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如图,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鱼塘,雇工经营开辟专栏,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全国大讨论,1982年广东省农业委员会肯定了他的做法。此事件的讨论( )

    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讨论

    一、《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人民日报》1981年5月29日。

    二、《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6月18日、24日,7月5日,18日,28日,8月22日,30日。

    三、《因地制宜搞好渔业生产责任制—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调查》《人民日报》1981年9月19日。

    A .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B . 导致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 .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 . 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2020高二上·尚义期中)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1. 金熙宗将融合女真之礼的礼制推行至金朝全境,并要求“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之,岂能致一”。金熙宗此举意在( )
    A . 完善金朝官僚体系 B . 构建统治合法性 C . 推动理学的世俗化 D . 促进女真族汉化
  • 1.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迁移民往“桂林、象郡、南海”,“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这些移民活动意在( )
    A . 向全国推广郡县制 B . 改善边疆的民族关系 C . 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D . 扩大国家赋税的来源
  • 1. 如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相关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王安石变法( )

    法案

    内容

    青苗法

    责成县令、县佐于借贷时亲自与者长、户长一道检视,防治“吏缘奸”

    方田均税法

    方田官员亲自检验之后,官府还得慕人复算,又立方帐、庄帐、甲帖、户帖,防止“隐户漏

    税”“产去税存”等弊端

    A . 注重变法措施的落实 B . 加强了三司的财政权 C . 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D . 造成严重的冗官现象
  • 1. 李贽认为商鞅、韩非,“皆有一定之学术,非苟苟者,各周于用,总足办事”。他赞颂“始皇出世,……掀翻一个世界”,而认为董仲舒、朱熹“虽名为学而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这体现出李贽( )
    A . 否定儒学的存在价值 B . 对社会革新的期望 C .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 .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1. 远古人类以渔猎、采集为生。相传神农氏教民制耒耕等农器,还发明了用烧山经营农作的方式,进行刀耕火种,故又被称“烈山氏”。亦有传说称,因为他用火兴邦安民,所以又被称“炎帝”。这些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A . 尊黄帝炎帝为华夏始祖 B . 旧石器时代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C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 从采集渔猎向原始农业的演进
  • 1.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七族相继掌权。材料反映了( )
    A .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形成 B . 上族是东晋特有的阶层 C . 魏晋庶族丧失政治地位 D . 东晋时期皇权相对削弱
  • 1. 明末,传教士拉斯戈台斯神父感慨道:“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银块。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或者五厘,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材料所述现象( )
    A . 源自于西学东渐的推动 B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表明货币具有多种形式 D . 体现了政府的财政信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