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B .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 .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D . 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 1.  研究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在"科学号"考察船对中国南海科考中,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1146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样品,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者先制备富集培养基,然后采用法灭菌,冷却后再接入沉积物样品,28℃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了含拟杆菌的混合培养物,为了获得纯种培养,除了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采用法。据图分析,拟杆菌新菌株在以为碳源时生长状况最好。
    2. (2) 研究发现,将上述样品置于各种培养基中培养,仍有很多微生物不能被分离筛选出来,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答一点即可)
    3. (3) 深海冷泉环境特殊,推测此环境下生存的拟杆菌所分泌的各种多糖降解酶,除具有酶的一般共性外,其特性可能还有
  • 1.  花椰菜常因感染真菌而患黑腐病,导致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菜农困扰,研究者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含黑腐病抗性基因的某植物叶肉细胞,使其染色体片段化从而失去细胞分裂能力,再与花椰菜幼根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进而培育抗黑腐病杂种花椰菜。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 (1) 过程①是用果胶酶和酶处理植物组织获得原生质体,过程②常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原理是
    2. (2) 融合较好的原生质体呈哑铃型。研究者用不同浓度PEG诱导,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融合原生质体,获得结果如表。

      PEG质量分数

      原生质体状态

      25%

      有破碎现象,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1%

      30%

      形态正常,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3%

      35%

      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1~0.02%

      40%

      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哑铃型原生质体比例0.01~0.02%

      当PEG质量分数为35%和40%时原生质体出现缩小现象,原因是。该实验结果说明质量分数为的PEG溶液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效果最好。若需要进一步确定最适PEG浓度,需要配制质量分数在之间的PEG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3. (3) PEG诱导后需要筛选。筛选时用光学显微镜挑选出含叶绿体且形态为的原生质体,在(选填“光照”或“黑暗”)的环境中进一步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 1. (2022高一上·辽宁期末) 李白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关于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体内有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会增殖产生新的细胞 B . 细胞不会因为分裂次数增多而加速衰老 C .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D . 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可导致细胞衰老
  • 1.  下列关于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对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模型建构法 B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 .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和研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 D .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减法原理控制变量
  • 1.  质粒是独立于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一般为1~200kb,常见于原核细胞中。将不含32P的大肠杆菌放到含32P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分子有图I、图Ⅱ两种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质粒与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均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 上述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虚线表示含有32P的DNA链 C . 图示细胞中的质粒至少复制了2次,且遵循半保留复制 D . 复制后形成的子代质粒中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等
  • 1.  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豆腐乳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腐乳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B . 多种微生物参与腐乳的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C . 豆腐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D . 腐乳与鲜牛奶的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无差异
  • 1.  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参与有氧呼吸中氧气生成水的过程。研究发现,仅破坏CcO的单个蛋白质亚基,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变化,能量代谢异常,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到细胞核,细胞核中促进肿瘤发展基因的表达量均上升,进而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CcO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破坏CcO后可能引起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B . 癌细胞代谢旺盛,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可能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 C . “核中促进癌变发展基因表达量上升”所说的基因主要是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 . CcO功能的研究表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细胞癌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 1.  某科研团队构建了一套由硅纳米线和细菌组成的人工光合系统,可生产出O2和乙酸盐。硅纳米线阵列可以吸收太阳光,并利用光生成电子传递给负载在纳米线上的细菌,作为细菌固定、还原CO2的能量来源。该系统的光能转化效率超过了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效率,极大地助推了地球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人工光合系统的硅纳米线(阵列)相当于绿色植物的(答一种物质),该物质在叶绿体中的作用是
    2. (2) 有些光合细菌光反应的底物是H2O,而有的却是H2S,该人工光合系统中的细菌光反应的底物应该是H2O,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若要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可以采用法进一步研究。
    3. (3) 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于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从对光能的利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4. (4) 已知该人工光合系统中将热醋穆尔氏菌和Au纳米团簇结合形成Au-细菌进行CO2的固定、还原,过程如图2所示。已知WLP通路是一种古老的碳固定通路,是Au纳米团簇。该细菌中的生命活动相当于光合作用的过程,该细菌相当于叶肉细胞中的(填具体场所)。
  • 1.  植物细胞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而后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入pH较低的液泡中。当液泡中的有机酸达到一定浓度,会在氢离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与氢离子同向运出液泡被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有机酸的产生部位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B . H+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 . 液泡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pH D . 转运有机酸进出液泡的膜蛋白相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