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 )

    A .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B . 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 C . 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 D . 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
  • 1. 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 . 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C . 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 D . 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
  • 1. “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一边倒” C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 “另起炉灶”
  • 1. 1948年国民政府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导致法币发行量由1945年的五千五百九十六亿元,到1948年的一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零三亿元,法币已陷入绝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为此国民政府(   )
    A . 重新启用银元 B . 实行法币改革 C . 发行金圆券 D . 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
  • 1.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下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A . ③②④①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③④①
  • 1.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下列项中,正确的是( )
    A . 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B . 巴拿马运河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C . 苏伊士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D . 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西班牙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 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将行政区划转变为“中央官员的行政分区”的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并指出清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 1. 秦朝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这些举措旨在( )
    A . 便利全国各地的流通 B . 适应广阔疆域的统治需求 C . 促进交通工具的进步 D . 缓和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 1. 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出处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 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一婿至千余缗。

    朱彧《萍州可谈》

    处处拥门, 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 不置家蔬。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 莫急于保民, 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 又招诱客户, 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 邦本自固。

    吕大钧《民议》

    自五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郑樵《通志》

    贫富无定势, 田宅无定主, 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 富贵盛衰, 更迭不常, 或昔富而今贫, 或昔贵而今贱。

    袁采《袁氏世范》

    艺祖救百王之弊, 以"道理最大"一语开国, 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 文治彬郁垂三百年。

    吴渊《鹤山集序》

    ——据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

    1. (1) 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新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促使“新变”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社会的局限。
  • 1. “今日中国之所需,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不如此,就不是活的言语,就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国语,就不可能由此语言产生第一流文学作品。”最早积极倡导并主张推广这一语言的是( )
    A . 戊戌维新运动 B . 辛亥革命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