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11 浏览次数:6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1八上·郓城月考) “卅(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化掷金黄。”这首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有(    )
    A . 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C . 戊戌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
  • 2.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先民智慧的结晶,此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今年(2021年)是辛丑年,由此上溯两个轮回的那个辛丑年发生的史实是(    )
    A . 1901年清政府被迫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 . 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 C .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 . 1931年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
  • 3. (2020·曲周模拟)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 杂志封面上的 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南昌起义
  • 4. (2018·潍坊) “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5. (2021·长清一模) 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2021年1月,我国天通一号03星顺利升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A . 核能利用临 B . 走向太空 C . 大国外交 D . 军队改革
  • 6. (2022·百色模拟) 对下列年代尺所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美国崛起 B . 美国称霸 C . 法国革命 D . 日本改革
  • 7. (2021九上·滦南期中) 19 世纪俄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卡维林说,借着改良道路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似乎就可以在 500 年内使俄国“一帆风顺地繁荣下去”。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对沙皇诏书表示热烈欢迎,称赞它“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是贵族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产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完整全面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 .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并实施的 D . 俄国农奴制改革从根本上牺牲了农奴主的自身利益
  • 8. (2020·河南) 二战中新西兰驻美国大使纳什曾说过,如果我们赢得这场战争后而没有规划,就会再犯上次那样的错误,将开启下一场战争。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成立国际联盟 B . 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 . 成立联合国 D . 成立北约和华约
  • 9. (2021·德庆模拟) 马兹鲁伊在《非洲通史》中写道:1962年,在阿尔及利亚的欧洲人外逃,被弃的农场、工厂和地产由阿尔及利亚的农场劳工、工人等接管。自我管理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形成,经过国有化后取得合法地位。随后,制造业、采矿业和石油部门也进行了国有化。到20世纪60年代末,公营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反映阿尔及利亚(    )
    A . 经济发展的非殖民化 B . 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 C . 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 D . 粮食问题和饥荒解决
  • 10. (2021·石家庄模拟) 理清历史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下列是某个历史知识结构简图,与这一简图中空白处没有逻辑关系的是(    )

    A . 美国南北战争 B . 中国鸦片战争 C .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 三角贸易
  • 11. (2020·邢台二模) 令美国决策者感到不安的不是苏联的军事侵略,而是□后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政治趋势,可能使苏联将其影响投放到它的传统安全利益范围之外,将会有一批国家被吸引到苏联轨道上去,从而大大增强苏联的力最。材料中的“□”应是()
    A . 一战 B . 二战 C . 冷战 D . 朝鲜战争
二、综合题
  • 12. 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近现代法国政权时间更替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2-1804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议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1804-1815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路易十八短暂复辟波旁王朝。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第一帝国正式告终。

    1814-1830年

    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1830-1848年

    奥尔良王朝时期。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誉登基,史称奥尔良王朝”"。

    1848-1853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奥尔良王朝被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3-1870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3年,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恢复帝制,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70-1875年

    临时政府。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拿破仑三世退位,第二帝国倒台,资产阶级成立临时政府.

    1875-194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1940-1944年

    维希法国政权。1940年,纳粹德国发动“闪电战”,法国投降,第三共和国倒台,贝当组建伪“维希法国"政权。

    1944-1946年

    临时政府。1944年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光复法国本土,成立临时政府。

    1946-1958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法国公民公投通过1946年宪法,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建立.

    1958年至今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全民公投通过1958年宪法,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

    1. (1) 近现代法国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的形式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概括导致法国政权更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3) 据上述问题,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13. 探究问题。

    材料一: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据《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部编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为践行民权主义采取的重大举措?并分别概括其实质?
  • 1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时期

    外交转型特点

    内容

    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从屈辱外交到立国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

    从立国外交到富国外交

    确立了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论亲疏的外交路线:坚定奉行“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的政策

    中共十八大之后

    从富国外交到大国外交

    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王存刚《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中实现外交转型―观察和理解新中国外交的一个视角》整理

    材料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进行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 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时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如对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等原则始终如一的传承。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1. (1)  据材料一分别说明每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并举出一例相关外交史实。 
    2. (2)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新中国外交因何而“变”,因何而“不变”?
    3.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提取百年大党胜利的“精神密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