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江阴) 课外阅读。

    别饿坏了那匹马

    作者:许中高

    ①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附近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可是更多的时候,身无分文的我只能装作选书的祥子,(    )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守候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胡看书时,羞愧难当的我根本不敢回头去看他的脸。当我第二天上学经过书摊,看见他依然宽厚地对我一笑时,我忐忑不安的心才得以平静。

    ②一天早上,我在书摊上读《红岩》这部小说,江姐忍受酷刑时那十指连心的疼痛直锥我的心。[A] 我泪流不止。偶然抬头拭泪时,我(    )轮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着我,“坐下慢慢看吧!”他指了指身旁的小凳子。当时我完全忘记了白看书的尴尬,正要坐下,突然身后有人拍拍我的肩膀,原来是父亲。他把我拉走:“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从此,每天清早我就去扯马草,上学前卖给那些马车夫。攥着马草换未的钱,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可是马草并不好卖。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强制自己不去书摊。

    ③有一次,我背着马草经过书摊时,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怎么不未看书了?”我抖抖手里的马草,无奈地摇头。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妹妹吧。“碧云,咱们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    )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捉进去!”姑娘接过马草,提进了里屋。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没问题!”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④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背着马草走向他的书摊,一如往日,他冲着里屋叫道:“碧云,快出来提马草!”接连喊了数声,可碧云迟迟没有出来。“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语。

    ⑤“我自己提进去吧。”说着,我就往他身后的木板房走去。

    ⑥“别别别……碧云碧云!”他急了,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没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来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B]我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

    ⑦“对不起,”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⑧我点点头,使助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1. (1) 将表示“看”的三个词语依次填入文章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盯着、瞥见、偷看 B . 偷看、瞥见、盯着 C . 偷看、盯着、瞥见 D . 瞥见、盯着、偷看
    2. (2) 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妹妹吧。”从“可能”一词看出“我”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和他们家很熟。 B . 文中的“木板房”“吱呀作响的门”等细节暗示了青年家里的贫穷。 C . 残疾青年说的“那匹马”,表面上指后院养的马,实际上指热爱读书的“我”。 D . 本文语言质朴,围绕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3. (3) 根据故事的发展,照样子简要概括情节和“我"的心情变化。

      情节:放学后偷看书————青年买草让“我”看书——

      ↓          ↓             ↓                    ↓

      心情:           (泰然)        (高兴)         

    4. (4) 文章结尾才告诉我们残疾青年的后院根本没有马,其实前文已处处埋下了伏笔,请摘录一处写在横线上。
    5. (5) 文中[A] [B]两处都写到了“我”的哭,[A]处的“哭"是因为;[B]处的“想哭"因为
    6. (6) 结合文中残疾青年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具体说一说他有怎样美好的品质?至少写出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