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2·东营)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A . 我国领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 . 各地都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 C . 东部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洪涝灾害频繁 D . 我国海岸线漫长,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海外贸易
  • 2. 中国领上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域(   )
    A . B . C . D .
  • 3.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图中餐饮品牌商标和省级行政区匹配正确的是(   )

    A . ①------甘肃省 B . ②-----海南省 C . ③------四川省 D . ④——贵州省
  • 4.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据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读上图,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   )
      A . 2010 年 B . 2012 年 C . 2013 年 D . 2014年
    2. (2) 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因为(   )
      A . 劳动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 . 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增长率降低 C . 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 D . 文化教育发展快,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 5. 读下图,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西部以平原、盆地为主 B . 我国平原面积广阔,可大面积用作耕地 C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 . 太行山在我国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
  • 6. 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山区面积广大,利于林业、采矿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 B . 阶梯交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 .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D . 复杂的地形利于我国与众多邻国进行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
  • 7.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关于"天眼"所在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天眼”所在的云贵高原支离玻碎,沟壑纵横 B . “天眼”所在的云贵高原紫色土广布 C . “天眼”所在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 D . “天眼”附近雷山连绵,冰川广布
  • 8. 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和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太行山、②武夷山、③昆仑山、④天山 B . 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④阿尔泰山 C . ①雪峰山、②长白山、③秦岭、④大别山 D . ①巫山、②武夷山、③阴山、④横断山脉
  • 9. (2012·宁夏) 寒假期间,小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明显感到此地仍然处在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夏日。小明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

    A . 从上海到银川 B . 从广州到哈尔滨 C . 从兰州到北京 D . 从西宁到海口
  • 10. 太湖附近有一座高大的烟囱,经过长期观察,小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这种现象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政有关(  )
    A . 气候复杂多样 B . 季风气候显著 C . 雨热同期 D . 大陆性特征显著
  • 11. (2017八下·黑龙江月考)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2. 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 .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C . 7 月份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D .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 13. 关于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B . 冬春季节多,夏秋季节少 C . 降水最多的地方在云南省 D . 降水的时间分配比较均匀
  • 14.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 . 该线以南居民以面食为主 C . 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下 D . 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
  • 15. 下列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B .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C .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青海湖 D .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 16. 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流经季风区的河流都是外流河,都注入了太平洋 B . 内流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其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C . 东北地区河流的含沙量大 D . 我国西南地区各河虽然落差大,但由于水量小,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 17. 下列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 洪水来临时,赶快游泳逃生 B . 地震发生时可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 C . 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 D . 遇到台风时,赶紧躲在电线杆下
  • 18. 2014年 12 月12 日,长 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的水量相当于 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读下面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 . 连通长江、淮、黄、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 . 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 .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 19. (2021八上·中宁期末)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 . 大力发开垦荒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 . 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C . 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D . 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 20.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中国2017年的地球日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天然气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1. 某企业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计算机软件基地,选择厂址时应优先考虑(   )

    ①靠近原料产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交通便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2. 下列运输任务与适宜的运输方式搭配正确的是(   )
    A . 2 万吨铁矿石由武汉运往上海-公路 B . 在秦皇岛港将煤炭运往广州-海运 C . 一箱急救药由北京运往昆明-铁路 D . 一吨活鱼从郊区运到昆明市农贸市场-铁路
  • 23. 最近 30年间,大量粮食从东北输往南方沿海省区。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历经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被悄然改变。读下面中国"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当前,"北粮南运"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 航空运输 B . 公路运输 C . 铁路运输 D . 管道运输
  • 24.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图中的④图是哪省的民居建筑(   )

    A . 云南 B . 河北 C . 广东 D . 内蒙古
二、解答题
  • 25. 读"中国政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疆域辽阔,领土最东端在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2. (2) 我国地域辽阔,有漫长的陆上国界和海岸线,图中①为北方邻国;②为重要临海
    3. (3) 我国河湖众多,图中③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4. (4) ⑤是长江重要支流,其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
  • 26. 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驴友"真真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下题。

    1. (1) 路线2 路途中,驴友拍摄了一些照片,照片反映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2. (2) 路线3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的景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主要集中在自治区。
    3. (3) 驴友们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国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B . 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藏族人的传统服装是藏袍,那达慕大会是他们的传统节日 C .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 .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 27. 随着公众森林旅游需求的日趋多样化,长距离徒步穿越自然区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为推动我国国家步道体系的建设,2017年 11月13日,国家林业局公布第一批五条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如下图所示)。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 (1) 森林步道穿过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2. (2) 步道③所在的山脉的名称是,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限,其南侧的地形区 A 是,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3. (3) 步道②所在的山脉是,它西侧的地形区是
  • 28. 读"我国旱灾发生频次分布图"和"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乙、丙三地中年降水量最少是,该地属于气候(填气候类型)。
    2. (2) 图示旱灾频发的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非季风区),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造成旱涝灾害频发。
    3. (3) 从干湿地区看,丁地位于; 丁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和地形闭塞。丁地发生旱灾的概率比甲地发生旱灾的概率(高/低)。
  • 29.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面对奔流不息的江水,习近平多次满怀深情地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材料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继续发展的一个源泉

    材料三∶

    1. (1) 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有关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 . 长江和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B . 长江和黄河都蕴藏着巨大的航运价值,都是我国的"黄金水道" C . 在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在长江流域不会出现 D . 长江中游河段弯曲、泥沙淤积、洪涝多发,可采取裁弯取直的措施
    2. (2)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剧增,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生态问题)严重。在(上、中、下游)河段,流速变慢,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又称"悬河"),使该河段极易决堤,引发水患。
    3. (3) 图中 a、b、c、d河段中冬春季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有
    4. (4)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共同的发源地带,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长江、黄河发源地位于省南部,处于高原(地形区)的腹地。
  • 30. 读下面"中国略图"及"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曲线A为mm 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以东的农业部门以为主。
    2. (2) 图中B 是牧区,主要的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
    3. (3) 某制糖厂要在 C 地收购制糖原料,应该采购的糖料作物 b是
    4. (4) 某传统榨油坊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它榨油的原料是油料作物a
  • 31. 读"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京沪高铁连接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基地(填名称)。
    2. (2) 某工业基地以钢铁、机械、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等(轻/重)工业为主,它是工业基地(填名称)。
    3. (3) 四大工业基地中,水资源最匮乏的是(填字母),为缓解该地区的用水紧张,修建的最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4. (4)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①矿产丰富 ②能源充足 ③交通便利 ④政策支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2. 读"中国铁路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要看宏伟的布达拉宫应当去 A(省级行政区),B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2. (2) 图中C 铁路干线是我国经济南北大动脉铁路,它连通的工业基地中,以轻工业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3. (3) 2018年 12月22日,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二期工程全面投产,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如图所示,从兰州到连云港市的铁路干线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