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说明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
    3. (3) 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4. (4) 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5. (5) 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 42.   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崭露新曙光】

    材料一:

    【开辟新纪元】

    材料二:

    【探索新道路】

    材料三: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

    重比例(%)

    1957年农轻

    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踏上新征程】

    材料四:

    【焕发新气象】

    材料五:……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六:70年风云际会,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新个税法全面实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摘编自新华网

    1. (1) 请写出材料一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4. (4) 材料四图中会议上提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 (5) 材料四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6. (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7. (7)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 43.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请回答:

    1. (1) 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
    2. (2) 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两项成就。
    3. (3) 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一例即可)
  • 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杜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盛故,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 (1) 材料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新中国皮立初期做了哪些准备?
    2. (2) 根棚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举项“一·五”计划期间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4. (4) 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45. 中国外交政策与成就

    材料一:

    材料二: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笫二卷,下册,898页

    材料三: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习近平主席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启示录》

    《人民日报》2020年1月5日

    请回答:

    1. (1) 补全材料一中①处空缺的内容。仿照材料一中①②所提供的示例,将③处内容填写完整。
    2. (2) 据材料和图四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概括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据材料说明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
    3. (3) 据材料三,结合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的“实际行动”,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 (4) 结合材料和图三以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 46.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二:

    材料三:

    图11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

    1. (1) 请将图9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 (2) 在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图10的这张“生死契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体现了怎样的“小岗村精神”?
    3. (3) 材料二中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改革开放前后凤阳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 (4) 根据图11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 47.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改革先从①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②,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③的改革。
    2. (2)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④;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⑤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⑥;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3) 【道路开创发展】

      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⑧。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 (4) 【⑨日益加强】

      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启动的“⑩”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5. (5) 【生活明显改善】

      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